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以其独特的比喻和深刻的整体观,成为中医藏象学说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
---
第一卷·素问篇
第八章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引言】
《灵兰秘典论》在《素问》中独具一格,其文辞优美,立意高远,堪称中医藏象学说的华彩乐章。篇名“灵兰”,相传为黄帝藏书之府,喻示本篇内容珍贵如同秘藏于灵台兰室之经典;“秘典”,即深奥重要的典籍。全篇的核心在于以中国古代朝廷的官职制度为蓝本,将人体主要的十二个脏腑比喻为十二位“官员”,通过阐述它们各自的“职务”(生理功能)以及相互间的协同与制约关系,生动地构建了一个高度有序、分工合作的生命“王国”模型。本章首次明确提出了“心为君主之官”的核心命题,并最终落脚于“主明则下安”这一强调生命内在统一性与自调节能力的根本法则,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生理观。
【原经文】
黃帝問曰:願聞十二藏之相使,貴賤何如?
岐伯對曰:悉乎哉問也!請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经文浅释】
一、生命王国的“朝廷”:十二官职各司其职
黄帝的问题非常精要,他想了解人体十二个脏腑(藏,此处为广义,包括腑)如何相互为用(相使),以及它们的主次、贵贱关系。岐伯的回答,构建了一个精妙的“官制系统”:
· 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将心脏比作一国的君主,是最高统帅。其核心功能是产生和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神明)。这是生命活动最高层次的指挥系统。此理论奠定了“心主神明”的中医心神观,与后世“脑主神明”说有所不同,但强调了心理活动对全身的主宰作用。
· 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将肺比作宰相(相傅),辅佐君主。其功能是“治节”,即治理调节。主要体现在:①主气司呼吸,调节全身之气机;②朝百脉,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运行;③主宣发肃降,调节津液输布和汗孔开阖。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总管气血津液的运行节律。
· 肝: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将肝比作智勇双全的将军。其功能不仅包括藏血、主疏泄(调节气机血流),更与深谋远虑、筹划判断的思维活动(谋虑)相关。肝气舒畅,则人谋虑得当;肝气郁结或亢逆,则人急躁易怒或谋虑不周。
· 胆: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胆附于肝,犹如将军身边的参谋或法官,主“决断”。指胆气与人果敢决断的能力相关。胆气壮则决断力强,临事不惧;胆气虚则优柔寡断,易惊善恐。胆腑贮藏和排泄胆汁,功能上亦需“中正”不偏,疏泄有度。
· 膻中: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膻中”指心包络,是心的外围,代心受邪,犹如君主的近臣、使者。其功能与气的运行和情志中的“喜乐”相关。心志为喜,膻中作为臣使,能布散喜乐之气。同时,膻中亦是“气海”,与呼吸、语言强弱有关。
· 脾胃:仓廩之官,五味出焉。 将脾胃合喻为管理国家粮仓的官员。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仓库),脾主运化传输精微(分配粮食)。饮食五味(营养)由此化生,是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
· 小肠: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小肠接受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受盛),进一步进行消化吸收,分清别浊(化物),将精微吸收,糟粕下传大肠。
· 大肠: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糟粕,吸收其中部分水分,使之变为成形的大便,并传导排出体外(变化),是传送糟粕的通道。
· 肾: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将肾比作能使国家强大、富于创造力的官员。“作强”指精力充沛、身体强健;“伎巧”指精巧灵敏,既包括生殖繁衍的能力,也指人的智慧技巧。这源于肾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的功能,是先天之本。
· 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将三焦比作管理水利工程的官员。“决渎”即疏通沟渠。三焦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化和水道通调,是水液运行的道路。
· 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将膀胱比作水液汇聚的州郡都市。其主要功能是贮存津液(尿液),但尿液的排出有赖于肾阳的“气化”作用。此句深刻指出膀胱不仅是容器,其功能实现需靠肾气的推动。
二、生命王国的根本法则:主明则下安
在详细分述了“十二官”的职能后,岐伯话锋一转,点明了维系这个“王国”运转的根本法则:
·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首先强调十二脏腑是一个整体,必须协调合作,不得功能失调。这是整体观的基本要求。
· “故主明则下安”——这是全篇的结论和精髓。
· 养生的角度: 如果作为“君主”的心神清明、安定(主明),那么全身各脏腑就能安和协调(下安),如此养生就能长寿,终身没有大的危险(殁世不殆)。
· 治国的比喻: 将这个道理用于治理天下,国家就会繁荣昌盛。
·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从反面论证。
· 如果心神昏昧(如情志过极、思虑过度),则指令错误,会导致十二脏腑的功能通路闭塞不通(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体就会受到严重损伤。
· 以此养生则会招致灾祸,以此治国则政权倾覆。
· “戒之戒之!” 结尾连用两个“戒之”,语气恳切而凝重,如同警钟长鸣,告诫人们尤其是医者,必须时刻谨记养护心神的重要性,这是健康与疾病的终极分野。
【本章总结】
《灵兰秘典论》通过一个宏伟而贴切的比喻,将深奥的医理阐述得形象生动,其贡献巨大:
1. 确立了“心为君主”的核心地位: 强调了精神心理因素在生命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奠定了“形神合一”和重视情志养生的理论基础。
2. 概括了脏腑的核心功能: 对十二脏腑功能的界定,如“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肾主伎巧”等,不仅说明了其生理病理,更将脏腑功能与高级神经活动联系起来,丰富了藏象内涵。
3. 强化了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 “十二官不得相失”明确指出各脏腑间是分工协作、密不可分的关系,任何一官失职都会影响整体。
4. 提出了“主明则下安”的养生治国总纲: 将健康的最高境界归结为内在心神的清明与稳定,这对中医养生学、预防医学及心身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章告诉我们,人体是一个高度自组织的有机整体,拥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养生的最高境界,不是去粗预某个器官,而是维护好生命“王国”的这位“明君”——心神,使之能清明地统领全局,则百骸皆安。
---
(下一章预告:素问第九章《六节藏象论》将再次从“天人相应”的宏观视角出发,探讨天度(历法节气)与气数(气候变化)的关系,并将其与人体脏腑功能相联系,提出“藏象”的概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藏象学说。)
一笑三千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NB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