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章 省柴灶火煮出第一桶金?村民集体看傻!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宋:我的悠闲生活被曝光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XMYB/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大宋:我的悠闲生活被曝光了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大宋:我的悠闲生活被曝光了最新章节随便看!

晨雾未散时,沈安的破院里己经响了半时辰的凿砖声。

他蹲在旧灶前,用铁钎子一下下撬起烧得发红的砖块,汗水顺着下巴砸在青石板上,洇出个深色的圆斑。

前世在工地搬过三个月砖的胳膊还记着这股子巧劲,他压着铁钎子的手腕微微发颤,却始终没吭一声——省柴灶的事,得先在自家试个彻底。

“沈相公!”

阿牛的脑袋从院墙外探进来,草绳扎着的裤脚还沾着泥点。

这佃农天没亮就去河边割了半筐猪草,路过沈安家时听见动静,扛着竹扁担就拐了进来:“您这是……拆灶?”

沈安首起腰,捶了捶发酸的后腰。

他昨晚盯着旧砖堆想了半夜,连梦里都在算烟道角度,此刻见阿牛来,倒像多了个现成的见证者:“砌个新灶。阿牛你来得正好,等会帮我烧两回水试试。”

阿牛把扁担往墙角一靠,蹲在旁边看得入神。

沈安的手像长了眼睛似的,旧砖上的焦痕都被他用瓦片刮得干干净净,河泥兑了筛过的细沙,抹在砖缝里比浆糊还匀实。

双膛的位置他用竹片量了三遍,烟道绕着锅底的弧度,特意用陶片垫出个斜坡:“热气往上走,这道弯能多留半刻钟。”

“沈相公,这真能省柴?”阿牛挠着后脑勺,目光跟着沈安的手转,“我家那口灶,烧五升水得劈七斤干柴,我娘总说柴比米金贵。”

“三斤柴,五升水。”沈安把最后一块砖按实,拍了拍手,“你去后院抱三斤松枝来,咱们当场试。”

晨雾散了些,阳光透过院角的老槐树漏下来,照得灶膛里的火星子一跳一跳。

阿牛抱着柴禾跑得喘气,沈安往锅里添满水,划着火折子引燃松枝。

火苗舔着双膛,左边的膛火旺了,右边的膛跟着窜起蓝莹莹的光,两股热气在烟道里打着旋儿,锅底很快腾起细密的白汽。

“开了!”阿牛凑过去看,木勺搅着水,“才小半个时辰?”他扒拉着剩下的柴禾,眼睛瞪得溜圆,“才烧了一斤半!”

院外忽然传来“哐当”一声,李婆子提着竹篮跨进门坎,篮里的菜叶子还滴着露水:“我就说今早听见动静怪得很,合着沈秀才在这儿变戏法呢!”

她凑到灶前摸了摸锅沿,又扒拉灶膛里的余烬,“我家那口破灶,烧锅粥能熏得人掉眼泪,这灶倒好,烟都往烟道里钻——沈秀才,明儿帮我家也砌一个?”

“李婶子要是信得过,我下午就去。”沈安擦了擦汗,余光瞥见李婆子身后还跟着三个抱着孩子的媳妇,有个穿蓝布衫的手里还攥着把草绳,“就是砖得各家自备,河泥我帮着挑。”

“要甚砖钱!”李婆子把竹篮往石桌上一放,里面的野葱和腌萝卜晃了晃,“我家西墙有半车旧砖,狗剩他爹昨儿刚拆的。”她压低声音,指了指缩在最后面的小媳妇,“这是王屠户家的,她婆婆总嫌烧柴费,您给说说这灶咋个好法?”

沈安蹲下来,用树枝在泥地上画烟道走向。

李婆子踮着脚看,把脑袋凑得老近,发间的银簪子差点戳到他额头:“绕锅底一圈?那热气可不就全扑在锅上了?”她一拍大腿,“我就说我家那灶烟往房梁上跑是白瞎了,合着是烟道没绕对!”

几个媳妇听得似懂非懂,却都把“绕锅底一圈”记在了心里。

临走时,王屠户家的小媳妇往他怀里塞了把鸡蛋,蛋壳上还沾着草屑:“沈秀才别嫌少,我家鸡才开窝……”

“哎哎,使不得。”沈安想推,李婆子己经攥着他的手腕往回按,“你教我们本事,总不能白教。再说了,”她挤了挤眼睛,“昨儿赵里正那副样子,谁不知道他想断你粮?咱们庄稼人别的没有,鸡蛋咸菜管够!”

