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5章 科举新章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贞观之治长歌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章节无错乱精修!
 

贞观八年的春风拂过长安,带来杏花的清香,也带来了科举改革的浪潮。

陈远志站在重修一新的贡院门前,望着“惟才是举”西个鎏金大字。这是皇帝亲笔所题,也是本次科举改革的核心。

“大人,各地学子己经陆续抵京。”礼部侍郎上前禀报,“按新规,今科取士名额增加至百人,寒门学子占六成。”

陈远志点头。这是他推动科举改革后的第一次大比,意义非凡。不仅考试内容增加了时务策论,还首次允许商人子弟参考。

然而,反对的声音从未停歇。

“陈大人。”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真是好大的手笔啊。”

陈远志回头,看见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带着几位博士走来。这位当世大儒面色不愉,显然对新规极为不满。

“孔祭酒。”陈远志拱手为礼。

孔颖达冷哼:“商人子弟也能参加科举?陈大人是要让铜臭玷污圣贤书吗?”

“孔祭酒此言差矣。”陈远志平静回应,“陛下有言:英雄不问出处。商人子弟中,未必没有经世之才。”

“经世之才?”孔颖达嗤笑,“只怕到时候考场之上,尽是算计锱铢之辈!”

这番争论很快在士林中传开。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长安城的茶楼酒肆间,到处都在议论科举新规。

---

贡院内的气氛同样紧张。

主考官马周看着手中的考生名册,眉头紧锁。名册上,寒门学子的名字后面都做了特殊标记——这明显是有人要从中作梗。

“去查查,这是谁做的标记。”他吩咐副考官。

调查结果令人震惊:所有涉事官员都声称是按“旧例”办事,追查到最后,竟找不到始作俑者。

马周立即将情况密报陈远志。

“他们学聪明了。”陈远志看完密报,对身旁的魏征说,“不再公然反对,而是暗中破坏。”

魏征点头:“所以要更加小心。科举取士关系国本,若出差错,改革将前功尽弃。”

二人商议至深夜,最终决定采取特殊措施:所有试卷糊名誊录,阅卷官集中居住,断绝与外界的联系。

然而,就在考试前三天,意外发生了。

---

这天清晨,贡院突然失火。虽然火势很快被扑灭,但存放试卷的库房受损严重。

“大人,试卷都被水浸湿了。”马周焦急地汇报,“很多字迹己经模糊不清。”

更蹊跷的是,备用试卷也不翼而飞。

消息传出,举城哗然。寒门学子群情激愤,认为是世族故意破坏科举。

“一定是他们干的!”

“就是不想让我们中举!”

愤怒的学子们聚集在贡院外,与守卫发生冲突。

陈远志闻讯赶来时,场面己经失控。石块与箭矢齐飞,鲜血染红了贡院前的青石板。

“住手!”他站在台阶高处,声音洪亮,“本官以性命担保,科举必定如期举行!”

一个年轻学子高喊:“试卷都没了,还怎么考?”

“重出试题!”陈远志斩钉截铁,“本官亲自来出!”

这个决定再次引发争议。孔颖达等人联名上书,指责陈远志“专权跋扈”。

关键时刻,李世民力排众议:“准陈远志所请!”

当夜,陈远志闭门不出,亲自拟定新题。马周、魏征在一旁协助,三人彻夜未眠。

新试题更加注重实务:“论漕运之利”、“谈边防守备”、“议钱法改革”。这些都是当前朝政要务,最能考察学子的真才实学。

---

考试当日,贡院外人山人海。

学子们依次入场,经过严格搜检。为防止作弊,连笔墨纸砚都由贡院统一提供。

陈远志亲自在门口巡视,忽然注意到一个特别的考生——衣着朴素,却气度不凡。

“那人是谁?”他问马周。

未来可期见证奇迹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马周查看名册:“江南学子张继,茶商之子。”

陈远志点头。这就是新规允许参考的商人子弟。

考试开始后,陈远志在考场内巡视。经过张继身边时,他特意驻足观看。

但见张继下笔如飞,文章条理清晰,提出的漕运改革方案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好文章!”陈远志心中暗赞。

然而,就在考试进行到一半时,监考官突然来报:发现夹带!

被查出的竟是张继!从他座位下搜出的纸条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与试题相关的内容。

全场哗然。

“冤枉!”张继面色惨白,“这不是学生的!”

陈远志拿起纸条细看,发现墨迹新鲜,显然是刚放进去的。

“继续考试。”他平静下令,“此事本官自会查明。”

张继被带离考场时,绝望地看了陈远志一眼。那眼神,让陈远志想起多年前的自己。

---

审讯室内,张继坚称自己被陷害。

“学生家境贫寒,全族凑钱才供学生赴京赶考,怎会行此龌龊之事?”

陈远志查看那张作为证据的纸条,忽然发现一个细节:纸条边缘有淡淡的胭脂香气。

“搜他的行李。”

在张继的行李中,果然发现一盒胭脂。更让人吃惊的是,胭脂盒底部刻着一个“崔”字。

“这是崔府女眷专用的胭脂。”马周辨认后说,“市面上根本买不到。”

案情顿时明朗:有人用崔府的胭脂盒装纸条,陷害张继。

“好毒的计策!”魏征怒道,“既打击了商人子弟,又嫁祸给崔家,一箭双雕!”

陈远志却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他命人暗中监视崔府,果然发现了蛛丝马迹。

三日后,真凶落网——竟是孔颖达的门生!为了阻止商人子弟参考,不惜铤而走险。

孔颖达闻讯,羞愧难当,当即上书请罪。

李世民震怒之下,将涉案人员全部革职查办。张继沉冤得雪,特许重考。

---

放榜那日,贡院前挤得水泄不通。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状元竟是商人子弟张继!更让人吃惊的是,百名进士中,寒门子弟占了六成五,超出预期。

“陛下圣明!”百姓们欢呼雀跃。

世族官员们面色铁青,却无话可说。张继的文章确实出众,提出的漕运改革方案连工部官员都自愧不如。

琼林宴上,李世民亲自为张继赐酒。

“听说你父亲是茶商?”皇帝和颜悦色地问。

张继跪答:“是。家父常说,商道通,则天下通。”

“说得好!”李世民点头,“今后你要记住,为官如同行商,都要诚信为本。”

宴会结束后,陈远志与张继漫步御花园。

“学生多谢大人明察秋毫。”张继深深一揖。

陈远志扶起他:“不必谢我。要谢就谢这个时代,给了寒门子弟出头之日。”

他望着满园春色,感慨道:“十年前,我如同今天的你,也是个一无所有的寒门学子。是陛下开创的贞观新政,给了我们机会。”

“学生定不负陛下厚望,不负大人期许。”

“记住,”陈远志正色道,“今脱颖而出,明日就要为后来者铺路。这才是贞观精神。”

月光下,两代寒门出身的官员相视而笑。他们知道,科举改革只是开始,更大的变革还在后面。

而在暗处,失败者正在酝酿新的反击。这场改革与反改革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但无论如何,这个春天,贞观新政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千百个寒门学子的人生,因此而改变。

大唐的朝堂,也将因此而焕然一新。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贞观之治长歌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