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漪澜苑回来后的第三日,教引嬷嬷终于松口,允了画师进府。
“宫里头催得紧,”嬷嬷一边领着沈清辞往花厅去,一边板着脸交代,“太子妃的画像需得尽快送入宫中备案。二小姐今日务必打起精神,莫要丢了沈家的脸面。”
花厅里早己布置妥当,北窗下支起了画架,两个小太监正帮着研磨颜料。穿着青灰色官袍的老画师垂手立在一旁,见她们进来,忙上前行礼。
“这位是宫廷画院的周待诏,”嬷嬷介绍道,“最擅人物写真。大小姐从前那幅小像,也是出自周待诏之手。”
沈清辞微微颔首,目光却落在画架旁己经展开的一幅卷轴上。
那是沈清漪的旧画像。
画中的少女穿着浅碧色宫装,坐在芙蓉花畔,眉目如画,唇角含着一抹恰到好处的温婉笑意。那笑容标准得像是用尺子量过,多一分则媚,少一分则冷。
“二小姐请这边坐。”周待诏引她在窗前的紫檀木椅上落座,调整了好几次姿势,又让人搬来屏风调节光线。
沈清辞依言端坐,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那幅旧画像。
她想起漪澜苑里那本无名的册子,想起桃花溪畔的青衫书生,想起《诗经》里偷偷写下的“珩”字,想起琴谱背后那句“不敢高声语”。
画中这个完美无缺的大家闺秀,真的是沈清漪吗?
“二小姐,”周待诏温声提醒,“请您放松些,想象春日游园时的惬意。”
沈清辞回过神,试着弯起嘴角。可那笑容僵在脸上,连她自己都觉得假。
周待诏画了几笔,又停下来,眉头微皱:“二小姐,您这笑意……似乎未达眼底。”
嬷嬷立刻上前,压低声音警告:“想想大小姐平日是怎么笑的!莫要自作主张。”
沈清辞闭了闭眼,努力回忆旧画像上那抹温婉的弧度。她调动脸颊的肌肉,模仿那个标准的笑容。
可不过片刻,嘴角就不受控制地耷拉下来。
“停。”周待诏放下笔,走到她面前端详片刻,忽然问道:“二小姐可知,为何画像要比真人难画?”
沈清辞怔了怔:“请待诏指教。”
“因为画像要捕捉的不是皮相,是神韵。”老画师的目光睿智而温和,“大小姐作画时,最爱听奴婢们讲市井趣闻。听到好玩处,眼角会微微下弯,像月牙儿。”
这个细节让沈清辞心头一动。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锦书误:双生劫》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还有,”周待诏继续道,“她思考时习惯用食指轻点下颌,高兴时左肩会不自觉地微耸。这些神态,都比一个标准的笑容更鲜活。”
嬷嬷在一旁听得脸色发青,正要开口打断,周待诏却转向她:
“嬷嬷放心,老夫受尚书大人所托,定会画出最像大小姐的画像。”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点明了受谁所托,又暗示了他知晓内情。
沈清辞垂下眼帘,心中了然。原来这位老画师,也是父亲安排的人。
她再次抬眼看向那幅旧画像时,心态己经不同。她不再试图复制那个完美的笑容,而是想象着姐姐听市井趣闻时的模样,想象她思考时轻点下颌的小动作。
当周待诏重新提起画笔时,她微微侧头,唇角自然上扬,眼底竟真的漾开一丝浅淡的笑意。
“好!就是这样!”周待诏连连点头,笔走龙蛇。
画像完成时,己是黄昏。画中的少女穿着与旧画像同样的浅碧宫装,坐在同样的芙蓉花畔,眉眼有八分相似,却少了几分刻板的温婉,多了些许说不清的灵动。
嬷嬷盯着新画像看了许久,脸色变幻不定,最终只是冷哼一声:“总算有几分样子了。”
待嬷嬷领着人离去,周待诏一边收拾画具,一边状似无意地低语:
“二小姐可知,大小姐作画那日,其实哭过。”
沈清辞正要离开的脚步顿住了。
“虽然敷了粉,眼睛还是红的。”老画师慢条斯理地卷着画笔,“所以那幅画像上的笑容,才格外标准——标准的像是戴了一张面具。”
他抬头看向沈清辞,目光深沉:“二小姐今日这幅,倒是比那幅真些。”
说完,他也不等回应,躬身一礼便退下了。
空荡荡的花厅里,沈清辞独自站在两幅画像前。
旧画像上的姐姐温婉完美,无可挑剔。
新画像上的“姐姐”眉眼灵动,却暗藏锋芒。
她伸手轻抚新画像上那抹看似温婉的笑意,指尖触及冰凉的绢面。
原来就连画像,也都是假的。
这深宅大院里的每个人,都戴着精心雕琢的面具。而她正在学习的,是如何戴好其中最沉重的一副。
窗外暮色渐浓,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第十三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XMP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