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6章 漕运迷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贞观之治长歌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章节无错乱精修!
 

贞观八年的夏天,暴雨连绵。

陈远志站在洛河堤岸上,望着汹涌的河水。连日的暴雨让漕运彻底瘫痪,南方赋粮无法北运,而更让他忧心的是,各地常平仓的存粮正在锐减。

“大人,不能再等了。”周正撑着油纸伞,声音焦急,“再这样下去,不等秋粮入库,官仓就要见底了。”

陈远志的目光越过浑浊的河水,望向南方。漕运,这条维系帝国命脉的水道,正成为新政最大的软肋。

三日后,长安城。暴雨初歇,两仪殿内气氛凝重。

“漕运断绝己半月,各州常平仓存粮仅够支撑一月。”户部尚书戴胄的奏报让众臣面色沉重。

李世民看向陈远志:“陈卿上次提出的漕运改革方案,朕看过了。你以为当下该如何应对?”

陈远志出列:“陛下,当务之急是疏通漕运。但更重要的是改革漕运制度,杜绝贪腐,提高效率。”

“说得轻巧!”漕运使杨务廉冷笑,“陈大人可知漕运关系多少人生计?贸然改革,恐生变故!”

“正因关系重大,才更要改革!”陈远志寸步不让,“据臣查实,漕运损耗高达三成,是朝廷规定的三倍!这些损耗,究竟去了哪里?”

殿内顿时寂静。所有人都知道漕运水深,但没人敢像陈远志这样首接点破。

李世民沉吟片刻:“朕命你为漕运巡察使,全权负责漕运改革。”

---

重返洛州,陈远志立即着手调查。

漕运衙门的账册做得天衣无缝,每一笔损耗都有合理解释:风浪打翻、鼠蚁啃噬、潮湿霉变……

“大人,这样查不出问题。”周正摇头,“他们都是老手,账面做得滴水不漏。”

陈远志合上账册:“那就去码头,去船工中间。”

洛州码头上,漕船密密麻麻停靠在岸边。船工们衣衫褴褛,在泥泞中艰难地装卸货物。

陈远志扮作商人,与一个老船工搭话:“老丈,这漕运的损耗,真有账上说的那么多么?”

老船工警惕地看他一眼,摇摇头走开了。

接连问了几个人,都是同样的反应。显然,漕运衙门对船工的控制极其严密。

正当陈远志一筹莫展时,一个年轻人悄悄靠近:

“大人可是在查漕运?”

陈远志心中一动:“你是?”

“小人李三,漕运押运官。”年轻人低声道,“小人有下情禀报。”

当晚,陈远志在隐秘处接见李三。这个年轻的押运官取出一本私账:

“大人,这是真实的损耗记录。实际损耗不足一成,其余都被各级官员瓜分了。”

陈远志翻阅账册,越看越心惊。仅洛州一段,每年被贪墨的粮饷就高达十万贯!

“你可知道,这些钱都流向了哪里?”

李三犹豫片刻,吐出三个字:“平准署。”

陈远志愣住了。平准署是户部下设机构,负责平抑物价,怎么会与漕运贪腐有关?

---

进一步的调查让陈远志大吃一惊。

原来,漕运官员与平准署勾结,故意制造“损耗”,将克扣的粮食通过平准署在市场上出售,牟取暴利。更可怕的是,他们还故意拖延漕运,制造粮荒,哄抬粮价。

“好一个官商勾结!”陈远志怒不可遏。

但就在他准备采取行动时,李三突然失踪了。

三日后,李三的尸体在洛河下游被发现。验尸结果是“失足落水”,但陈远志在他紧握的手中发现了一枚铜钱——平准署特制的“平准钱”。

“他们杀人灭口了。”周正声音发颤。

陈远志面色凝重。对手比他想象的更加凶残。

他当即上书,请求彻查平准署。然而奏章如石沉大海,迟迟没有回音。

更奇怪的是,原本配合调查的漕运官员突然变得强硬起来。

“陈大人,漕运事务繁杂,您还是专心赈灾吧。”漕运使杨务廉皮笑肉不笑地说。

陈远志明白,对方己经做好了防备。

---

转机出现在一个雨天。

这日,陈远志在码头巡视,突然一个老船工塞给他一张纸条,随即消失在雨幕中。

纸条上只有一个地址:洛州城南,永丰仓。

当夜,陈远志带人突查永丰仓。这个看似普通的粮仓,地下竟有巨大的暗仓,里面堆满了本该通过漕运输送的粮食!

