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7章 应天城砖,墙缝里的檄文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成炮灰后我发现历史是本烂账 http://www.220book.com/book/XT9P/ 章节无错乱精修!
 

应天府的城墙在暮色里像一条蛰伏的巨龙,青灰色的砖面被岁月啃出斑驳的凹痕。沈砚和苏清鸢站在聚宝门的阴影里,看着守城的士兵换岗,甲胄碰撞声在寂静的街道上格外清晰。

“老掌柜说的砖缝就在瓮城内侧,”苏清鸢展开从曲阜带出来的舆图,指尖点在一处标着“水眼”的位置,“当年义军为了传递消息,把檄文刻在砖上,再砌进墙里,只留砖角露出个‘明’字做记号。”

他们等士兵走远,借着月光摸到瓮城内侧。墙面上爬满藤蔓,苏清鸢掏出小铲,小心翼翼地拨开纠缠的根须,沈砚则举着灯笼,光照在砖面上,一寸寸搜寻。

“找到了!”苏清鸢突然低呼。

只见一块城砖的角落,果然刻着个歪斜的“明”字,笔画深处还残留着暗红色的痕迹,像是用鲜血浸透的朱砂。沈砚用指尖敲了敲砖面,声音比周围的砖略空。

两人轮流用铲柄轻敲砖沿,折腾了半个时辰,才将那块砖撬了下来。砖的内侧,密密麻麻刻满了字,墨迹早己干涸发黑,却仍能辨认出遒劲的笔锋:

“苛政猛于虎,朱门酒肉臭!今有义士聚于钟山,誓除民贼,还我河山!凡我同胞,不论农商,执锄为兵,握笔为旗,共赴国难,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末尾刻着一行小字:“洪武三年冬,瓦匠周七记于聚宝门”。

“周七……”沈砚抚摸着那些刻痕,“想必是个普通的瓦匠,却有这般气魄。”

苏清鸢拿出纸笔,借着灯笼光拓印,指尖被砖面的毛刺划破也浑然不觉:“你看这‘还我河山’西个字,刻得多深,像是要把砖都凿穿。”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火把的光摇曳着靠近。“是巡夜的兵丁!”沈砚迅速将城砖塞回墙缝,用藤蔓遮掩好,“快,跟我来!”

两人顺着城墙根的阴影狂奔,穿过狭窄的巷弄,最终躲进一座废弃的戏台底下。戏台上的彩绘早己剥落,只剩几尊歪斜的木俑,在月光下像沉默的观众。

“你听,”苏清鸢忽然按住他的手,“他们在说要搜查全城,寻找‘盗砖贼’。”

沈砚贴着地面听了听,低声道:“看来朝廷早就盯上这些城砖了。老掌柜说,上个月有个秀才来拓砖文,被抓进了大牢,至今没放出来。”

“那我们更不能放弃了。”苏清鸢将拓片裹进油纸,塞进竹筒,“这些字是用命刻上去的,总得让更多人看见。”

戏台外的风声里,隐约传来歌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苏清鸢忽然笑了:“你说,当年周七刻这些字的时候,是不是也哼着这样的歌谣?”

沈砚点头,从怀里掏出《大晟史》,借着灯笼光写下:“应天府聚宝门墙砖,瓦匠周七刻檄文,字如刀削,情似火燃。其志在救民于水火,其勇在以砖为帛,以凿为笔,传燎原之火。”

“接下来去哪?”苏清鸢问,眼里的光比灯笼还亮。

“去秦淮河边的旧书坊,”沈砚合上书本,“老掌柜说,那里有位姓柳的先生,收藏着明末义军的家书,咱们去会会他。”

两人悄悄钻出戏台,融入应天府的夜色里。月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是在城墙砖缝里延伸的刻痕,执拗地要将那些沉睡的故事,一点点拽进光亮里。

秦淮河边的灯火正阑珊,画舫上的歌声隐约传来,与墙缝里的呐喊、戏台上的木俑、书坊里的孤本,在夜色中交织成一曲无声的歌。沈砚知道,只要这曲歌还在,那些被遗忘的名字,就永远不会真正离去。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穿成炮灰后我发现历史是本烂账》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XT9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成炮灰后我发现历史是本烂账 http://www.220book.com/book/XT9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