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的晨露还沾在青竹上时,陈砚己经被阿松的算筹声吵醒——少年蹲在竹楼外的青石板上,正用新做的青竹算筹摆“洛书小阵”,筹子歪歪扭扭,却看得格外认真,嘴里还念叨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
“错啦,中心数要放在最中间,不然阵气聚不起来。”陈砚走过去,伸手把代表“五”的算筹挪到中央,指尖碰到阿松的小筹子,才发现少年的指腹沾着竹屑——是昨晚偷偷练习削算筹磨的。阿松立刻红了脸,把筹子往身后藏:“我想等练熟了,帮你和阿蛮姐姐布守阵。”
陈砚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刚要说话,就见阿蛮提着竹筐走过来,筐里装着新鲜的清蛊草和一碗热粥:“先喝粥,凉了就不好喝了。”她把粥递给陈砚,又从筐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磨好的竹屑粉:“给阿松的,涂在指腹上,下次削算筹就不疼了。”
阿松接过布包,立刻往手上涂,阿蛮则蹲在青石板旁,看着那堆算筹:“我们今天去寨外的旧蛊巢遗址,用洛书守阵把那里的残蛊气封了吧?之前总担心下雨会把残气冲进溪里,现在有守阵,刚好能彻底解决。”
陈砚点头,心里却想起墨先生在暗河说的“算理为护人”——之前破阵是为了赶路,现在布守是为了护寨,这才是洛书真正的用处。三人往寨外走,阿蛮在沿途的树上挂了“引气蛊丝”,银色的丝绦顺着风向飘,能把守阵的气引到遗址;阿松则帮着搬小石块,按陈砚算的“三角点位”摆好,作为守阵的支撑。
到了旧蛊巢遗址,陈砚掏出合璧的洛书残页,按上面的图谱,用青竹算筹在遗址周围摆出“九宫守阵”:“阿蛮,你把清蛊草汁涂在筹子顶端,能增强阵气;阿松,你帮我盯着日影,等日影落在‘三’位筹子时,我们就激活阵。”
日影慢慢移动,刚碰到“三”位算筹,阿蛮立刻放出缠蛊,蛊丝缠在筹子上,引着阵气绕遗址转了三圈——淡金光罩缓缓落下,将残蛊气牢牢封在里面,遗址周围的草叶瞬间变得鲜亮,再也没有之前的蔫态。阿松兴奋地拍手:“成了!以后寨里的溪水果然不会被污染了!”
回到苗寨时,巫医婆婆正站在寨门口,手里拿着张纸条:“沈彻从京城寄来的,说边境用洛书守阵挡住了蛮夷的偷袭,还问你要不要把洛书的算例整理好,送一份去京城的算学馆,让更多人学‘守阵’的法子。”
陈砚接过纸条,心里暖暖的——之前在京城的较量、在暗河的对峙,最终都变成了守护的力量。阿蛮走到他身边,看着纸条上的字:“你要是想送算例去京城,我陪你一起去——刚好看看你说的算学馆,还有你提过的花灯。”
傍晚的火塘边,众人围坐在一起,阿吉煮了蛊酿米酒,周越寄来的刀法谱被阿松当成了宝贝,压在枕头下;林朔的柏树叶被夹在洛书残页里,成了“镇页符”;赵衍的暗器图纸贴在竹楼的墙上,小守卫们时不时会凑过去看。
陈砚喝着米酒,看着身边的阿蛮——她正帮巫医婆婆挑着药草,偶尔抬头冲他笑,帕角的银铃晃着;阿松坐在一旁,用青竹算筹摆着新学的小阵,嘴里哼着苗寨的小调。火塘的光映在每个人脸上,暖得像要融进心里。
“等过些日子,我们去京城送算例,顺便看花灯。”陈砚轻声对阿蛮说,指尖悄悄碰了碰她的手背。阿蛮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耳尖的红,比火塘的光还亮。
青竹算筹摆在火塘边,沾着清蛊草的香气,洛书残页放在案上,泛着淡淡的金光。陈砚知道,这不是故事的结束——以后还会有新的算例,新的守阵,新的羁绊,但此刻火塘边的温暖,身边人的陪伴,才是最珍贵的“守护”。
(http://www.220book.com/book/XNT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