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的忙碌席卷了整个村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弯腰劳作的身影,吆喝牲口的声音、锄头碰击石块的声音、还有人们互相打招呼的乡音,交织成一曲充满希望的田园交响。
李修在学堂授课之余,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泡在了他们屋后那片菜地里。种子己经破土,冒出星星点点的嫩绿,需要间苗、除草、施肥。他和苏瑶像呵护婴儿般,精心照料着这一小片属于他们的绿色希望。
这天下午,老村长拄着拐杖,又一次来到了村东头的小院。他这次来,脸上带着比往常更郑重的神色,手里还拿着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长条物件。
“修哥儿,苏姑娘,”老村长在院子里的小凳上坐下,示意李修和苏瑶也坐,“有件事,跟你们商量商量。”
李修和苏瑶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些许疑惑。
老村长慢慢打开油布包,里面露出的,是几张泛黄的、边缘有些破损的毛边纸,上面用毛笔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还按着几个红手印。最上面一张,赫然写着“地契”二字。
“这是咱们村东头,连着你们现在住的这屋子,还有屋后那片菜地,再加上旁边那块荒坡的地契。”老村长将地契在膝盖上摊开,手指点着上面的范围,“原先的主家,去年逃难走啦,也没个音信。这地,按理说就成了无主的荒地。”
他抬起头,目光在李修和苏瑶脸上扫过:“按官府新下来的章程,这种无主荒地,可以由村里出面,重新登记,分给愿意耕种、落户的人家。”
李修的心猛地一跳,握着锄头柄的手不自觉地收紧。苏瑶也屏住了呼吸,看着那几张泛黄的纸,仿佛那是什么极其珍贵的东西。
落户。这两个字,对于漂泊太久、如同无根浮萍的他们来说,有着难以想象的吸引力。
“村里几个老家伙合计过了,”老村长继续说道,语气诚恳,“修哥儿你来村里这些时日,大家都看在眼里。踏实,肯干,还是个先生,教娃娃们认字,是咱们村里头一份的文化人。苏姑娘也是个勤快能吃苦的好姑娘。你们……愿不愿意,就把这地,还有这屋子,正式落籍到你们名下?”
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远处田野里隐约传来的劳作声,和院子里小鸡雏的叽喳声。
李修感觉自己的喉咙有些发干。他看向苏瑶,苏瑶也正看着他,她的眼睛里,有惊讶,有不确定,但更多的,是一种深切的、几乎要满溢出来的期盼。
有了地契,就意味着他们真正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这间遮风挡雨的屋子,屋后那片倾注了汗水的菜地,作者“三十銳”推荐阅读《琉璃之劫》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旁边那块尚未开垦但充满可能的荒坡,都将 legally 属于他们。他们不再是借住的逃难者,而是这片土地名正言顺的主人。
这意味着安定,意味着未来,意味着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确凿无疑的归属。
李修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看向老村长,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老伯,这地契……需要多少银钱?”
这是他最担心的问题。他们身无长物,除了勉强糊口,几乎没有任何积蓄。
老村长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了一丝朴实的笑容:“按新章程,这种荒地,头三年免赋税,只收个登记造册的笔墨钱,不多。村里给你们作保,这钱,可以先从村里公账上出,等你们秋后有了收成,再还上就成。”
这无疑是最大的善意和支持了。
李修沉默了。他再次看向苏瑶,用目光询问着她的最终意见。
苏瑶迎着他的目光,没有任何犹豫,极其坚定地点了点头。她的眼神清澈而明亮,里面映着的是对这片土地、对这个家、对身边这个人的全部信赖与托付。
李修胸腔里涌动着滚烫的情绪,他转过头,面向老村长,挺首了脊梁,用尽可能平稳却依旧带着一丝颤抖的声音,郑重地说道:
“老伯,我们愿意!多谢村里,多谢您老人家!”
老村长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事:“好,好!那这事就这么定了!我回头就去镇上把手续办了!”
他小心翼翼地将地契重新包好,递给李修:“这个,你们先收好。等官府的文书下来了,我再给你们送过来。”
李修伸出双手,如同接过圣物一般,接过了那个轻飘飘却又重若千钧的油布包。
老村长又坐了一会儿,说了些春耕的闲话,便拄着拐杖离开了。
院子里,只剩下李修和苏瑶。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那片新绿的菜地上。
李修低头,看着手中油布包,又抬头看向苏瑶。苏瑶也正看着他,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他伸出手,不是去拉她,而是将那个代表着“根”与“家”的油布包,郑重地放到了她的手上。
苏瑶接过,紧紧抱在胸前,仿佛抱着他们所有的过去和未来。
两人相视而笑,笑容里,有艰辛,有感慨,但更多的,是苦尽甘来的释然,和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从这一刻起,他们真正地,在这片接纳了他们的土地上,落地生根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XD6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