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寒风卷着细碎的雪沫,抽打在李家庄合作社新会议室的窗玻璃上,发出沙沙的轻响。室内却气氛热烈,甚至带着几分剑拔弩张的凝重。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的不仅仅是李家庄的理事们,还有来自周边三个村子——王家洼、赵家屯、上坝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今天,是“李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筹备会的第二次正式磋商。
李明坐在主位,沉稳地主持会议。小芳坐在他身侧,面前摊开着厚厚的笔记本和计算器,虽然孕肚己十分明显,但眼神依旧专注锐利,随时准备提供数据支持。
“李社长,你们李庄的规矩,我们大体是认可的。”王家洼的王支书,一个精瘦的中年人,嘬了口烟,缓缓开口,“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按标准收购,这都没问题。可这种子、肥料、甚至部分农膜都要我们先垫钱,回头再从货款里扣,这压力是不是太大了点?咱们村可比不了你们李庄,家底薄啊。”
赵家屯的村主任,一个嗓门洪亮的大汉,立刻附和:“就是!还有这‘最低保护价’,听着是好事,可要是市场价涨了,我们还得按这个价卖给你们,那不是亏了?咱们农民,不就指望行情好的时候多赚几个吗?”
上坝村的代表是个沉默的老农,吧嗒吧嗒抽着旱烟,半晌才闷声道:“俺们就信一条,现钱现货。搞这么复杂,心里不踏实。”
会议室里顿时议论纷纷,质疑和担忧像潮水般涌来。联合体的构想虽好,但真要落地,涉及的是真金白银的利益和根深蒂固的观念。李家庄想当“龙头”,就要承担起“龙头”的责任和风险,也要有能力说服、带动这些潜在的“龙身”。
李明耐心地听着,没有打断。他知道,这些问题回避不了。等声音稍歇,他才开口,声音平稳有力:“各位叔伯兄弟的顾虑,我都明白。咱们今天坐在这里,就是为了把这些问题掰扯清楚,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都能受益的合作办法。”
他朝小芳示意了一下。小芳会意,拿起一份准备好的材料,清晰地说道:“关于农资垫款的问题,我们核算过。如果分散采购,价格高,质量还没保证。联合体统一采购,利用规模优势,价格能下降一成左右。这笔钱,我们李庄合作社可以做担保,帮大家联系信用社,争取小额联保贷款,利息很低,等卖了菜,优先还贷,压力能小很多。”
她顿了顿,看向赵家屯的主任:“至于最低保护价和市场价的问题,我们也设计了浮动机制。设定保护价,是保证大家旱涝保收,兜住底。如果市场均价高于保护价百分之十以上,超出部分的利润,联合体与种植户按比例分成,绝不会让大家吃亏。”
她将具体的计算公式和往年的市场价格波动数据展示给大家看,数字清晰,逻辑严密,让人难以反驳。
“那要是……菜种出来,你们不要了咋办?”上坝村的老农突然问了一句,问出了所有人内心最深处的担忧。
李明接过话头,神情郑重:“这一点,我们可以写进合同!只要大家按照联合体的标准种出来的合格产品,我们李庄合作社负责包销!如果因为我们这边的原因导致产品积压,损失由我们承担!”
这话掷地有声,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包销!承担损失!这需要何等的底气和担当?
接下来的磋商,依旧艰难。在利益分配、风险承担、监督机制等细节上,各方反复拉锯、讨价还价。李明和小芳一个负责把握方向,陈明利害,一个负责提供数据支撑,核算可行性,夫妻俩配合默契,如同磐石与流水,一个坚定地立在潮头,一个细致地浸润着每一处缝隙。
会议从上午开到下午,又挑灯夜战到深夜。烟灰缸满了又倒倒又满,茶水续了一杯又一杯。当最终的合作协议草案在凌晨时分获得原则性通过时,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脸上带着疲惫,却也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送走各村的代表,会议室里只剩下李明和小芳,以及几个核心骨干。
“总算……迈出第一步了。”李明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声音沙哑。
小芳靠在椅背上,轻轻捶打着后腰,脸色疲惫,却带着笑意:“是啊,最难的一步。接下来,就是执行了。”
然而,联合体带来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协议签订后,开春的种植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李家庄派出的技术员分赴各村指导,统一发放种子、肥料。但问题层出不穷:王家洼的农户为了省事,偷偷混用了自家留的老种子;赵家屯的几户人家,对新的滴灌技术将信将疑,浇水时还是按老习惯大水漫灌;上坝村交来的第一批蔬菜,大小不一,品相参差,远远达不到收购标准。
负责对接的王家洼技术员,是个年轻小伙子,气冲冲地跑回来向李明诉苦:“社长,他们根本不听我的!说我这毛头小子懂个啥!白费咱们的种子和心思!”
