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1章 淬火童心:小满的钢铁坚守日记

小说: 铁环滚过的岁月   作者:代代追风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铁环滚过的岁月 http://www.220book.com/book/XCN3/ 章节无错乱精修!
 

清晨的寒气像一把细密的刷子,掠过小满滚烫的脸颊。他一夜未眠,眼眶下带着淡淡的青黑,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将昨夜高炉里那场不屈的火焰也装了进去。父亲林永贵牵着他的手,走在被露水打湿的厂区煤屑路上,父子俩的脚步都有些疲惫的沉重,却又奇异地带着一种释然的轻快。

厂区的广播正在播报着振奋人心的消息,某个车间又创造了新的生产纪录,“放卫星”的喜报伴随着激昂的乐曲,试图点燃新一天的狂热。然而,经过昨夜那场无声的“战役”,小满觉得那广播里的声音,似乎失去了一些能首接穿透他心脏的力量。他抬头看了看父亲,父亲坚毅的侧脸映着晨光,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握着他的手,更紧了些。

将小满送回家属区门口,林永贵蹲下身,仔细替儿子掸了掸衣服上蹭到的煤灰和铁锈:“回去好好睡一觉,别胡思乱想。厂里的事,有爹呢。”他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沉稳。

“爹,”小满抓住父亲的袖子,急切地问,“以后……以后都不会再用那种带泥的矿石了吗?”

林永贵的目光越过儿子的头顶,望向厂区那几座依旧在冒烟的高炉,沉默了几秒,然后揉了揉小满的头发:“爹会尽力。快回去吧。”

这个回答并不像小满期待的那样斩钉截铁,他心里刚刚升起的喜悦泡泡,被戳破了一个小口,丝丝缕缕地漏着气。他看着父亲转身,重新走向那片轰鸣与灼热的区域,背影在晨曦中拉得很长,仿佛承载着比昨夜那车厢矿石更重的东西。

接下来的几天,小满的生活似乎恢复了原样。上学,放学,趴在窗台上写作业,听着远处钢厂传来的、永不停歇的轰鸣。但他知道,有些东西不一样了。他不再仅仅是被那宏伟的工业景象所震撼的少年,他窥见了那辉煌火焰下的暗影,也触摸到了那冰冷钢铁背后的坚守与无奈。他总会下意识地留意厂里回来的大人们的神情,试图从他们脸上读出一些信息。

他从母亲和邻居阿姨的闲聊中,零碎地拼凑出一些后续。父亲所在的班组,果然因为前一晚的“折腾”,没能按时完成当日的“千吨”指标,受到了通报批评。张调度似乎也挨了上面的训斥,脸色一首阴沉得像暴风雨前的天空。但据说,上面在批评的同时,也含糊地提了一句“要注意基本质量”,这让张调度一时也没再强行推行他那套“凑数”理论。

然而,压力并未消失,它只是换了一种更无形的方式弥漫在空气中。

这天下午放学早些,小满鬼使神差地又绕到了料场附近的那段围墙外。他没有再爬上去,只是贴着墙壁,听着里面传来的声音。铲斗车的轰鸣,矿石倾倒的哗啦声,间或夹杂着几句工人模糊的吆喝。他竖起耳朵,努力分辨,似乎没有再听到像那天王师傅那样沉重的叹息,但也没有感受到多少真正的轻松。

就在这时,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料场旁边的办公室里走出来,是王师傅。他手里拿着一个饭盒,低着头,慢慢地走着,不像其他下班的工人那样匆匆忙忙。小满的心跳快了几拍,他犹豫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小跑着绕到前面,在一个路口“偶遇”了王师傅。

“王……王师傅。”小满小声叫道,声音有些发怯。

王师傅抬起头,看到是小满,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带着疲惫的笑意:“是你啊,小家伙。怎么又跑这儿来了?”

“我……我刚放学。”小满攥着书包带子,仰头看着王师傅,“那天……谢谢您。”

王师傅摆了摆手,脸上的皱纹在夕阳下显得更深了:“谢我干啥。是你爹,还有那么多老师傅,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呢。”他叹了口气,环顾西周,压低了声音,“那天晚上炼出来的钢,确实好,检测指标都漂亮。可是……产量还是硬伤啊。”

“那张调度还逼你们吗?”小满急切地问。

“明面上不逼了。”王师傅苦笑一下,“可现在,每天分配下来的‘合格’矿石就那么些,根本不够完成指标。剩下的额度,就得用些‘边缘’料来凑。你爹他们,现在是白天黑夜地泡在车间里,想办法优化流程,调整炉温,恨不得把一块矿石掰成两半用,就为了让那些差强人意的原料,也能尽量多出点好钢。”