沈安捏着温热的鸡蛋,忽然想起前世公司楼下的早餐摊。

那时候总嫌阿姨多塞的茶叶蛋烫手,如今倒觉得这温度烫得人心尖发暖。

他望着李婆子她们的背影消失在巷口,低头数了数鸡蛋——一共七个,红壳的三个,白壳的西个,还带着母鸡的体温。

日头升到头顶时,沈安拎着鸡蛋往村口走。

刘记米行的青布幌子在风里晃,他隔着半条街就闻见了米香。

推开门,穿素裙的女子正伏在柜台后算账,墨笔在账本上走得飞快,腕间的银镯子碰着算盘珠子,叮铃铃响成一片。

“刘掌柜。”沈安把鸡蛋放在柜台上,“换半斗糙米,外加三两灯油。”

刘婉娆抬眼,眉梢微挑。

她生得极白,眼尾有道淡青的细纹,像是熬夜留下的痕迹,此刻却笑得狡黠:“别人拿蛋换米,您这是拿蛋换‘技术咨询费’吧?”她指尖点了点账本,“今早李婆子来买米,说您新砌的灶能省三成柴。我算了笔账——青溪村一百多户,每户每年省半担柴,换成铜钱……”她顿了顿,“够买半亩好田了。”

沈安一怔,随即笑出声。

前世他在公司跟甲方掰扯方案,碰到过不少精明人,却没一个像眼前女子这样,三言两语就戳破了他的盘算。

他把鸡蛋往她跟前推了推:“刘掌柜要是愿意,往后村里的灶砖我都从你这儿进——你卖砖,我教砌法,如何?”

刘婉娆的笔停在半空,眼波流转间像是有星子落进去。

她伸手把鸡蛋收进竹篮,银镯子碰着蛋壳,发出细碎的响:“成交。”她从柜台下摸出个粗陶罐子,“糙米半斗,灯油三两。”又往他怀里塞了块芝麻糖,“额外送的,给你当茶点。”

沈安捏着糖块往回走,甜味在舌尖漫开。

路过村口老槐树下时,听见几个汉子蹲在石墩子上说话:

“听说沈秀才的灶真能省柴?”

“我家那口子刚去李婆子家瞧了,说水开得比往日快一倍!”

“明儿我也让娃他娘去学……”

傍晚时分,阿牛又上门了。

他手里提着个布包,掀开是晒得金黄的干菜,带着阳光的香气:“沈相公,我想学砌灶。这是我娘晒的豇豆干,算拜师礼。”他挠着头笑,露出两颗虎牙,“我学了去帮村里砌,您就不用东奔西跑了。”

沈安望着他沾着泥点的布鞋,忽然想起前世加班到凌晨时,楼下保安递给他的热豆浆。

那时候总觉得人间温情太淡,此刻却觉得这双带着泥土气的眼睛,比写字楼里的水晶灯亮堂得多。

他接过布包,拍了拍阿牛的肩膀:“行,明儿早饭后,咱们先去李婆子家。”

深夜,沈安坐在院中的石凳上。

月光像水似的漫过青石板,他膝头摊着张破纸,上面画满了歪歪扭扭的线条——曲辕犁的草图。

犁铧的角度他改了三版,犁壁的弧度用陶片比了又比,笔尖在“可调节犁深”几个字上顿了顿,忽然笑出声:“节能灶只是小打小闹,真正能翻山的,是这玩意儿。”

他抬头望了望天,猎户座的星子亮得刺眼。

忽然想起明日是县集,青溪县的货郎都爱去凑热闹,说不定能淘到旧铁器——犁铧需要好铁,可他买不起新的。

想到这儿,他把草图收进瓦罐,又往灶膛里添了把松枝。

火苗“噼啪”作响,映得窗纸一片暖黄,影子在上面晃啊晃,像支笔在写谁也看不懂的诗。

远处传来打更声,一更天了。

沈安吹灭油灯,躺到竹床上时,听见院外的老槐树沙沙响。

他闭眼前最后一个念头是:“明儿县集,得早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XMY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宋:我的悠闲生活被曝光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XMY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