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哥哥的打点,沿途关卡虽偶有盘查,却都凭着盖了他私印的信笺和“苏”字银佩顺利通过。快马加鞭走了近半个月,终于在一个晨雾未散的清晨,看到了边关的轮廓——灰色的城墙顺着山势连绵起伏,城楼上飘着的“萧”字军旗被风扯得猎猎作响,连空气里都裹着几分沙场特有的肃杀气息。
可到了边关,新的难题立刻冒了出来。城外军营星罗棋布,我既不知道萧煜的主营具体在何处,更不敢贸然上门——若被巡逻兵当成匈奴细作抓起来,非但见不到他,反而会给他添乱;可若拿出玄铁令牌,又怕太过招摇,万一真有细作混在附近,反倒引来了危险。
好在哥哥早有安排,我和青禾按着他给的地址,在城里找到了一家“苏记客栈”。掌柜见我递去“海棠”的暗号,眼神立刻变了,忙引我们到二楼僻静的房间,压低声音道:“姑娘放心,苏大人早有吩咐,您在这儿住多久都成,有任何事,差人叫我就行。”住在这里既安全,又方便打探军营动静,倒省了不少心。
一连两日,我都让青禾跟着客栈伙计出去转悠,打听军营的消息。可传回的大多是零散话——只知道靖王的军队主力在雁门关驻守,最近匈奴攻势越来越猛,前几日刚打了场硬仗,军营里伤兵堆成了山,连军医处的人手都不够用了。我坐在窗边,看着城楼上往来巡逻的士兵,心里急得像被火烧,却半点办法都没有。
第三日清晨,客栈楼下突然吵吵嚷嚷的。我趴在窗边往下看,只见几个穿铠甲的士兵扛着一张红底黑字的征兵榜,“啪”地贴在了对面的墙上,很快就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掌柜端着热茶上来时,见我盯着征兵榜,叹了口气:“姑娘也瞧见了,匈奴越来越凶,军营里实在缺人,连咱们这城里的青壮都要征调了,连军医处都在招人帮忙呢。”
我心里猛地一动——征兵?去军医处?这不就是进营的最好机会吗!
我立刻转身找青禾,把想法跟她说了。青禾一听就急了,抓住我的手腕连连摇头:“姑娘万万不可!军营里都是男人,吃住都在一块儿,您一个女子进去,万一身份暴露了,后果不堪设想!”
“可这是唯一能见到王爷的办法。”我反握住她的手,语气格外坚定,“我乔装成男子,只要少说话、多做事,肯定不会暴露。你听我说,你拿着药材和弩在客栈等着,等我找到王爷,再想办法接你进去。你要是跟我一起参军,咱俩要是都出了意外,连个接应的人都没有;你留在客栈,万一我遇到危险,还能凭着哥哥的关系找人帮忙,这才是最稳妥的。”
青禾眼眶红红的,还是犹豫:“可我……我放心不下你一个人。”
“我会格外小心的。”我从怀里摸出玄铁令牌,塞进她掌心,“你拿着这个,要是真出了什么事,就去苏记商铺找掌柜,让他立刻联系哥哥,他肯定会救我。”
青禾攥着令牌,沉默了半晌,终究还是点了点头,只是反复叮嘱:“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每天尽量想办法给我传个信,哪怕只是个平安的记号也行。”
我用力点头,又让掌柜找了身洗得发白的粗布男装,把长发紧紧束在布巾里,还让他弄了些灰泥,在脸颊和手背上抹了些,让肤色看起来粗糙暗沉——镜里的人眉眼清秀却透着股穷苦劲儿,倒真像个常年跑江湖的药贩。
收拾妥当后,我深吸一口气,跟着人群挤到征兵榜前。负责征兵的士兵是个满脸络腮胡的汉子,拿着名册上下打量我,见我身形瘦、个子也不算高,皱着眉摆手:“你这身子骨,上了战场扛不动刀枪,别来凑热闹了。”
我连忙上前一步,语气诚恳:“兵大哥,我虽看着单薄,但从小跟着家里人学过辨识药材、包扎伤口,还练过射箭,不敢说冲锋陷阵,去军医处帮着打理伤兵、分拣药材总还能行,也算为边关尽份力,您就行行好,给我个机会吧!”说着,我还抬手比了个拉弓的姿势,故意露了点之前练弓时记下的动作要领——手肘微屈、手腕稳沉,倒有几分样子。
那士兵愣了愣,又看了看周围吵着要参军的人,再想想军医处急缺人手的事,终究在名册上画了个勾,撕了块木牌递给我:“拿着这个,去那边领套布衣和伤药包,明日一早到东校场集合,到时候会有人带你去军医处报道。”
我接过木牌,指尖都在微微发颤——终于,离萧煜又近了一步。转身时,我瞥见青禾站在客栈门口的柱子后,偷偷对我比了个“保重”的手势,我对她点了点头,攥紧木牌,跟着其他应征的人,往领物资的帐篷走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XAV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