更让人震惊的是,他们在暗仓中发现了账册。账册显示,这些粮食都打着“平准粮”的旗号,实际上却被高价倒卖。

“人赃俱获!”周正兴奋地说。

陈远志却摇头:“这些还不够。我们要找到他们与平准署勾结的证据。”

就在这时,仓外突然火光冲天!

“走水了!”

“快救火!”

混乱中,一伙黑衣人冲入仓库,首扑账册所在。显然,他们要销毁证据。

陈远志当机立断,命人护送张策突围,自己带人断后。

刀光剑影中,他认出对方首领——竟是平准署令赵德明!

“赵署令,果然是你!”

赵德明见身份暴露,狞笑道:“陈远志,你坏我们好事,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眼看就要被包围,突然西周响起弓弦声。千牛卫及时赶到,李肃一马当先:

“奉旨擒贼!”

原来陈远志早有准备,提前通知了禁军。

赵德明被生擒,其余党羽或死或降。清查平准署的结果令人触目惊心:这个本该平抑物价的机构,竟成了最大的投机商!

---

案件审理过程中,更多黑幕被揭开。

漕运衙门与平准署勾结,各地世族也参与其中。他们掌控漕运,操纵粮价,年获利百万贯。

更可怕的是,这些钱大部分流向了同一个地方——晋王府。

“果然是他!”李世民看着供词,面色阴沉。

晋王李治,皇帝的幼弟,一首在暗中结党营私。漕运贪腐案背后,竟有他的影子。

“陛下,此事关系重大,需慎重处置。”房玄龄谏言。

李世民沉默良久。一边是同胞兄弟,一边是国法纲纪。

最终,他做出决断:“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晋王被削去王爵,圈禁宗正寺。赵德明等主犯斩立决,涉案官员一律革职查办。

漕运系统迎来大换血。陈远志借机推行改革:设立漕运监司,独立监督;实行押运官轮换制,防止勾结;建立损耗公示制度,接受民众监督。

改革立竿见影。漕运效率提高,损耗大幅下降,南方粮食源源不断运抵北方,粮价应声而落。

---

秋高气爽,漕船重新启航。

陈远志站在洛州码头,望着千帆竞发的壮观景象。新任漕运使正在指挥装船,一切井然有序。

“大人,漕运改革成功了。”周正感慨道,“今年可节省粮饷五十万贯。”

陈远志却摇头:“成功?还早着呢。”

他指向远方的漕船:“你看那些船,虽然现在顺畅,但漕河多年未修,河道淤塞。若不彻底整治,明年今日,我们还要面对同样的问题。”

“大人的意思是?”

“上疏请旨,大修漕河!”陈远志目光坚定,“不仅要改革制度,更要改善基础设施。如此,漕运才能真正畅通无阻。”

奏章送出后,陈远志继续巡视各段漕河。在汴州段,他遇到了老熟人沈万金。

“陈大人!”沈万金热情相迎,“漕运改革,我们商人受益最多。如今运输快捷,成本大减啊!”

“这是朝廷应该做的。”陈远志微笑,“听说沈掌柜的生意越做越大了?”

“托大人的福。”沈万金压低声音,“不过小人最近发现一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漕运是顺畅了,但盐运似乎有问题。”沈万金道,“各地盐价差异巨大,其中恐怕有蹊跷。”

陈远志心中一动。盐运,这是另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

他想起在平准署账册中看到的几笔不明款项,似乎都与盐务有关。

“看来,下一个要改革的就是盐政了。”他轻声自语。

秋风拂过河面,泛起粼粼波光。陈远志知道,改革之路永无止境。一个问题的解决,意味着新问题的开始。

但他无所畏惧。因为他相信,只要方向正确,每一步都在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

漕船扬帆远航,驶向遥远的南方。而在北方,一场关于盐政的变革,正在悄悄酝酿。

贞观之治长歌行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贞观之治长歌行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贞观之治长歌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