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一日盛过一日,阳光变得白晃晃的,灼烤着大地。蝉鸣不知疲倦地从浓绿的树荫里钻出来,嘶叫着,给闷热的午后平添了几分焦躁。但这份炎热,却恰恰是庄稼和瓜果最喜欢的。
屋后的菜园,己然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热闹景象。黄瓜藤爬满了竹架,垂下一根根翠绿带刺的果实,顶花还未完全脱落;豆角秧纠缠着,挂满了细长的豆荚;西红柿的植株虽然矮小,却也结出了青涩的小果子,在叶片间若隐若现。那片曾经需要精心呵护才能冒点绿意的土地,此刻正以一种近乎慷慨的姿态,回报着他们付出的汗水。
苏瑶几乎每天清晨和傍晚,都要在菜园里忙碌一阵。浇水、捉虫、搭架子,看着那些一天一个样的瓜果蔬菜,她心里充满了收获在即的喜悦。她摘下第一根够大的黄瓜,用井水湃得冰凉,递给从学堂回来的李修。李修接过,咬一口,清脆甘甜,带着井水的凉意,瞬间驱散了半日的暑气。
“咱们的黄瓜,比村里集市上卖的,也不差。”李修吃着黄瓜,看着满园生机,眼里带着笑意。
除了菜园,那亩半新开垦的荒坡,也被李修趁着夏日雨水丰沛,点种上了耐旱的黍子和一些晚豆。虽然长势不如熟地,但那一片稀稀拉拉的绿色,也宣告着这片土地的潜力。
学堂放了为期半月的“农忙假”,让孩子们回家帮忙夏收夏种。李修也暂时卸下了“李先生”的身份,全身心地投入到田间的劳作中。他不仅要照料自家的菜地和坡田,有时也会去帮村里劳力不足的人家收割早熟的麦子,换取一些人情或者微薄的报酬。
天气炎热,劳作辛苦。李修常常是天不亮就下地,首到日头偏西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汗水浸透了他的粗布衣衫,在后背上结出一圈圈白色的盐渍。苏瑶总是提前烧好一大锅开水,晾凉了等他,还会用采来的薄荷叶煮些消暑的凉茶。
这天,李修帮村西头的赵家收割完麦子,赵家媳妇硬塞给他一小筐新麦碾出的、带着麸皮的面粉作为答谢。这在平日里,可是稀罕物。
晚上,苏瑶用这点珍贵的面粉,混合着杂粮,烙了几张饼。饼子算不上白净,甚至有些粗糙,但麦香味十足。就着清炒的黄瓜片和豆角,一家人吃得格外香甜。
“等秋收,咱们的黍子下来了,也能磨点面。”李修嚼着饼,规划着,“到时候,给你和李叔烙纯面的饼吃。”
苏瑶笑着点头,心里盘算着,到时候是不是可以试着像村里妇人那样,发点面,蒸一次馒头?
夏日的夜晚,蚊虫多了起来。他们会在院子里点燃晒干的艾草驱蚊,然后搬了小板凳,坐在尚有余温的泥土地上纳凉。李卫国摇着蒲扇,看着夜空中密集的星子,会偶尔说起他年轻时见过的、更大更繁华的城镇,语气里带着遥远的怀念,却不再有当初的沉郁与不甘。
李修和苏瑶则大多沉默着,听着池塘里愈发响亮的蛙鸣,享受着劳作后难得的闲暇。有时,李修会就着星光,检查苏瑶白日里写的字。她的字依旧稚嫩,但笔画间己有了些模样。
“这个‘家’字,这里的弯钩,要再圆润些。”他指着石板上的字迹,低声指点。
苏瑶凑过去看,认真地点头,用手指在空气中比划着。
夜风拂过,带来庄稼地里禾苗拔节的细微声响,也带来了远处村落里隐约的狗吠。艾草的烟雾袅袅升起,散发出独特的气味。这一切,构成了夏日最平凡,却也最安心的夜晚。
夏天,是生长的季节。地里的庄稼在长,园里的瓜果在长,孩子们在长,而这个刚刚落户的小家,也在汗水的浇灌和彼此的扶持中,悄悄地、坚定地生长着,向着更加扎实、更加充满希望的未来,伸展出坚韧的根系和繁茂的枝叶。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琉璃之劫(http://www.220book.com/book/XD6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