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4章 墨山冬雪,学堂里的新篇与旧忆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成炮灰后我发现历史是本烂账 http://www.220book.com/book/XT9P/ 章节无错乱精修!
 

回到墨山时,己是初冬。第一场雪悄无声息地落下,给青瓦白墙的学堂覆上了层薄纱,孩子们踩着雪在院子里追逐,笑声像银铃般清脆。

秦船长正站在老梅树下劈柴,看到沈砚和苏清鸢带着小豆子走进来,斧头“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可算回来了!我这老骨头快被这帮猴崽子折腾散架了!”

周先生从灶房探出头,手里还拿着锅铲:“回来得正好,锅里炖着腊排骨,就等你们开饭了。”

小豆子怯生生地躲在沈砚身后,眼睛却好奇地打量着院子里的一切——趴在窗台上看课本的孩子,在雪地里画字的先生,还有那棵枝桠遒劲的老梅树,都让他紧绷的小脸渐渐舒展。

“这是小豆子,以后就在学堂住下了。”沈砚揉了揉他的头,“秦先生教你念书,周先生给你做好吃的,好不好?”

小豆子看了看秦船长爽朗的笑,又看了看周先生温和的眼,轻轻点了点头,把木雕老虎小心翼翼地塞进怀里。

夜里,雪下得更大了。学堂的油灯下,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听沈砚讲苏州的故事。讲到吴老刀用生命保护账册时,小豆子的眼泪掉了下来,却咬着嘴唇没出声。秦船长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爹是条汉子,以后你也要像他一样,有骨气。”

苏清鸢把《大晟史》摊在桌上,借着灯光续写。沈砚凑过去看,只见她在苏州篇的末尾写着:“公道或许会迟到,但只要有人肯站出来,它便永远不会缺席。”

“还得加上一句,”沈砚拿起笔,在后面添道,“这世间最有力的,从不是刀枪,是人心。”

周先生端来热腾腾的姜汤,看着他们写的字,叹了口气:“王老头要是还在,看到你们这样,怕是要喝三大碗酒。汐月砚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他指了指书架顶层的木盒,“对了,前几日收到个包裹,是京城寄来的,写着你的名字。”

沈砚取来包裹,拆开一看,里面是本线装书,封面写着《盐铁论新注》,作者署名处空着,扉页夹着张字条,是“影”的笔迹:“张党余孽己清,江南盐政革新,此注赠予沈先生,望后辈不忘前车之鉴。另,李大人之子李望,己入国子监,聪慧过人。”

没有落款,没有多余的话,却像一股暖流淌过心底。沈砚忽然明白,“影”从不是某个人,而是无数个选择坚守的人,他们藏在暗处,却让光从未熄灭。

雪停后的清晨,老梅树的枝头挂着冰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沈砚和苏清鸢带着孩子们扫雪,秦船长在一旁教小豆子劈柴,周先生则在灶房准备早饭,炊烟袅袅升起,与雪后的薄雾融为一体。

“沈先生,”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支红梅跑过来,“给你插在书桌上,好看。”

沈砚接过梅花,花瓣上的雪珠落在手背上,冰凉却清新。他看向苏清鸢,她正低头给孩子们系围巾,阳光落在她发梢,镀上了层金边。

《大晟史》的新一页,在墨山的冬雪里静静铺开。上面没有惊心动魄的厮杀,没有波谲云诡的权谋,只有学堂的书声,灶房的烟火,还有孩子们踩在雪地上的脚印——那是比任何传奇都动人的篇章。

秦船长忽然喊了声:“快来!腊排骨熟了!”

孩子们欢呼着冲向灶房,小豆子也被拉着跑了过去,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沈砚和苏清鸢相视而笑,跟在后面走进温暖的屋子。

老梅树在门外静静伫立,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小小的天地。远处的山峦银装素裹,却己有嫩芽在雪下悄悄积蓄力量,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XT9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成炮灰后我发现历史是本烂账 http://www.220book.com/book/XT9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