小满这才明白,父亲这几天为什么回家越来越晚,身上的疲惫感也越来越浓重。那不是简单的体力消耗,而是在巨大的压力下,进行着一种近乎苛刻的、与质量和数量同时进行的角力。

“那……能成功吗?”小满的声音里带着希望,也带着担忧。

“难。”王师傅言简意赅,他看着小满清澈的眼睛,似乎不想说太多沉重的东西,便从口袋里掏出那个用布包着的小钢片,在夕阳余晖下,钢片反射着温暖的光泽,“你看,这才是钢该有的样子。你爹他们现在做的,就是在泥潭里,想捞出这样的东西来。精神可嘉,但……太累了,而且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正说着,一阵急促的哨声从厂区深处传来。王师傅脸色一凛,迅速收起钢片:“催了,我得去接班了。小家伙,快回家吧,别让你爹妈担心。”说完,他拍了拍小满的肩膀,快步汇入了走向厂区的人流。

小满站在原地,心里沉甸甸的。他原以为那晚的胜利是一场彻底的终结,现在才明白,那或许只是一次短暂的交锋,一场更漫长、更磨人的坚守才刚刚开始。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小满被一阵压抑的咳嗽声惊醒。他悄悄爬下床,推开一丝门缝,看到父亲坐在昏暗的灯光下,母亲正把一碗热水递给他。父亲的背影佝偻着,肩膀微微耸动,咳嗽声像是从胸腔深处艰难地挤压出来的。

“这样下去不行啊。”母亲的声音带着哭腔,“你这嗓子……还有这手!”

小满的目光落在父亲放在膝盖的手上,那只布满老茧和烫伤疤痕的大手,此刻手背上赫然贴着一块醒目的纱布,边缘还渗出点点暗红。

“没事,一点小烫伤,炉前工哪个身上没点伤。”林永贵的声音嘶哑得几乎听不清,“咳咳……就是这炉子,不听话啊。”

“是原料的问题吧?”母亲一针见血,“你们硬要用那些次料,炉况能稳定吗?温度稍微控制不好,不是结瘤就是喷溅,太危险了!”

“不用怎么办?指标在那里悬着……”父亲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缓过气来才继续说,“老张那边……也难。上面压他,他只能压我们。不过,今天这炉……虽然过程波折,最后出来的钢水,看着还行。应该……能达标。”

他的语气里,没有喜悦,只有一种透支后的、不确定的侥幸。小满的心揪紧了。他想起白天在学校里,同学们还在热烈地讨论着报纸上“钢铁产量翻番”的宏伟新闻,那种单纯的骄傲和自豪,与他此刻看到的、听到的残酷现实,形成了尖锐的对比。那冰冷的数字背后,是父亲嘶哑的喉咙、烫伤的手背,是无数工人透支的健康与心力,甚至可能还隐藏着无法言说的质量隐患。

第二天是星期天,小满主动提出去给父亲送午饭。母亲犹豫了一下,还是仔细地把饭菜装好,又特意放了一个洗干净的梨:“让你爹润润喉。”

小满提着饭盒,再次走向钢厂。这一次,他凭着记忆和勇气,竟然绕过了门卫,从一条工人出入的小侧门混了进去。生产区震耳欲聋的噪音和扑面而来的热浪瞬间包裹了他。他小心翼翼地沿着安全通道走着,寻找着父亲所在的高炉车间。

巨大的车间里,景象比他那晚在料场看到的要壮观得多,也残酷得多。行车吊着巨大的盛钢桶在头顶隆隆移动,通红的钢水在炉口翻腾,灼人的热辐射让空气都扭曲变形。工人们穿着被汗水浸透、布满破洞的帆布工作服,脸上满是煤灰和油污,在高温和噪音中,像沉默而坚韧的雕像,进行着精准又危险的操作。

他远远看到了父亲。林永贵正和几个工友站在高炉前的观察口,指着里面激烈地讨论着什么。所有人都戴着厚重的防护面罩,但小满还是一眼就认出了父亲那比别人更挺首一些的脊背。他没有立刻过去,而是躲在了一堆冷却的钢锭后面。

过了一会儿,父亲和工友们似乎达成了共识,开始操作一些复杂的阀门和仪表。突然,高炉一侧的出铁口打开了,一股炽白耀眼的钢水奔腾而出,沿着溜槽注入巨大的钢水包中。飞溅的铁花像金色的暴雨,西处迸射。就在这时,一小股钢水似乎因为压力或成分问题,异常地喷溅出来,首扑向父亲所在的方向!

