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国民生信仰觉醒的消息,通过地脉联动防御网传遍全球神坛后,东南亚神系率先发来邀约——希望林辰与杨戬能前往湄公河流域,分享“正统神力+民生信仰”的守护经验。彼时,湄公河正面临雨季洪涝的威胁,沿岸百姓虽己提前加固堤坝,却仍担心洪水冲毁农田,急需一套高效的民生守护方案。
当林辰与杨戬乘坐地脉云辇抵达湄公河三角洲时,沿岸的傣族、高棉族百姓己在岸边等候。他们手捧盛满清水的银碗,按照当地习俗,将水轻轻洒在云辇上,以此表达最诚挚的欢迎。东南亚神系的主神——湄公河龙王,也化为人形,身着青蓝色长袍,带着一众水族神祇前来迎接:“久闻二位在樱花国镇压邪祟、唤醒民生信仰的事迹,今日特来请教,如何让神祇的力量更好地服务百姓。”
杨戬微微颔首,目光望向远处的堤坝:“守护民生无固定范式,关键在于‘顺民心、应民需’。此次应对洪涝,我们可借鉴双印封邪的思路,以正统神力稳固堤坝,以民生信仰滋养地脉,形成‘防救结合’的守护体系。”
众人随即前往最易受灾的柬埔寨磅湛省。这里的堤坝由泥土夯筑而成,经过连日降雨,部分地段己出现渗水。林辰首先引导百姓收集“民生信物”——刚收获的稻谷、织好的筒裙、渔民的渔网,这些物品承载着百姓对家园的眷恋,是凝聚信仰之力的关键。百姓们纷纷响应,将家中最珍贵的物品贡献出来,堆放在堤坝两侧,银白色的信仰之光从物品中缓缓升起,在堤坝上空形成一层薄薄的光膜。
“接下来,需用正统神力将信仰之力注入堤坝,强化其抗洪能力。”杨戬手持三尖两刃刀,走到堤坝最薄弱的地段,将刀身插入泥土中。金色的正统神光顺着刀刃渗入堤坝,与空中的信仰之光交织,形成一道坚固的“神信合一”防护层。原本渗水的堤坝瞬间停止漏水,泥土变得紧实,表面还泛起淡淡的金光,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铠甲包裹。
湄公河龙王见状,也引动自身神力,操控河水的流向,在堤坝外侧形成一道缓冲水流,减少洪水对堤坝的冲击。水族神祇则潜入水中,用鱼尾拍打河床,清理河道中的淤泥,确保水流畅通。“以前我们总想着用神力强行阻挡洪水,却忽略了百姓的信仰之力也能成为守护的助力。”龙王看着堤坝上的光膜,感慨道,“这种‘神民协同’的方式,比单纯依靠神力更有效,也更能让百姓感受到与神祇的联结。”
在后续的几日里,林辰与杨戬还协助东南亚神系建立了“民生预警机制”:在湄公河沿岸布设地脉监测点,实时监测水位与地脉变化;培训当地百姓使用简易的“信仰传递法”——当遇到险情时,百姓只需手持民生信物,默念守护心愿,就能将信仰之力传递给附近的神祇,实现“险情第一时间响应”。
高棉族老农森萨在参与预警机制培训后,激动地说:“以前洪水来了,我们只能逃跑,现在有了预警,还有神祇和我们一起守护家园,再也不用害怕了。”他还主动申请成为监测点的志愿者,每天清晨都会带着民生信物,到监测点查看水位,用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抚摸监测装置,传递着最朴素的守护心愿。
离开湄公河前,林辰将一套“民生守护手册”交给湄公河龙王。手册中详细记录了樱花国与湄公河的守护经验,包括如何凝聚民生信仰、如何实现神民协同、如何建立长效预警机制等内容。“这套手册不是固定的模板,而是希望能为各神系提供思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出最适合百姓的守护方案。”林辰说。
杨戬也补充道:“正统神力的意义,不在于彰显威严,而在于守护苍生;民生信仰的价值,不在于盲目崇拜,而在于凝聚共识。只要各神系始终围绕‘护民’这一核心,就能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民生守护范式。”
当林辰与杨戬的云辇消失在天际时,湄公河沿岸的百姓仍在堤坝上忙碌——他们有的在加固信仰防护层,有的在监测点记录数据,有的则在河道中清理淤泥,水族神祇与百姓并肩劳作,欢声笑语回荡在湄公河畔。这幅“神民共生”的图景,正是全球民生守护新范式的生动体现。
而此时,远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边缘,埃及神系正借鉴湄公河的经验,用“土地神力+民生信仰”的方式开辟绿洲;在美洲的亚马逊雨林,羽蛇神教则将民生预警机制融入部落传统,让印第安百姓成为雨林守护的重要力量。这些来自华夏的守护经验,正跨越地域与文化的界限,在全球落地生根,为全球民生守护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林辰站在云辇上,看着下方不断传来的全球守护动态,心中满是坚定。他知道,全球民生守护的道路还很长,但只要各神系始终以百姓需求为导向,以神民协同为核心,就一定能构建起一个更加安全、更加温暖的世界,让每一位百姓都能在神祇的守护下,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全球直播:我随手请出华夏神明》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XSQ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