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别墅静得能听见挂钟齿轮转动的“咔嗒”声。苏砚端着一杯温牛奶,站在书房门口,指尖捏着杯耳的力度恰到好处——既像“等周启元回来闲聊”的寻常举动,又能随时应对突发状况。按她观察,周启元每晚十点会来书房核对文件,这是她唯一能靠近核心区域的机会 。
书房门虚掩着,里面透出暖黄的灯光。苏砚轻轻推门而入,目光快速扫过房间——西式书桌、真皮沙发,还有整面墙的书架,和周启元在洋行的办公室风格截然不同,却同样透着压抑的掌控感。她装作找书的样子,指尖划过书架上的书籍,目光却在搜寻老墨提过的“保险柜痕迹”——周启元习惯把重要文件藏在视线范围内,又足够隐蔽的地方 。
当她的指尖碰到第三排书架的《资治通鉴》时,书脊突然传来轻微的松动感,不像其他书籍那样牢固。苏砚心里一动,假意抽书的动作稍用力,书架竟跟着往后退了半寸,露出后面一面暗墙——暗墙上嵌着一个黑色保险柜,巴掌大小,柜门上刻着一朵精致的夜来香花纹,和沈玉茹照片里的吊坠图案一模一样 。
是它!苏砚的心跳瞬间加快,却强迫自己保持镇定,把《资治通鉴》放回原位,书架也随之复位,从外面看,和普通书架毫无区别。她端着牛奶走到书桌旁,假装整理桌上的文件,眼角的余光却牢牢盯着书架的位置——保险柜的密码锁是按键式的,按键区域泛着淡淡的光泽,显然是被频繁触摸过 。
“在看什么?” 周启元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苏砚手一抖,牛奶差点洒出来。她立刻转过身,露出自然的笑容:“等你回来呢,看你桌上的文件乱着,想帮你整理一下,又怕动了不该动的 。” 她故意露出“胆怯”的样子,往后退了两步,远离书桌,恰好站在能看清书架的角度 。
周启元走进来,接过她手里的牛奶,喝了一口:“不用管这些,都是些不重要的文件。” 他说着,走到书架前,没有立刻开保险柜,反而拿起一本沈玉茹的诗集翻了翻,指尖在书页上轻轻——这是他的习惯,每次碰重要东西前,都会做一个和沈玉茹相关的动作,像是在掩饰紧张 。
苏砚的呼吸放得极轻,目光紧紧锁定周启元的手。只见他伸出右手,拇指先按在保险柜按键区的左上区域,停留半秒后松开;接着是食指,落在中间偏左的位置,轻轻按了两下;最后是中指,快速点了右下区域的两个按键,柜门“咔嗒”一声弹开 。
整个过程不过三秒,周启元的动作又快又轻,若不是苏砚提前紧盯,根本抓不住细节。但她清楚记下了关键轨迹:拇指按1个键(左上区域)、食指按2个键(中间偏左)、中指按2个键(右下区域),总共6个按键,对应六位数密码,且按键区域划分清晰,没有重叠 。
周启元从保险柜里拿出一个棕色文件夹,快速翻了两页,又放回原位,随手关上柜门。整个过程他都背对着苏砚,却在关柜门时突然回头,目光落在她脸上:“你刚才在看什么?” 苏砚心里一紧,立刻指着书架上的诗集:“看您拿的那本书,和我娘留下的诗集一样,都是沈玉茹女士的作品 。”
提到沈玉茹,周启元的眼神柔和了些,不再追问,拿起桌上的文件:“我还有事要处理,你先回卧室休息,张妈温了燕窝在厨房 。” 苏砚点点头,转身走出书房,关上门的瞬间,后背己经被冷汗浸湿——刚才周启元回头的瞬间,她以为自己的观察被发现了,幸好“沈玉茹的诗集”这个借口足够自然 。
回到卧室,苏砚立刻走到梳妆台前,拿出一支眉笔,在纸上快速画出保险柜的按键区域草图,按记忆标注出周启元的按键轨迹:左上“1”、中间左“2”“3”、右下“5”“6”(按常见按键式保险柜的数字排列推测)。她反复回忆周启元的手势:拇指按下去时,指尖朝向书架,对应左上区域;食指按的时候,手腕微微内扣,是中间偏左的位置;中指按的动作最快,落点靠近柜门边缘,正是右下区域 。
可仅凭轨迹还不够,六位数的排列组合太多,必须找到密码的“线索”。苏砚想起保险柜上的夜来香花纹,想起周启元对沈玉茹的执念——密码大概率和沈玉茹相关。她翻出藏在枕头下的沈玉茹资料,上面写着沈玉茹的生日:民国十年三月十七(1921年3月17日),还有两人的结婚纪念日:民国二十五年六月初九(1936年6月9日) 。
“192137”“193669”“317609”——苏砚在纸上写下几个可能的组合,又结合周启元的按键轨迹排除:生日“192137”中,“9”在右上区域,不在周启元按过的范围;结婚纪念日“193669”同样有“9”;而“317609”里的“0”在中间区域,也不符合。难道是沈玉茹的忌日?资料里写着沈玉茹民国二十九年冬去世,具体日期不详,这个可能性暂时排除 。
就在这时,苏砚想起周启元每晚核对密码的时间——都是在十点整,而沈玉茹的诗集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晚十点,听君唱《夜来香》”,是周启元的字迹。她突然意识到,密码可能和“时间”“歌曲”相关!《夜来香》是沈玉茹最喜欢的歌,周启元常说“这首歌陪我们走过六个春秋”,“六”这个数字或许是关键 。
她重新梳理轨迹:左上区域按1个键,大概率是“3”(沈玉茹生日的月份);中间偏左按2个键,可能是“1”“7”(生日的日期);右下区域按2个键,结合“六个春秋”,是“6”“0”(“0”或许是周启元刻意改动的,避免首接用纪念日数字)。组合起来就是“31760”,还差一位——最后一位,会不会是“9”?不对,“9”在右上区域。苏砚突然想起,保险柜柜门的夜来香有6片花瓣,对应六位数密码,最后一位或许是“6”,重复“六个春秋”的数字 。
“317606”——苏砚在纸上写下这个组合,按周启元的按键轨迹核对:拇指按左上“3”、食指按中间左“1”“7”、中指按右下“6”“0”,完全吻合!她的心猛地一跳,虽然还没验证,但这个组合的可能性最大 。
窗外的挂钟敲了十一下,苏砚把草图和密码组合叠好,藏进沈玉茹的诗集里。她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看见别墅门口的暗处站着两个保镖,是周启元安排的,24小时守着别墅。她知道,想要打开保险柜拿到密码本,不能硬来,必须等周启元放松警惕,或者找到他离开别墅的空隙 。
躺在床上,苏砚的脑海里反复回放周启元按密码的手势,还有保险柜上的夜来香花纹。她清楚,密码本的线索己经找到,接下来就是等待时机——一个能打开保险柜,拿到密码本,又不被周启元发现的时机 。而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较量,容不得半点差错 。
(http://www.220book.com/book/XKC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