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花灯还在记忆中留有残影,凛冽的寒风便己悄然转柔。向阳的坡地上,厚厚的积雪开始消融,露出底下的、深褐色的泥土,空气里弥漫着冰雪融化时特有的、清冽又带着一丝土腥的气息。
清河村从年节的慵懒中苏醒过来,田间地头渐渐又有了人影。融雪意味着春耕即将开始,也意味着农会筹备己久的几件大事,到了要落地的时候。
李修变得更加忙碌。他不仅要规划自家的春耕,还要协助农会,推动“信用合作社”的正式成立,以及那项最引人注目也最具争议的计划——利用村边一片公有荒地,试办一个小型的“纺织合作社”。
这天,农会在新学堂的教室里召开村民大会。林干事站在前面,情绪激昂地宣讲着合作社的好处:联合购买质优价廉的棉纱,统一使用改良织机,集中培训技术,统一销售成品,如何能增加村民收入,尤其是让妇女也能凭借手艺获得报酬。
台下,村民们议论纷纷,反应各异。以狗娃为首的年轻人和一些家境贫寒、渴望改变的村民听得两眼放光,跃跃欲试。但更多的,是像赵老栓一样的老派农民,眉头紧锁,满脸疑虑。
“说得轻巧!买棉纱不要钱?织机不要钱?万一织出来的布卖不掉,亏了算谁的?”赵老栓忍不住在下面嚷嚷起来。
“就是!女人家好好在家带孩子做饭就行了,抛头露面像什么样子!”另一个老辈人也附和道。
场面一时有些骚动。林干事试图解释合作社的入股和分红机制,以及如何规避风险,但那些陌生的词汇和复杂的章程,让许多村民更加糊涂,也更加不安。
李修见状,站了起来。他没有首接反驳赵老栓,而是走到了挂在墙上的清河村地图前,指着那片划出来准备建合作社的荒地。
“赵叔,各位乡亲,”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大家看这片地,荒了多少年了?长不出几棵好庄稼。农会的想法,不是要大家把现有的好东西拿出来冒险,而是想把这片没人要的荒地,变成能下金蛋的母鸡!”
他用了最朴素的比喻,继续说道:“咱们村,别的不多,就是女人家手巧,会织布的不少。可自家织点土布,费时费力,也卖不上价钱。如果咱们联合起来,就像一起修陂塘一样,力气往一处使,是不是就有可能,把这件事做成?”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当然,这事有风险。所以农会才定了章程,自愿入股,盈亏按股分担。不愿意的,绝不强求。但我李修,愿意带头试一试。我相信,只要咱们心齐,肯干,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他的话,既有对前景的描绘,也坦诚了风险,更表明了带头的态度。没有空泛的大道理,只有设身处地的分析和实实在在的行动。
躁动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赵老栓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哼了一声,没再反对。
会后,陆续有十几户人家,主要是些年轻人家庭和像苏瑶这样有织布手艺、又相信李修为人的村民,表示愿意入股试试。苏瑶更是将自己这些年悄悄攒下的一点私房钱,和李修商量后,拿了出来,投入了合作社。
“我相信你,也相信这事能成。”她对李修说,眼神里是全然的信任。
融雪时节,土地变得松软,万物开始萌动。而清河村这片土地上,一股新的、试图改变世代生存模式的尝试,也如同那顶开冻土的嫩芽,在犹疑与期盼中,艰难而又顽强地,开始了它的生长。李修知道,前方的路依旧布满荆棘,但他愿意做那个破开冻土、引来春水的人。
三十銳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D6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