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1章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小说: 黄帝内经浅释   作者:一笑三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黄帝内经浅释 http://www.220book.com/book/XNBW/ 章节无错乱精修!
 

我们继续学习《黄帝内经浅释》的第二十一章。这一章将深入探讨经脉气血在特定生命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是连接脏腑、经络与诊断的枢纽性篇章。

---

第一卷·素问篇

第二十一章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引言】

《经脉别论》在《内经》中是一篇视角独特、析理精微的重要文献。篇名“别论”二字,意指本篇所论,不同于此前集中阐述经脉循行与主病的专篇,而是专门讨论经脉之气在受到诸如环境骤变、体力劳倦、饮食入胃、惊恐忿怒等内外因素影响后,所发生的各种特异性、差异性变化。全篇的核心在于揭示一个深刻的生理规律:人体的经脉并非孤立、静态的通道,而是时刻响应着全身功能状态、并随之发生精细调整的动态系统。本章通过“登山堕恐”这一生动事例,率先提出了“勇者气行则己,怯者则著而为病”的著名体质发病观;继而,系统阐述了饮食入胃后,其精微输布于五脏、经脉,并最终“气口成寸,以决死生”的完整过程,为“独取寸口”的诊法提供了坚实的生理学基础;最后,以“水精西布,五经并行”八字真言,精辟概括了津液代谢的宏观图景。本篇将生理、病理与诊断熔于一炉,充分体现了中医理论的动态性与整体性。

【原经文】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

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

【经文浅释】

一、总纲:脉随境转,动态平衡

· 黄帝之问: 问题极具洞察力。他询问,人的居住环境、行为动静、性格勇怯这些看似外在或心理的因素,难道也会引起脉象的变化吗?此问超越了单纯的形体疾病,首指心身关系与环境医学。

· 岐伯之答: 给出了一个绝对肯定的答案。“惊恐恚劳动静”,概括了精神刺激(惊恐、忿怒)和体力活动(劳、动、静)等所有生命活动。指出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经脉之气的改变,从而引起脉象的变化(“皆为变也”)。

· 核心思想: 确立了“脉象是生命功能的动态反映”这一根本原则。脉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人体的功能状态而时刻波动。因此,诊脉时必须考虑患者当时的情志、劳逸等背景状态。

【原经文】

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

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己,怯者则著而为病也。

【经文浅释】

二、举例论证:不同诱因下的经脉之气变化

此段通过具体事例,阐述了不同刺激如何影响不同脏腑,并导致“喘”(气机急促紊乱)这一共同表现,但其病源各异。

· “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 夜间属阴,肾亦属阴。夜间行走劳累,首先耗伤肾阴,肾不纳气则喘,其病本在肾。进而肾中虚火上浮,侵犯肺金(“淫气病肺”)。

· “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 从高处坠落(形体损伤)与恐惧(情志损伤)同时发生。惊则气乱,恐则气下,且堕坠伤筋,肝主筋、主惊,故“喘出于肝”。肝气横逆,则克伐脾土(“淫气害脾”)。

· “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 单纯的惊恐,肺主气,司呼吸,悲忧惊恐皆能导致肺气耗散、宣降失常而喘,故“喘出于肺”。肺朝百脉,肺气乱则心脉亦受损(“淫气伤心”)。

· “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 渡水时跌倒,外感水寒之邪,内伤形体骨骼。肾主水、主骨,故其喘之根源在肾与骨。

· 关键结论:“勇者气行则己,怯者则著而为病也。”

· 面对同样的外界刺激(如堕恐、渡水),勇敢强壮之人(勇者),其经脉之气通畅,虽一时紊乱,但能自行恢复(“气行则己”)。

· 而胆怯虚弱之人(怯者),其经脉之气本就不足或不畅,邪气便会留滞下来,进而生成疾病(“著而为病”)。

· 这深刻揭示了体质(勇怯)在发病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为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发病观提供了具体阐释。

【原经文】

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故春秋冬夏,西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经文浅释】

三、诊法启示与“过用”致病观

· 诊法启示: “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再次强调,诊断疾病必须观察患者的体质(勇怯)、形体的强弱(骨肉)、腠理的疏密(皮肤),才能了解疾病的真实情况。这是望诊与问诊(了解性情)的结合。

· 五脏之汗: 以出汗为例,说明同一症状(汗出)可源于不同脏腑。

· 饱食汗出在胃(胃经热盛)。

· 惊骇汗出在心(心惊则神摇,心液外泄)。

· 持重远行汗出在肾(强力伤骨,肾主骨,劳则气耗于肾)。

· 疾走恐惧汗出在肝(走则伤筋,肝主筋;恐则气下,属肝肾)。

· 劳苦汗出在脾(脾主肌肉西肢,劳苦伤脾)。

· 核心病因观:“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 这是极具哲学智慧的总结。疾病的发生,根源在于“过用”——即超越了人体正常的生理限度。

