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8章 朝堂对决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贞观之治长歌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章节无错乱精修!
 

贞观五年冬的第一场雪,覆盖了长安城的朱墙碧瓦。

崔府密室内,炭火烧得噼啪作响,却驱不散空气中的寒意。十二位世族家主围坐一堂,人人面色凝重。

“不能再等了。”王仁表打破沉默,“陈远志在汴州得手,下一个就是你我。均田制若真推行下去,我们百年基业将毁于一旦!”

卢赤松冷笑:“李世民这是要掘我们的根啊!”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主位的崔民干。这位世族领袖闭目沉思良久,缓缓睁眼:

“既然他要战,那便战。”

他取出一卷联名奏章:“这是三省六部中我们的人的联署。明日大朝会,我们要逼陛下罢黜陈远志,停止均田制。”

“若陛下不允呢?”

崔民干眼中寒光一闪:“那就让他知道,没有我们的支持,他的新政寸步难行!”

---

同一时刻,两仪殿内烛火通明。

李世民看着案上的两份奏章,一份是陈远志报捷的《汴州均田书》,另一份是十二世族联名的《谏止均田书》。

“你们都看看吧。”他将奏章推给房玄龄和杜如晦。

房玄龄阅后忧心道:“陛下,十二世族联名,朝中过半官员附议。若强行推行,恐生变故。”

杜如晦却道:“若此时退让,新政将前功尽弃!”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窗前。雪花在夜色中纷飞,如同他此刻纷乱的心绪。

“你们知道朕最担心什么吗?”他轻声道,“不是世族的反对,而是寒门学子期待的眼神。”

他转身,目光坚定:“明日朝会,朕要亲自会会这些世族领袖。”

---

次日清晨,太极殿。

文武百官分立两侧,气氛凝重得如同殿外凝结的冰凌。陈远志站在文官队列中,感受到无数道目光刺在背上——有担忧,有鼓励,更多的是幸灾乐祸。

钟鼓齐鸣,李世民升座。他今日特意穿上祭祀用的十二章纹冕服,威严无比。

“众卿有事奏来。”声音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崔民干率先出列:“陛下,臣等联名上奏,请罢黜均田使司,停止清丈土地!”

他展开奏章,声音洪亮:“陈远志在汴州肆意妄为,激起民变,扰乱地方。均田制更是违背祖制,动摇国本!”

十二位世族家主齐齐出列:“臣等附议!”

紧接着,三省六部中过半官员跪地:“臣等附议!”

声浪震得殿梁嗡嗡作响。这是贞观朝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朝臣逼宫。

李世民面色不变:“陈远志,你怎么说?”

陈远志出列跪拜:“臣在汴州清丈土地三万八千亩,归还民田两万三千亩,受益农户一千二百户。这是详细账册,请陛下御览!”

内侍接过账册呈上。李世民翻看片刻,抬头问道:

“崔卿说均田制动摇国本,朕倒要问问,什么是国本?”

崔民干昂首答道:“礼法纲常,祖宗制度,是为国本!”

“说得好。”李世民点头,“那朕再问你,民以食为天,食从何来?”

“自然是从土地中来。”

“既然民以食为天,食从地出,那土地是不是国本?”李世民声音陡然转厉,“百姓无地可耕,无粮可食,这样的国本,要它何用!”

崔民干被问得哑口无言。

王仁表急忙出列:“陛下!均田制看似为民,实则祸国!若放任推行,必将导致天下大乱!”

“哦?”李世民挑眉,“王卿说说,如何祸国?”

“这……”王仁表支吾片刻,“土地私有,乃千年定制。若强行均分,必使人心惶惶,生产停滞!”

陈远志忍不住反驳:“王公此言差矣!汴州均田之后,百姓欢欣鼓舞,生产热情高涨,何来停滞之说?”

卢赤松冷笑:“陈大人年轻,不知利害。今能均郑家的田,明日就能均李家的田、王家的田。长此以往,谁还敢置产兴业?这难道不是动摇国本?”

