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7章 均田风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贞观之治长歌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章节无错乱精修!
 

贞观五年的秋天,汴州境内的官道上尘土飞扬。

陈远志率领的均田使司车队在泥泞中艰难前行。新任汴州刺史李诠骑马跟在旁边,这位寒门出身的官员眉头紧锁:

“陈大人,郑家在汴州经营百年,根深蒂固。我们这样首接去清丈土地,恐怕……”

“恐怕什么?”陈远志掀开车帘,“怕他们狗急跳墙?”

李诠苦笑:“下官是怕打草惊蛇。”

陈远志望向远处连绵的田垄。秋粮己收,田野空旷,但他知道,这片看似平静的土地下,涌动着怎样的暗流。

三日前,他刚抵达汴州就接到密报:郑家正在连夜修改地契,将强占的民田全部改为“祖产”。

“他们要弄虚作假,我们就陪他们玩到底。”陈远志取出一本册子,“这是我从户部调来的武德年间鱼鳞册。真假地契,一对照便知。”

李诠眼睛一亮:“还是陈大人想得周到!”

车队行至汴州城外的十里亭,突然被一群百姓拦住去路。

“青天大老爷!”一个老农跪在路中央,高举状纸,“郑家强占我家祖田,请大人做主!”

紧接着,更多百姓从西面八方涌来,瞬间将车队围得水泄不通。哭诉声、喊冤声此起彼伏。

陈远志心中一震。他料到会有人告状,却没料到有这么多人。

“诸位乡亲!”他站上车辕,“本官奉旨清丈土地,就是要还大家一个公道!有冤情的,可到州衙递状,本官一定秉公处理!”

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

然而就在此时,一队骑兵飞驰而来,为首的是郑家家主郑元昌。

“陈大人好大的阵仗。”郑元昌勒住马,皮笑肉不笑,“只是我郑家的田地都是祖产,有地契为证。这些刁民无非是想趁机讹诈。”

陈远志平静地看着他:“是不是祖产,清丈之后自然分明。”

“清丈?”郑元昌冷笑,“我郑家田地,岂是你说丈就丈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陈远志取出尚方宝剑,“郑家主是要抗旨吗?”

看到尚方宝剑,郑元昌脸色微变,但仍强硬道:“就是陛下亲至,也要讲个理字!”

双方僵持不下时,又一队人马赶到。竟是沈万金带着汴州商会的几十个商人。

“郑家主,”沈万金拱手,“陈某愿以全部家产担保,陈大人必定秉公执法。郑家若心中无鬼,何必阻挠清丈?”

商人们纷纷附和。郑元昌见势不妙,悻悻而去。

当晚,陈远志在州衙翻阅诉状,越看越是心惊。仅汴州一县,状告郑家强占田地的案件就有三百余起。

“更可怕的是,”李诠指着鱼鳞册,“武德年间,郑家在汴州有田五千亩。如今据我们初步估算,至少三万亩!”

“三万亩……”陈远志倒吸一口凉气,“一县之地,半入郑家!”

就在这时,衙役来报:郑家派人送来请柬,邀请陈远志过府一叙。

李诠急忙劝阻:“大人,宴无好宴啊!”

陈远志沉吟片刻:“去。正好见识一下郑家的手段。”

---

郑府张灯结彩,如同过节。

郑元昌亲自在门前迎接,热情得仿佛白天的不愉快从未发生。

“陈大人光临,蓬荜生辉啊!”他引着陈远志穿过重重庭院。

陈远志暗暗吃惊。郑府的奢华超出想象,亭台楼阁连绵不绝,比长安许多王府还要气派。

宴席设在花园的水榭中。作陪的除了郑家族老,还有几位致仕的官员,个个身份不凡。

酒过三巡,郑元昌拍拍手,仆人抬上一个红木箱子。

“陈大人为官清正,郑某佩服。”他打开箱盖,里面竟是满满一箱金锭,“一点心意,聊表敬意。”

陈远志看着金光闪闪的箱子,忽然笑了:“郑家主这是要买通本官?”

“不敢不敢。”郑元昌也笑,“只是希望陈大人明白,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好一个与人方便!”陈远志站起身,“郑家主可知道,就这一箱金子,够多少百姓吃一年?够办多少义学?”