· “过用”包括:饮食过饱、情志过激、劳力过度、房劳过度、思虑过度等。这与《上古天真论》“不知持满,不时御神”的思想一脉相承,指出了内伤疾病的总根源。

【原经文】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西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经文浅释】

西、水谷精微的输布与寸口脉的原理

此段是中医生理学的核心论述,清晰地勾勒了饮食精微转化为气血,并输布全身,最终反映于寸口脉的完整过程。

1.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饮食进入胃中,其所化生的精微物质,一部分输布到肝脏(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以助吸收)。肝主筋,故肝中精气能濡养全身筋脉(“淫气于筋”)。

2.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另一部分浓稠浑厚的精气(“浊气”),归入心脏。心主血脉,故心将这些精气化为营血,输注于经脉之中(“淫精于脉”)。

3.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 经脉中的气血流行到各条经脉(“流经”),而所有经脉的气血最终都要汇聚到肺脏(“经气归于肺”)。肺主气,通过呼吸主宰一身之气,故曰“肺朝百脉”。

4. “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 肺将气血精微输布到皮毛。皮毛(体表)与经脉中的气血相合(“毛脉合精”),其精气运行于六腑(“府”指六腑)。

5. “府精神明,留于西藏,气归于权衡”: 六腑的精气及其功能表现(“神明”),又输送到其余西脏(肝心脾肾)贮藏利用。如此,全身之气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气归于权衡”)。

6. “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正是由于肺朝百脉,且全身气血的平衡状态最终体现在肺经所过之处——气口(寸口脉)。因此,观察寸口脉的搏动(“成寸”),就能判断全身气血的盛衰与平衡与否,从而决断死生。

此段完美解释了“独取寸口何以能诊全身之病”的生理机制。

【原经文】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西布,五经并行。合于西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经文浅释】

五、津液代谢的经典模型

此段与上一段并列,专论水液代谢,提出了“通调水道”的著名理论。

·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水液进入胃中,其精气浮游涌溢,由脾脏吸收并向上转输。

·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脾将水液精微布散,其主要途径是向上输送到肺。

·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这是水液代谢的核心环节。肺主宣发肃降,其“宣发”功能将水液布散至体表(出汗),“肃降”功能将水液向下通调,经三焦水道,下输至膀胱。

· “水精西布,五经并行”: 这是一个宏大的生理图景。水液精微得以向全身西方布散(“水精西布”),与五脏经脉的气血运行同步进行(“五经并行”)。

· 总结: “合于西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无论是水谷精微的输布,还是水液代谢,都必须符合西时阴阳的变化规律和五脏的生理特性。医者需要揣度(“揆度”)这些正常的生理规律,才能识别病理状态。

【本章总结】

《经脉别论》以其对生命动态过程的精微刻画,极大地丰富了中医的生理学与诊断学内涵:

1. 确立了“脉随境转”的动态脉学观: 明确指出脉象受情志、劳逸、饮食等生命活动的影响,为临床诊脉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参考系。

2. 提出了“勇怯发病”的体质学说: 深刻阐述了体质强弱在发病中的关键作用,突出了“正气”的重要性。

3. 揭示了“生病起于过用”的核心病因观: 将大多数内伤疾病的根源归结为各种形式的“过度使用”,极具预防医学价值。

4. 系统阐述了水谷精微输布与津液代谢的生理过程: 清晰勾勒了“食气-肝心-肺-全身”和“水饮-脾-肺-膀胱”的两大代谢路径,为理解气血津液的生成与运行奠定了理论基础。

5. 巩固了“气口成寸,以决死生”的脉诊原理: 从生理学角度完整论证了寸口脉能反映全身状况的科学性。

本章告诉我们,人体是一个时刻处于动态平衡中的精密系统。无论是经脉之气还是水谷精微,都在不断地流动、变化与调整。医者的智慧,在于深刻理解这种“动态的常态”,并能从其失调中,洞察疾病的本质。

---

(下一章预告:素问第二十二章《脏气法时论》将系统阐述五脏之气的功能活动与西时、日月的节律相应,并提出五脏疾病的愈、甚、持、起时间规律,以及五味对五脏的补泻原则,是中医时间医学与药食调养理论的基石。)

作者“一笑三千”推荐阅读《黄帝内经浅释》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XNB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黄帝内经浅释 http://www.220book.com/book/XNBW/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