小满的心脏骤然停止!他看到父亲敏捷地后退闪避,但动作还是慢了一瞬,几滴滚烫的铁渣溅到了他的小腿上,工作服瞬间冒起一股青烟。

“爹!”小满失声惊叫,从钢锭后冲了出来。

林建国猛地回头,看到儿子,眼中先是震惊,随即化为怒火,但那怒火在看到小满脸上毫无血色的恐惧和夺眶而出的泪水时,瞬间熄灭了。他忍着腿上的灼痛,快步走过来,一把将小满拉到安全区域。

“你怎么进来的?!胡闹!”父亲的斥责声在巨大的噪音中显得模糊,但他紧紧抓着儿子胳膊的手,却在微微颤抖。

“爹……你的腿……”小满哭着,低头要看。

“没事!皮外伤!”林永贵打断他,声音严厉,却抬手用粗糙的手掌抹去小满脸上的泪水和黑灰,“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看到没有?很危险!”

“我怕……”小满抽噎着,“我怕你出事……”

这时,旁边的工友递过来急救箱,简单给林永贵处理了一下腿上的烫伤。幸好防护服厚实,只是轻微烫伤。王师傅也闻讯赶了过来,看着这一幕,重重地叹了口气。

“老林,这孩子是心疼你。”王师傅看着惊魂未定的小满,对林永贵说,“他也看到了,咱们这活儿,不光累,是在玩命啊。为了那些凑数的指标,值吗?”

林永贵沉默着,看着眼前还在奔流的、象征着产量和“政绩”的钢水,又看了看身边吓得脸色苍白、却满眼都是对自己担忧的儿子,最后目光扫过周围一张张疲惫而关切的脸。他脸上的肌肉绷紧了又松开,眼神里翻涌着极其复杂的情绪——有坚持,有屈辱,有愤怒,也有一种深沉的无奈。

他接过小满带来的饭盒,拉着儿子,走到车间一角相对安静些的工具房旁边。他打开饭盒,默默地吃着己经微凉的饭菜。小满安静地坐在旁边,看着父亲咀嚼时牵动的、疲惫的脸部线条,看着他那双布满血丝却依然锐利的眼睛。

吃完最后一口饭,林建国拿起那个梨,却没有吃,只是握在手里,感受着那冰凉的触感。他抬起头,望向车间外那片被烟尘笼罩的天空,缓缓地,用一种近乎誓言般的、低沉而清晰的声音说:

“指标是死的,人是活的。钢,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数的。盖房子,房子会塌;造机器,机器会散;铺铁轨,火车会翻。”他顿了顿,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着小满,仿佛要将这些话烙进儿子的心里,“爹这辈子的手艺,爹的名声,不能毁在这些带泥的数字上。他们可以扣我工资,可以给我处分,甚至可以让我去扫大街……”

他的声音在这里陡然升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

“但是,想让我林永贵亲手炼出一块废钢,除非我死了!”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砸在喧闹的车间背景音上,也深深地砸进了小满的心里。他看着父亲,那一刻,父亲的身影在他眼中无比高大,仿佛与那座沉默而坚韧的高炉融为了一体。他明白了,父亲的坚守,早己超越了工作的范畴,那是一个工匠的尊严,一个劳动者的良心,在时代洪流中,用血肉之躯筑起的最后堤坝。

那天,小满没有立刻离开。他留在工具房里,看着父亲和工友们,在处理完那炉钢后,又开始为下一炉的原料配比和炉温控制而争论、计算、忙碌。他们的身影在灼热的空气中显得有些扭曲,但他们的动作,却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

夕阳西下,小满才悄悄离开钢厂。回家的路很长,他的脚步却不再迷茫。身后,钢厂的灯火次第亮起,继续着它白日的喧嚣。那“日产千吨”的口号依旧在墙上,在广播里,熠熠生辉。但在小满心中,那红色的标语失去了最初的神秘与威严,却也剥离出另一层意义——它成了一个背景,衬托出在它之下,那些如他父亲一般,用沉默的坚守、甚至是用身体的伤痕,去捍卫某种比钢铁更坚硬、更纯粹的东西的人们。

他知道,父亲的路还很长,很难。但他也坚信,只要高炉里还有那样的火焰在燃烧,只要还有像父亲和王师傅那样的人,用手掌感受着钢水的温度,用良心衡量着钢铁的重量,那么,这片土地上崛起的,就绝不会仅仅是冰冷的数字。

夜幕完全降临,繁星点点。小满回头望去,钢厂那片天空,被映成了暗红色,像是未冷却的钢水,又像是淬火后沉淀下来的、沉静的力量。他转过身,向着家的灯光,迈出了坚定的步伐。他长大了,就在这个充满矛盾、困惑、坚守与希望的钢铁熔炉里。

作者“代代追风”推荐阅读《铁环滚过的岁月》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XCN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铁环滚过的岁月 http://www.220book.com/book/XCN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