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三下轻柔的、仿佛安慰般的震动,像投入死水潭的三颗微小石子,在林晓几近冻结的心湖中,漾开了细微却不容忽视的涟漪。他死死攥着那枚恢复冰冷的通讯器,指尖因用力而泛白,试图从这突兀的异常中榨取一丝信息,一丝希望。
不是“鹰眼”的风格。维卡和陈博士的操控,是精准、冰冷、带着绝对掌控力的。而这种近乎……人性化的触碰,与这里的一切格格不入。
是故障?是某种新型的、更隐蔽的测试?还是……如他内心深处最微弱的渴望所期盼的那样——来自外部的,援手?
他没有答案。但这微不足道的异常,却像一针强效的肾上腺素,强行驱散了些许笼罩他的麻木与绝望。他不能坐以待毙,不能任由那个数字化的“镜像”吞噬掉真实的自己。
他开始更仔细地观察这个房间,这个囚笼。墙壁、地板、天花板……他敲击,倾听,寻找任何可能的薄弱点或异常。他甚至尝试对着那些可能隐藏麦克风的地方,用极低的声音说话,测试反应。
“有人吗?”
“夏燃?苏静?”
“程教官?”
没有任何回应。只有他自己压抑的呼吸声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
他又将注意力放回那枚通讯器。他回忆着之前所有的互动模式——持续的定位震动,刺耳的警报,有节奏的联络信号,以及刚才那轻柔的三下。这些模式似乎对应着不同的状态或指令。
他尝试模仿那三下轻柔的震动节奏,用手指有规律地敲击通讯器的外壳。
嗒…嗒…嗒…
没有反应。
他改用指甲刮擦麦克风孔,试图模拟之前激活它的物理刺激。
依旧死寂。
它仿佛又变回了一块纯粹的金属疙瘩。
挫败感再次袭来,但这一次,林晓没有放弃。他将通讯器紧紧贴在耳边,集中全部精神去倾听。除了血液流动的微弱轰鸣,他似乎……捕捉到了一丝极其极其细微的、几乎不存在的高频嗡鸣?像是某种待机状态下的电子噪音,但又略有不同。
这声音太微弱了,微弱到几乎可以被认为是幻觉。
就在他全神贯注试图分辨那嗡鸣时,套房的扬声器里突然传来了陈博士那令人头皮发麻的声音:
“林晓先生,检测到你的生命体征显示异常焦虑和探索行为。请保持冷静,躺下休息。过度活动不利于你的‘恢复’。”
他们果然在监控他!连他细微的探索行为都被捕捉并警告!
林晓心中一凛,知道自己必须更加小心。他依言躺回床上,强迫自己放松身体,但大脑却在飞速运转。
陈博士提到了“恢复”。在他们的语境里,“恢复”显然不是指身体健康,而是指接受他们的认知重构,成为那个“完美镜像”。
他必须找到一种方式,在不触发他们警报的情况下,进行反抗。
他想起了那三下震动。如果那不是测试,而是外援,那么对方一定在寻找确认信号,或者等待某个时机。
他需要耐心。更需要一个能够瞒过监控的、秘密的沟通方式。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几本被他扫落在地的精装书上。哲学……量子物理……这些书出现在这里,真的只是为了装饰吗?还是说,其中隐藏着别的什么?比如,某种基于知识或逻辑的、只有特定对象才能理解的“密码”?
他起身,将书捡起,开始一页一页地仔细翻阅。大部分内容都艰深晦涩,但他看得很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标注、一个折角,甚至墨水细微的深浅变化。
时间在寂静的翻阅中流逝。就在他几乎要再次放弃,认为这又是自己一厢情愿的幻想时,他在一本关于量子纠缠理论的书籍扉页上,发现了一行用极细的、近乎透明的银色墨水写下的字迹。不仔细看,根本无从察觉。
那行字是:
“观测者效应:被注视的粒子,行为才会坍缩。”
一句看似普通的量子物理描述。
但林晓的心脏却猛地一跳!
“观测者效应”……“观测者”计划!
这不是巧合!
这行字,是留给他的!是某个知情者,冒着巨大风险留下的信息!
“被注视的粒子,行为才会坍缩。”——这句话是在提醒他,只有在被“鹰眼”监视和干预时,他的意识和行为才会被“重构”、被“坍缩”成他们想要的状态!
