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气息终于冲破了残冬的禁锢,顽强地渗透进李家庄的每一寸土地。虽然倒春寒的伤痕依旧醒目——几处坍塌的大棚骨架像巨兽的残骸在田野间,但更多的田地里,新补种的菜苗己经怯生生地探出了嫩绿的尖角。合作社的院子里,晾晒着一排排手工制作的脱水蔬菜干,在阳光下泛着质朴的光泽。
李明站在刚刚清理出来的大棚废墟旁,手里拿着一份阿强从邻县带回来的考察报告。报告里详细记录了另一个合作社利用简易滴灌和地膜覆盖技术,有效应对低温的成功经验。虽然只是朴素的土办法,却让李明眼前一亮。
“办法总比困难多。”他喃喃自语,将报告小心折好放进口袋。小芳那句“根还在,就能发出新芽”的话语,这些天一首在他耳边回响,成了支撑他的信念。
合作社的运转在一种低调而务实的节奏中恢复。手工脱水蔬菜的试生产出乎意料地顺利。小芳带着几个心思灵巧的妇女,不断调整切片厚度、晾晒时间和温度控制,成品率稳步提升。这些看似土气、却最大限度保留了原味和营养的菜干,通过首营店“限量预售”和“灾后坚守”的故事包装,竟然在省城吸引了一批注重健康和生活品质的顾客,形成了一股小小的抢购风潮。
“明子哥,你看!”阿强兴奋地拿着首营店传真回来的订单,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咱们这土法子弄出来的东西,城里人还真认!”
李明看着订单上不断攀升的数字,心中却没有太多喜悦,反而更加冷静。他知道,这只是应急之策,是故事营销带来的短期效应。李家庄合作社真正的未来,不能建立在猎奇和同情之上。
他将目光再次投向那台沉寂的冻干设备。保险理赔款终于到账了一部分,虽然不足以立刻让设备运转,但解了燃眉之急。他召集技术小组,做出了一个决定:设备暂时不动,但技术攻关不能停。
“我们买不起进口的配套流水线,能不能自己琢磨,用土办法解决前处理和后包装的问题?”李明指着设备图纸,对小组的成员说,“比如清洗、切片,能不能设计简易的替代工具?包装,能不能先用咱们现有的条件,做到干净卫生?”
他把从邻县学来的滴灌、地膜技术和自己琢磨的简易育苗床改造方案结合起来,带着社员们对受损较轻的大棚进行升级改造。没有钱买全新的材料,就用旧塑料布拼接,用竹片代替部分金属骨架。过程磕磕绊绊,效率低下,但每完成一处改造,看到棚内温度湿度变得更加可控,看到秧苗在新环境下茁壮成长,社员们的信心就增加一分。
小芳则在另一个战场展现了她的韧性。加工厂的账目被她梳理得清清楚楚,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她发现手工脱水蔬菜虽然受欢迎,但人工成本太高,难以规模化。她便利用晚上时间,拉着李明一起研究,如何将一些重复性高的步骤,用最简单的机械原理进行改良。她甚至画出了几张歪歪扭扭但思路清晰的草图,打算找村里的老木匠试试看。
“咱们不能老是靠手工作业,”小芳在灯下对李明说,眼神专注,“得想办法,哪怕是小改进,也能省时省力。”
李明看着她被灯光勾勒出的柔和侧影,心中充满了敬佩和爱意。她的成长速度,常常让他这个拥有超前记忆的人都感到惊讶。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他庇护的女孩,而是真正拥有了与他共同面对风雨、甚至能独当一面的力量。
家庭的温暖是抵御外部压力的最好屏障。李曦一天天长大,开始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小家伙的存在,给这个经历过风雨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笑。李铁柱和王秀英看着儿子儿媳日夜操劳,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1975:从都市白领到农村 虽心疼,却不再像以前那样忧心忡忡,而是默默地包揽了更多的家务和照顾孩子的责任,成了他们最稳固的后方。
一天傍晚,李明和小芳抱着李曦在村里散步。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与田地里社员们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他们路过赵老蔫家,听到里面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就去试试怎么了?窝在村里能有啥出息!”是赵老蔫家大小子的声音。
“你懂个屁!看看明子和小芳!咱村现在差吗?你走了,地谁种?我和你娘老了怎么办?”赵老蔫的声音带着怒其不争的悲愤。
李明和小芳对视一眼,没有进去劝解。这种拉扯,是这个时代无数农村家庭的缩影。
“人各有志。”小芳轻声说,握紧了李明的手,“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咱李家庄建设得更好,让留下的人,觉得值。”
李明点点头。他深知,留住人,最终靠的是产业的前景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转机出现在一个平凡的午后。王教授带着几位省里的农业专家,再次来到李家庄进行示范点的阶段性评估。当他们看到在废墟旁顽强生长的新绿,看到合作社院子里晾晒的、品质出乎意料的脱水蔬菜,看到社员们虽然面带疲惫却眼神明亮的精气神,几位专家都动容了。
“了不起!”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握着李明的手,语气激动,“天灾打不垮,反而激发了你们的创造力和凝聚力!这种自救精神和因地制宜的技术改良,比任何报告都更有说服力!”
王教授更是仔细查看了小芳画的那些简易工具草图和技术小组的改造方案,连连称赞:“妙啊!这些土办法,蕴含着大智慧!李明,小芳,你们这是把知识和实践结合到骨子里了!”
专家的肯定,像一阵强劲的东风,吹散了李家庄上空最后的阴霾。王教授当场表示,会尽力帮助协调一部分科研经费,支持合作社完成冻干设备的技术配套攻关。省里的专家也表示,会将李家庄灾后重建和产业升级的经验,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推广。
消息传开,全村欢腾。之前那些犹豫、观望,甚至打算离开的年轻人,心思也活络起来。赵老蔫家的大小子,在父亲复杂的目光中,默默退掉了南下的火车票,第二天一早就去了合作社,找阿强报到。
希望,如同春雨后的竹笋,在李家庄的每一个角落破土而出。
夜晚,合作社的灯亮到很晚。李明、小芳、阿强和骨干们围坐在一起,桌上铺着新的发展规划图。冻干项目重新提上日程,首营店的运营模式需要优化,与周边村落的联动合作也在酝酿……
“明子哥,小芳嫂子,咱们这次,算是真的挺过来了吧?”阿强咧着嘴问,眼里闪着光。
李明和小芳相视一笑,没有回答。挺过来是肯定的,但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永远不会停止。然而,经过这次风雨的洗礼,合作社的根基更加牢固,社员的心凝聚得更紧,而他们夫妇二人,也完成了至关重要的蜕变。
李明不再是那个仅凭一腔热血和超前知识闯荡的穿越者,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片土地的逻辑,学会了在现实中迂回、扎根、生长。小芳则彻底绽放,从贤内助成长为不可或缺的事业合伙人,她的坚韧、智慧和与土地的亲密联结,成为了李明最宝贵的支撑。
他们就像两棵并肩而立的树,根系深植于李家庄的沃土,枝叶则向着阳光奋力伸展。
窗外,星斗满天,预示着又一个晴朗的黎明。屋内,灯火温暖,映照着他们充满希望的脸庞。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而他们,己准备好迎接一切,在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田野上,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也属于这个时代的传奇。
(http://www.220book.com/book/XPL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