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二章:家属区的初亮相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红妆暗战,一个女间谍的一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XKC9/ 章节无错乱精修!
 

日军家属区的铁门在身后“哐当”关上,苏砚拎着苏绣包袱的手微微发紧。青石板路两侧的院子规整划一,白墙黑瓦,门口挂着统一的木质门牌号,穿和服的日本妇人在院子里晾晒衣物,见到苏砚和老顾,眼神里的好奇与审视毫不掩饰 。

“别抬头看,自然点。”老顾的声音压得很低,手里拎着两个大行李箱,刻意放慢脚步配合苏砚的节奏,“3号院在前面第三个路口,张太太家就在隔壁,她是出了名的‘包打听’,一会儿要是搭话,你少开口,我来应付 。”

苏砚点点头,目光落在自己身上——穿了件月白色暗纹苏绣旗袍,领口别着沈曼君生前常戴的珍珠耳环(老墨特意找匠人仿制的),头发梳成低髻,用一支素雅的木簪固定,完全复刻了照片里沈曼君的装扮。出门前她在镜子前练了半个钟头“温婉笑”,嘴角的弧度、眼神的柔和度,都精准贴合日记里“曼君性子柔,笑起来像苏州的水”的描述 。

刚拐过第二个路口,斜对面1号院的门突然开了,一个穿绛红色织锦旗袍的女人快步走出来,正是赵德山的太太。她手里拎着一个食盒,见到苏砚和老顾,眼睛立刻亮了,快步迎上来:“你们就是新来的邻居吧?住3号院?”

老顾立刻露出热情的笑,放下行李箱:“是,赵太太您好,我叫顾明远,在物资处做翻译,这是我爱人苏晚。刚搬来,以后还要麻烦您多关照 。”苏砚跟着弯了弯腰,笑容柔和:“赵太太好,我们是苏州来的,初来乍到,要是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您别见怪 。”

“苏州来的?”赵太太的眼睛更亮了,拉着苏砚的手就不肯放,“巧了!我们家老赵的亡妻曼君也是苏州人,你这身旗袍,跟曼君生前穿的款式一模一样!尤其是这珍珠耳环,曼君也有一对,说是她娘留给她的 。”

苏砚心里一松,知道“亡妻同款”的装扮起了作用。她故意露出惊讶的表情,抬手摸了摸耳环:“真的吗?这耳环也是我娘留下的,我还说穿素色旗袍配它合适,没想到这么巧,和沈太太撞款了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惋惜,“可惜我来晚了,没能见见沈太太,听您这么说,她一定是个很温柔的人 。”

“可不是嘛!”赵太太叹了口气,拉着苏砚往自家院子走,“曼君的苏绣绣得极好,尤其是桂花,绣得跟真的一样。我家桌布、枕套,全是她绣的。走,我带你去看看,你也是苏州姑娘,肯定懂这个 。”

老顾见状,立刻配合地说:“那你们先去,我把行李搬回院子,晚晚,别耽误赵太太太久 。”苏砚点点头,跟着赵太太走进2号院——院子比3号院大,中间种着一棵桂花树,树下摆着一张石桌,石桌上放着一个青花瓷瓶,正是日记里沈曼君用来插花的那一个 。

走进客厅,墙上挂着沈曼君的遗照,照片里的女人穿着和苏砚同款的月白旗袍,笑容温婉。赵太太指着墙上的苏绣挂画:“这是曼君绣的《寒江独钓图》,绣了三个多月,老赵宝贝得很,曼君走后,谁都不准碰 。”

苏砚凑近看,针脚细密,江水的波纹用了渐变针法,确实是苏州绣娘的手法。她故意指着画里的渔船:“沈太太的针法真厉害,这渔船的木纹用了‘虚实针’,我娘以前教过我一点,可我总绣不好,绣出来的木纹要么太实,要么太散 。”

“你也会苏绣?”赵太太更热络了,拉着苏砚坐在沙发上,“正好!我这儿还有曼君留下的绣线,你要是不嫌弃,拿去练手。以后周三下午我们去张记裁缝铺做衣服,你也一起去,张师傅是苏州人,跟曼君熟得很 。”

“真的吗?那太谢谢您了!”苏砚露出欣喜的表情,心里却在快速盘算——周三下午去张记裁缝铺,正好能趁机观察中转站入口的情况,还能借“张师傅”的名义,套更多关于沈曼君和赵德山的信息 。

就在这时,院子里传来皮鞋声,赵德山回来了。他穿着日军军需官的制服,肩章上的星徽在阳光下闪着冷光,见到客厅里的苏砚,脚步顿了顿,眼神里带着审视:“这位是?”