这话极具煽动性,不少中立官员纷纷点头。

眼看局势不利,魏征突然出列:

“卢公此言,老夫不敢苟同!”

他走到殿中,环视众臣:“老夫请问诸位,是千家万户的温饱重要,还是几家几姓的田产重要?”

不等回答,他自问自答:“隋末天下大乱,烽火西起,根源何在?在土地兼并,在民不聊生!前车之鉴犹在眼前,诸位就忘了吗?”

崔民干怒道:“魏玄成!你这是在危言耸听!”

“是不是危言耸听,诸位心知肚明!”魏征声音更高,“老夫再问诸位,若百姓无地可种,无粮可食,他们是会坐以待毙,还是会揭竿而起?”

这话如重锤击在每个人心上。殿内一时寂静。

李世民适时开口:“魏卿说得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朕宁可得罪几家世族,也不能辜负天下百姓!”

他站起身,目光如炬:“均田制,必须推行!”

崔民干等人面色惨白。他们没想到皇帝态度如此坚决。

突然,崔民干跪地痛哭:“陛下!老臣侍奉两朝,忠心耿耿。今日若执意推行均田,老臣只好辞官归隐!”

紧接着,十二位世族家主齐齐跪倒:“臣等请辞!”

更多世族官员跪地:“臣等请辞!”

这是最后的杀手锏——以集体辞官相要挟!

殿内气氛紧张到极点。所有人都看着皇帝,看他如何应对。

李世民缓缓坐下,手指轻敲龙椅。良久,他突然笑了:

“准。”

一个字,石破天惊!

崔民干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陛下……”

“朕准你们辞官。”李世民声音平静,“还有谁要辞?今日一并准了!”

众臣面面相觑,无人敢应。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崔民干面前:“崔卿,你为官西十载,劳苦功高。朕准你致仕,赐金还乡。”

又对其他人说:“诸位也都是两朝老臣,朕不会亏待你们。要辞官的,现在就可以交出官印。”

没有人动。这些世族官员突然发现,他们低估了皇帝的决心,也高估了自己的分量。

李世民冷笑:“既然不辞,就给朕好好当差!从今日起,凡阻挠新政者,一律革职查办!”

他转身回座,声音响彻大殿:

“传朕旨意:均田制在全国推行,设立常平仓平抑粮价,扩大科举取士名额。有敢阻挠者,以谋逆论处!”

旨意传出,朝野震动。世族势力遭到沉重打击,寒门子弟欢欣鼓舞。

退朝后,李世民单独留下陈远志。

“今天这一幕,你都看到了。”皇帝语气沉重,“改革的阻力,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陈远志跪地:“臣愿为陛下分忧!”

“起来。”李世民扶起他,“汴州模式要尽快推广。但要记住,刚柔并济,循序渐进。”

“臣明白。”

李世民望向殿外,雪花依旧纷飞。

“知道朕为什么一定要推行均田制吗?”

“为了百姓温饱。”

“不止。”李世民目光深远,“更是为了打破世族垄断,让人才得以流通,让社会得以进步。这才是贞观盛世应有的气象!”

陈远志心中激荡。他终于明白,皇帝要的不仅是一时的治世,更是千秋的基业。

而此刻,崔府密室内,败下阵来的世族们正在谋划下一步。

“李世民这是要赶尽杀绝啊!”王仁表恨声道。

崔民干却异常平静:“急什么?我们在地方上的根基,岂是他说动就能动的?”

他取出一封信:“这是我给各州县子弟的密信。明的不行,就来暗的。均田制想要推行,没那么容易!”

雪花覆盖了长安的大街小巷,却覆盖不住暗流的涌动。

陈远志走出皇宫,望着银装素裹的城池,心中既感振奋,又觉沉重。

他知道,今天的胜利只是开始。真正的较量,在地方,在田间,在每一个即将推行均田制的州县。

但他坚信,只要方向对了,路再远,终有到达的一天。

贞观盛世的长卷,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徐徐展开。而均田制,将是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未来可期见证奇迹”推荐阅读《贞观之治长歌行》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贞观之治长歌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