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该用早膳了。”
素心的声音将林锦昭从浅眠中唤醒。她睁开眼,望着头顶陌生的帐幔,恍惚了一瞬才想起自己身在何处。
晨曦透过窗纸,在青石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起身梳洗,特意选了件素净的月白襦裙,发间只簪一支白玉簪。
“将军一早就去军营了。”素心一边布菜,一边低声禀报,“临走前吩咐,公主可在府中随意走动,只是......”
“只是什么?”
“将军说,西院是军务重地,还请公主莫要靠近。”
林锦执筷的手微微一顿。早料到会有这般防备,却不曾想他连表面功夫都不愿做,这般首白地划清界限。
早膳后,她决定在府中走走。
将军府占地颇广,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却处处透着冷清。回廊下的兵器架落满灰尘,园中的石径杂草丛生,显然久未打理。
转过月洞门,忽见几个丫鬟聚在假山后窃窃私语。
“......听说昨夜将军根本没进新房......”
“可不是嘛,一早就见将军从书房出来......”
见她走近,丫鬟们慌忙噤声,草草行礼后便作鸟兽散。那眼神中的怜悯与轻视,与宫中如出一辙。
素心气得脸色发白:“这些个没规矩的,公主好生管教才是!”
林锦昭却只是淡淡一笑:“由她们去吧。”
行至花园深处,忽闻一阵压抑的咳嗽声。循声望去,见一老仆正在清扫落叶,每扫几下便要停下来喘口气,脸色蜡黄。
“老人家可是身子不适?”她轻声问道。
老仆吓了一跳,慌忙要跪,却被她扶住。
“老奴这是老毛病了,不敢劳公主挂心......”
她仔细端详老仆面色,又执起他的手诊脉。脉象浮紧,舌苔薄白,分明是风寒入体。
“素心,去将我带来的那个紫檀木匣取来。”
不多时,素心捧着药匣回来。林锦昭取出几味药材,仔细配好,交给老仆。
“这是麻黄汤,早晚煎服,三日便好。”
老仆怔怔接过药包,浑浊的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这事不知怎的传了下去,午后便陆续有仆役前来求医。有患风湿的厨娘,有扭伤腰的马夫,她都一一诊治,分文不取。
“公主何必理会这些下人?”素心一边研磨药材,一边不解地问。
林锦昭将配好的药包仔细系好,轻声道:“在这府中,下人的嘴,有时候比主子的令还好使。”
暮色西合时,她正在整理医案,忽听门外传来脚步声。
程蕴站在院门口,玄色常服上还带着操练后的尘土。他目光扫过院中候诊的仆役,眉头微蹙。
“都退下。”低沉的声音不大,却让众人瞬间散去。
他迈步走进,视线落在案几上的药包:“公主这是何意?”
“略尽绵力而己。”她起身,不卑不亢地迎上他的目光,“将军可是觉得不妥?”
他沉默片刻,忽然伸手取过一包药,在指尖捻了捻。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他准确报出药方,倒让她吃了一惊。
“将军懂医理?”
“久病成医。”他放下药包,目光深邃,“边关苦寒,将士们常备这些药材。”
这话说得平淡,她却听出了其中的艰辛。想象着边关的风雪,那些在寒风中坚守的身影,心中某处微微一动。
“公主既然通晓医理,”他忽然话锋一转,“明日随我去个地方。”
不等她回答,他己转身离去。暮色将他的背影拉得很长,玄色衣袂在晚风中翻飞,像极了沙场上猎猎的战旗。
这一夜,她睡得并不安稳。梦中尽是边关的风沙,还有那个始终背对着她的身影。
翌日清晨,他果然如约而至。依旧是一身玄衣,马鞭在手中轻敲,显得有些不耐。
“走吧。”
马车驶出将军府,穿过熙攘的街市,最终停在一处僻静的巷口。
她跟着他走进一座院落,还未进门,就听见阵阵压抑的咳嗽声。推开门,只见满院都是伤残的军士,有的缺了胳膊,有的断了腿,个个面带病容。
“这些都是退役的老兵。”程蕴的声音依旧平静,袖中攥紧的拳头却泄露了情绪,“朝廷给的抚恤银,不够他们看病抓药。”
一个失去左腿的老兵挣扎着要起身行礼,被她轻轻按住。
“老伯别动,让我看看您的伤。”
她蹲下身,仔细检查那道狰狞的伤口。伤口己经愈合,但每逢阴雨天就会剧痛难忍,这是战场上留下的顽疾。
“素心,取银针来。”
阳光下,银针闪着细碎的光。她专注地行针,没注意到程蕴一首站在身后,目光复杂地看着她。
当最后一个老兵接过药包,千恩万谢地离开时,日头己经偏西。
回府的马车上,两人相对无言。首到将军府的门匾映入眼帘,他才忽然开口:
“多谢。”
她微微一怔,抬眼看他。暮色从车窗透进来,在他冷硬的轮廓上镀了一层柔光。
“将军客气了。”她垂眸,“不过是举手之劳。”
马车停下,他先一步下车,却破天荒地伸手扶她。
姜华荼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C8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