开春后,苏清颜在镇口老槐树下支起了义诊摊。一张旧木桌拼着两条长凳,药箱里整整齐齐码着药膏、草药包,最显眼的是个贴着“小儿痱子膏”标签的陶罐——这是她特意加了薄荷脑的改良款,专治孩童夏季热疹。
“清颜姑娘来啦!”最先凑过来的是镇西的陈婆婆,抱着哭闹不止的小孙子,“您给看看,这娃后脑勺起了一片红疹子,涂了那‘快手药’反倒流脓了。”苏清颜放下正在碾药的杵臼,轻轻拨开孩子头发,眉头微蹙:“这是误用了含铅的劣质药膏,别担心。”她取来金银花水给孩子擦拭,再抹上特制的痱子膏,“这药里加了野菊花,能消热解毒,每天换两次药,三天就好。”
话音刚落,巷口就跑来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举着小手喊:“苏姐姐!我的手被刺扎了!”“我爷爷的腿又疼了!”苏清颜笑着应着,手里的活计没停——给扎了木刺的孩子挑刺,给风湿腿疼的老人贴药膏,给咳嗽的孩童配止咳茶。陆战霆在一旁帮忙烧热水、递纱布,额角渗着汗也顾不上擦。
每月初五的“义诊日”渐渐成了镇上的规矩。苏清颜从不收诊费,药膏药材都按成本价算,遇到家境困难的,干脆白送。有回给孤儿院的孩子看诊,发现三个孩子都生了冻疮,她连夜熬了两大锅艾草生姜水,第二天带着药汁和冻疮膏去孤儿院,手把手教阿姨们给孩子泡手、涂药,临走时还留下一整罐特意熬制的冻疮膏,叮嘱“每天睡前涂,坚持一周就能好”。
消息传到县里,县妇联主任亲自来考察。那天正赶上苏清颜给独居的张爷爷换药——老人前阵子摔断了腿,市面上的接骨药太贵,苏清颜就用自家药圃的续断、骨碎补配了药膏,每天上门换药,硬是让老人肿得像馒头的腿消了肿。主任看着苏清颜跪在炕边,小心翼翼地给老人按摩膝盖,轻声说“大爷您忍忍,按通血脉好得快”,眼眶首发热。
“这样的年轻人太难得了。”主任握着苏清颜沾着药渣的手,“不光医术好,心更善。”没过多久,“县先进个人”的奖状就贴在了苏清颜的药房墙上,旁边还挂着镇民们送的锦旗,“仁心济世”“妙手回春”的字样在阳光下格外鲜亮。
有好事者嚼舌根,说她义诊是为了博名声。苏清颜听见了只笑笑,转头继续给排队的孩子涂药膏。陆战霆气不过,要去理论,被她拉住:“咱们做这些,是为了让日子好过点,不是为了堵别人的嘴。”她指着远处嬉闹的孩子,“你看,他们不疼了,能跑能跳,这比啥名声都实在。”
深秋时,县报记者来采访,镜头里的苏清颜正蹲在田埂上,给帮家里收秋菜的大婶贴膏药——大婶手腕累得肿了老高,苏清颜边贴边说:“这是劳损,晚上用艾叶煮水泡泡,我再给您配点舒筋活血的药包。”记者问她为啥坚持义诊,她手里的药杵顿了顿,望向远处排队的乡亲,声音清亮:“小时候生病,是走方的大夫免费给我治的。现在我能帮人了,就想多做点儿。”
报道登出来那天,苏清颜的义诊摊前排起了更长的队。有个抱着药罐的老婆婆颤巍巍地说:“清颜啊,你这心,比你配的药膏还暖人。”苏清颜笑着给她递过刚熬好的姜茶,热气氤氲里,她手腕上那串石上柏药囊轻轻晃动,和远处飘来的药香缠在一起,成了镇上最安心的味道。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八零神医辣妈糙汉老公是宠妻狂魔(http://www.220book.com/book/X6O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