气氛顿时紧张。

一个郑家族老冷哼:“陈大人,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我郑家在朝中也不是没有人!”

“哦?”陈远志挑眉,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贞观之治长歌行》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郑公说的是崔民干崔大人吗?”

众人脸色骤变。

陈远志环视在场众人:“本官今日把话放在这里:均田制是国策,谁敢阻挠,就是与朝廷为敌!莫说崔民干,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休想让我让步!”

说罢,他拂袖而去。

回到州衙,李诠急忙迎上:“大人没事吧?”

陈远志摇头,面色凝重:“准备明日开始清丈。我担心郑家要狗急跳墙。”

他的担心很快成为现实。

次日清晨,当他们带着丈量工具来到郑家庄园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上千名农户手持锄头、木棍,堵在庄门前。为首的几个老者跪地哭喊:

“大人!这地是我们祖祖辈辈种下来的,不能丈啊!”

“丈了地,郑家就要收回去,我们怎么活啊!”

陈远志心中一震。郑家竟然煽动农户对抗清丈!

李诠低声道:“大人,这些农户多数是郑家的佃户,身契都捏在郑家手里。”

陈远志明白了。郑家这是要借刀杀人!

他缓步上前,扶起跪地的老者:“老丈请起。本官清丈土地,不是为了把地收走,而是为了确认地权。若是你们的祖产,自然会还给你们;若是租种郑家的,也会重新立契,保障你们的权益。”

农户们将信将疑。

这时,人群中有人高喊:“别信他!官府和郑家都是一伙的!”

骚动再起。几个年轻人挥舞着锄头冲上前,衙役们急忙拔刀护卫。

“都把刀收起来!”陈远志喝止衙役,独自走向骚动的人群,“诸位要打要杀,冲本官来。但请听我把话说完。”

他站在人群前,声音洪亮:“我陈远志也是农家出身,知道土地的珍贵。我向大家保证:清丈之后,每户至少授田二十亩,租种郑家的田地,地租不得超过三成!”

这话如同在滚油中泼入冷水,人群顿时安静下来。

一个胆大的农户问:“大人此话当真?”

“君无戏言!”陈远志取出尚方宝剑,“这是陛下亲赐尚方宝剑,如朕亲临!”

农户们面面相觑,渐渐放下手中的农具。

隐藏在人群中的郑家仆役见势不妙,想要煽动,却被农户们识破,当场扭送官府。

郑元昌在庄门后看到这一幕,气得浑身发抖:“好个陈远志……好手段!”

---

首战告捷,清障工作顺利展开。

但陈远志知道,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

这日,他接到长安密报:崔民干联合十二家世族,联名弹劾他“扰乱地方,激起民变”。

同时,郑元昌也派人送来最后通牒:若不停手,就要“血溅五步”。

李诠忧心忡忡:“大人,是不是暂缓几日?”

“不。”陈远志斩钉截铁,“越是如此,越要加快速度。我们要在朝廷的旨意到来前,把生米煮成熟饭!”

他下令日夜不停,全力清丈。

十日后,初步结果出来:郑家实际占有土地三万八千亩,其中两万三千亩是强占的民田。

就在陈远志准备将这些土地归还农户时,长安的旨意到了——不是停止清丈,而是嘉奖!

原来,李世民顶住压力,不但驳回了世族的弹劾,还下旨表彰均田使司“不畏权贵,秉公执法”。

消息传出,汴州沸腾了!

农户们敲锣打鼓,庆祝重获土地。郑家则一夜之间树倒猢狲散,郑元昌被押送长安受审。

看着欢庆的人群,陈远志眼中含泪。

他想起了母亲,想起了那些为这条路付出生命的人。

“娘,您看到了吗?儿子做到了……”

李诠激动地说:“陈大人,汴州模式成功,可以在全国推广了!”

陈远志却摇头:“不,这才刚刚开始。”

他望向远方。那里,还有千千万万个郑家,千千万万等待土地的农民。

但他相信,既然汴州的坚冰己经打破,全国的解冻还会远吗?

秋风吹过田野,卷起金黄的稻浪。

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而这场变革,将重塑整个大唐的根基。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贞观之治长歌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