“老赵,这是隔壁3号院的苏小姐,顾翻译的爱人,苏州来的,跟曼君是同乡,还会苏绣呢 。”赵太太连忙介绍,拉着苏砚站起来,“苏小姐,这是我先生赵德山 。”

苏砚弯腰鞠躬,语气恭敬却不卑微:“赵长官好,我叫苏晚,刚搬来,以后打扰您了 。”赵德山的目光落在她的珍珠耳环上,又扫过她的旗袍,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你认识曼君?”

“不认识,是赵太太跟我说的。”苏砚的声音放得更柔,“我娘也是苏州绣娘,跟沈太太算是同行,可惜我来晚了,没能向沈太太请教苏绣 。”她刻意提起“绣娘”,拉近和沈曼君的关联,也符合“普通苏州姑娘”的身份 。

赵德山没再追问,走到茶几旁拿起水杯,目光却在苏砚身上停留了几秒:“你们刚搬来,家属区的规矩知道吗?晚上十点锁大门,不准随意串门,外面的人不准进来,有事找岗哨 。”语气严肃,带着军人的刻板 。

“知道,顾明远己经跟我们说了,我们一定遵守规矩 。”苏砚连忙应着,见赵德山脸色缓和,又补充道,“我今天蒸了点苏州桂花糕,按我娘的方子做的,一会儿让顾明远送过来,您和赵太太尝尝,就当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

赵德山端着水杯的手顿了顿,看向赵太太:“既然是同乡的心意,就收下吧 。”说完,他没再停留,径首走进书房,关门的瞬间,苏砚飞快地扫了一眼书房的窗户——正好对着3号院的厨房,和老顾说的一模一样 。

从赵家出来,苏砚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走到3号院门口,老顾己经把行李搬进屋,正站在院子里观察赵家的方向:“怎么样?没露馅吧?赵德山的反应有点冷淡 。”

“他不是冷淡,是多疑。”苏砚走进屋,屋里的陈设简单,一张木板床,一张书桌,厨房在院子角落,“但他没怀疑我,提到沈曼君和苏绣时,他的眼神软了一下,尤其是提到桂花糕,他没拒绝 。”她顿了顿,从包袱里拿出沈曼君的日记,翻到“德山爱吃桂花糕,尤其是我娘做的甜口”那一页,“明天我们送桂花糕过去,正好能看看他家的作息 。”

老顾点点头,走到窗边,撩开窗帘的一角:“赵家的书房灯亮了,赵德山应该在处理公务。以后你做饭时,多开窗通风,趁机观察书房的动静,记住他每天几点进书房,几点出来,有没有客人来 。”

苏砚走到厨房,打开窗户,正好能看见赵家书房的窗户。灯光下,赵德山的身影映在窗帘上,正坐在桌前写着什么。她想起老墨说的“物资台账”,想起父亲留下的草图,心里清楚,从住进3号院的这一刻起,厨房的窗户、桂花糕、苏绣,都成了她潜伏的“武器”,而这场家属区的伪装战,才刚刚开始 。

傍晚,苏砚在厨房蒸桂花糕,老顾坐在院子里假装看书,实则留意着来往的邻居。张太太果然凑过来搭话:“顾翻译,你爱人真能干,还会做桂花糕,闻着真香 。”老顾笑着应:“她是苏州姑娘,就会做点家乡小吃,一会儿送您两块尝尝 。”

苏砚把桂花糕装进食盒,递了两小块给张太太,又拎着剩下的走向赵家。赵太太正在院子里浇花,见到她立刻迎上来:“苏小姐,你可真客气!快进来,老赵在书房呢 。”

苏砚走进客厅,把食盒放在茶几上:“赵太太,您尝尝,刚蒸好的,还热着 。”赵太太拿起一块,咬了一口,眼睛一亮:“跟曼君做的味道一模一样!老赵,你快出来尝尝 。”

书房的门开了,赵德山走出来,拿起一块桂花糕,慢慢吃着,没说话,却在苏砚转身要走时开口:“你娘的苏绣,是什么流派?”“是苏州的‘平针绣’,最适合绣花草 。”苏砚停下脚步,故意露出犹豫的表情,“赵长官,我有个不情之请,要是您不介意,能不能让我看看沈太太的苏绣?我想跟着学学 。”

赵德山沉默了几秒,点了点头:“明天下午吧,我让赵太太拿给你 。”

走出赵家院子,夜色己经渐浓。家属区的路灯亮了起来,昏黄的光落在青石板路上,映着苏砚的影子。她知道,赵德山同意让她看苏绣,不是因为“同乡情谊”,而是因为她身上有沈曼君的影子,这份“相似”,是她接近核心情报的钥匙,也是她必须小心维系的“假面” 。

作者“胡吉拍”推荐阅读《红妆暗战,一个女间谍的一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XKC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红妆暗战,一个女间谍的一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XKC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