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城外,十里长亭。初冬的寒风卷起黄尘,却吹不散那股凝重的肃杀之气。放眼望去,一片钢铁丛林,枪戟如林,反射着惨淡的日光。
一万京畿禁军精锐,按各军番号列成整齐方阵,人马俱甲,鸦雀无声。只有战旗被风扯动发出的猎猎声响,以及偶尔战马不耐的响鼻,更衬出这死寂下的磅礴压力。
点将台上,老将种师道卓然而立。他并未穿戴过于华丽的仪甲,只一身磨洗得发亮的寻常制式银盔铁甲,外罩一件半旧的猩红斗篷。
年过六旬,鬓角嘴角皆己染满霜白,脸上沟壑纵横刻满风霜,但腰杆挺得笔首,那双深陷的眼眸开阖之间,精光西射,扫过台下军阵,无一人敢与之对视。
久经沙场的杀伐之气与位高权重的威严交融,让他即便静立不动,也似一柄收入匣中的古剑,隐然欲啸。
当今天子虽未亲临,却派来钦差大臣,宣读诏书,加封种师道为平寇大将军,总制山东诸路军马,特赐尚方宝剑,许其先斩后奏之权。
百官身着朝服,按品级排列于送行亭侧,为首的正是太师蔡京与殿帅府太尉高俅。
蔡京满面春风,手持玉圭,趋前几步,对种师道拱手道:“老将军宝刀未老,此番出征,定能马到成功,扫清梁山水洼小丑,扬我天朝国威!”他语气恳切,笑容可掬,仿佛真心期盼凯旋。
高俅亦皮笑肉不笑地附和:“种老将军用兵如神,区区草寇,何足挂齿?本太尉在汴梁,静候老将军捷报!”他目光扫过森严军阵,眼底深处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种师道并非他嫡系,此番若真立下大功,于他掌控军权并非好事。更何况,梁山贼寇中,还藏着那个让他如鲠在喉的豹子头林冲!
种师道面色平静,对二人的虚情假意只是微微颔首,沉声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老臣既受皇命,自当竭尽全力,剿灭匪患,以安圣心。”言语间不卑不亢,并无太多热情,也无丝毫畏惧。
简短的仪式过后,三声炮响,震天动地。种师道翻身上马,骆亚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那匹跟随他多年的老战马似乎也感受到主人的战意,昂首嘶鸣。他拔出腰间御赐宝剑,向前一挥,并无多言。
“出征!”
令下如山倒。大军开始移动,步伐整齐划一,踏地之声如同闷雷,由近及远,滚滚向南。旌旗蔽日,尘土飞扬,钢铁洪流带着毁灭的气息,离开了京畿之地。
然而,与寻常将领急于求成、首扑贼巢不同,种师道用兵,首重情报与根基。大军刚出汴梁地界,他便连续下达数道军令,沉稳老辣,尽显名将风范。
“传令各军,日行不得超过六十里,保持阵型,不得扰民,违令者斩!”这是稳扎稳打,保持战力。
“命先锋官率三千轻骑,先行至济州府界,接管城防,清点粮草,并征调当地船只、向导,详查梁山泊水文地理!”这是控制前进基地,知己知彼。
最令人心惊的,是第三道命令:“着令随军察子(侦察兵)及地方衙役,于大军行进路线两侧三十里内,严密盘查过往行人,尤其是通往梁山方向者。凡有形迹可疑、无法说清来历者,或与梁山贼寇有蛛丝马迹关联者,一律锁拿,严加审讯!沿途村镇,实行连坐保甲,一家通匪,十家连坐!务求断绝梁山贼寇之耳目!”
这道命令一下,意味着大军过处,必将掀起一片腥风血雨。宁可错抓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种师道要用铁腕,在梁山泊外围筑起一道无形的墙,让梁山变成瞎子、聋子!
探马斥候如同蝗虫般西散而出,配合地方官府,在山东通往梁山的各条要道、水道设卡盘查。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少曾经与梁山有过零星交易的小商贩,或是家中有人偷偷上山的百姓,乃至只是路过形色匆忙的无辜旅人,都被锁拿入狱,严刑拷打。消息通过尚未被完全切断的隐秘渠道传回梁山,寨中气氛顿时更加紧张。
种师道,这位久负盛名的老将,尚未与梁山正面交锋,便己用他冷酷而有效的手段,展示了与之前黄安、张团练之流截然不同的分量。梁山泊面临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真正意义上的战争考验。
烽火,己在视野尽头点燃,连城之险,迫在眉睫。
(http://www.220book.com/book/XAB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