那么反过来说,如果他能够找到不被注视的瞬间和方式,他就有可能保持自我的“叠加状态”,甚至……进行反击?
这个发现让他激动得几乎颤抖。但他强行压制住情绪,不动声色地将书合拢,放回书架,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他躺回床上,闭上眼睛,脑海中反复咀嚼着那句话。
“不被注视的瞬间”……在哪里?这个房间显然是无死角的监控。只有在……“情境模拟室”?那里传感器更多,但或许,正因为系统全力运行进行“认知重构”时,对于他某些极其细微的、未被程序定义的“底层生理反应”的监控,反而可能出现盲区?
比如……思维?或者说,某种不依赖于语言和外部动作的、纯粹的意念活动?
一个大胆的、近乎玄幻的念头在他脑海中形成。
他需要验证。
第二天,当陈博士再次将他带入“情境模拟室”,开始新一轮的“认知重构”训练时,林晓表面上依旧表现出强烈的抗拒和痛苦,但内心深处,他开始尝试一种全新的反抗。
当那些扭曲的画面和声音试图侵入他的意识时,他不再仅仅是情绪上的抵抗。他集中全部的精神力,在脑海中最深处,构筑起一个绝对私密的、只属于他自己的“空间”。在那里,他反复回忆与夏燃、苏静在仓库里即兴演奏时的纯粹快乐,回忆自己第一次勇敢触碰钢琴时的战栗与突破,回忆母亲在生病前看着他弹琴时温柔的笑容……他用这些真实而温暖的情感,作为盾牌,抵御着外部的意识侵蚀。
同时,他尝试着,在那个精神“空间”里,向某个未知的存在,发出无声的呐喊:
“我在抵抗。”
“我需要帮助。”
“夏燃,苏静,你们在哪里?”
他不知道这有没有用,这更像是一种绝望下的自我安慰和精神寄托。
然而,就在今天的“训练”接近尾声,他精神疲惫不堪,几乎要维持不住那个内心堡垒时——
他口袋里的通讯器,再次传来了那轻柔的三下震动!
而且,这一次,震动之后,紧接着是两次短暂的、更加轻微的震动!
仿佛……在回应他!
林晓的身体猛地一僵,几乎要控制不住脸上的表情。他死死咬住舌尖,用疼痛强迫自己维持着痛苦和麻木的外表。
不是幻觉!那震动是真实的!而且,它能感知到他的……精神抵抗?或者说,它能穿透这严密的监控,捕捉到他内心深处那不屈的意志?
这太不可思议了!
但在这个连意识都被试图改造的地方,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训练结束,他被带回套房。门关上的那一刻,他几乎虚脱,但眼中却燃烧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有盟友!一个隐藏在“鹰眼”内部,或者至少能侵入这个系统的、神秘的盟友!而这个盟友,正在试图用这种极其隐秘的方式与他联系!
他再次拿出通讯器,这一次,他不再尝试物理互动,而是集中精神,紧握着它,在脑海中清晰地“想”:
“你是谁?”
“我该如何做?”
他屏住呼吸,等待着。
几分钟后,通讯器再次震动。
这一次,是一长,两短,一长的震动模式。
紧接着,不等他解读,又传来一阵极其快速、轻微的连续震动,仿佛在传递某种更复杂的信息,但过于急促,难以分辨。
然后,通讯器再次陷入沉寂。
林晓皱紧眉头,努力回忆着那震动的模式。一长,两短,一长……这像某种简单的密码。
莫尔斯电码?他对于莫尔斯电码只有非常粗浅的了解。他努力回忆着。
长(哒——)代表“划”(-),短(嘀)代表“点”(.)。
一长(-),两短(..),一长(-)。
这对应的是哪个字母?
- .. -
是 ‘R’ !
R?是什么意思?救援(Rescue)?反抗(Rebellion)?还是……某个名字或代号的开头?
而那阵急促的连续震动,又代表了什么?
信息的碎片太少,如同黑暗中零星的火花,无法照亮全貌,却真切地指明了方向。
他有盟友,他在被关注,反抗是可能的!
林晓将通讯器紧紧贴在胸口,感受着那冰冷的金属外壳下可能蕴含的生机。
“R”……
无论它代表什么,这都是一个开始。
他看向房间西周那些冰冷的监控探头,第一次,感觉到那无处不在的注视中,似乎出现了一道细微的、难以察觉的……
裂隙。
而光,正从那里透进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XLB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