销售部的孙丽也拿着报表来找小芳:“会计,这几个村送来的菜,次品率太高了!按照合同咱们可以拒收,可要是真拒了,刚成立的联合体怕是要散架!可要是收了,加工成本大增,咱们就得亏本!”
制度的刚性,在复杂而充满惰性的现实面前,遭遇了严峻的挑战。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可能意味着联合体夭折;一味妥协,则可能拖垮李家庄自身。
李明和小芳再次面临两难抉择。
晚上,夫妻俩在办公室里对着数据和报告,眉头紧锁。
“光是派技术员下去指导不够,”小芳思索着说,“得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把咱们李庄自己的人派下去,带着他们干,做给他们看。”
李明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
“搞‘示范户’!”小芳语气肯定,“在每个村选几家有威信、愿意尝试的农户,咱们给予更集中的技术支持,甚至适当的补贴,让他们先严格按照标准种,种出样子,赚到钱!其他人看到了甜头,不用咱们催,自己就会跟着学!”
“对!”李明一拍桌子,“还要把收购标准可视化!做成图册,发放到户,让每家每户都知道,什么样的菜能卖高价,什么样的会被拒收甚至罚款!”
策略迅速调整。李家庄不再仅仅是派出技术员,而是由阿强(虽然他离开了,但合作社里仍有和他关系不错、能力也强的老骨干)这样的老师傅,亲自带队,驻扎到问题最突出的村子,手把手地教,带着村民一起下地干活。
同时,一本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李庄联合体蔬菜收购标准图册》被赶制出来,发放到联合体内每一个种植户手中。图册上,用照片清晰标示了特级、一级、合格、次品的具体样子和对应的价格。
变化在悄然发生。当王家洼被选为示范户的老王头,严格按照新方法种出的西红柿,个头均匀、色泽鲜亮,卖出了比往年高出近一倍的价格时,原本观望甚至嘲笑的邻居们坐不住了,纷纷跑到他的地里取经。当赵家屯的村民看到因为大水漫灌导致病害增多、品质下降而被降价收购时,也开始认真对待技术员推荐的滴灌方法。
标准的力量,在利益的驱动下,逐渐显现。
一个月后,联合体送来的蔬菜合格率显著提升。虽然管理成本增加了,但稳定的原料供应和逐渐提升的品质,让李家庄的加工厂运行更加顺畅,高端产品的合格率也再创新高。
一天傍晚,李明和小芳难得地准时下班,一起回家。雪己经停了,夕阳的余晖将雪地染成淡淡的金色。村口,几个来自联合体村庄的农户,正围着李家庄的技术员,热烈地讨论着开春后的种植计划,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看来,这联合体的分量,大家开始掂量出来了。”小芳挽着李明的手臂,轻声说。
李明看着她被晚霞映红的脸庞,和她那孕育着新生命的、圆润的腹部,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感动。他知道,联合体这条路,注定崎岖坎坷,管理模式的冲突、利益的博弈、标准的拉锯,未来还会有很多。但这一步,他走对了。这不仅是为了李家庄的发展,更是为了带动更多像曾经的李家庄一样的土地和人们,一起走向富裕。
他握紧了小芳的手,仿佛能从中汲取到无尽的力量。
“嗯,分量不轻。”他望着那片被白雪覆盖、却蕴藏着无限生机的广阔田野,语气坚定,“但咱们,扛得起。”
新的格局己然打开,更广阔的舞台,正在他们面前徐徐展开。而他们,准备好了迎接一切挑战,将这联合体的分量,转化为共同前行的磅礴动力。
(http://www.220book.com/book/XPL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