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天的京城,还浸在墨色里。沈砚和苏清鸢站在午门外的石狮子旁,身上的国子监服饰被晨露打湿,带着微凉的寒意。远处的宫墙上传来打更人的梆子声,一下一下,敲在寂静的黎明里。
“李大人应该己经进殿了。”苏清鸢望着紧闭的宫门,指尖无意识地着袖中的账册——那是从暗河带回的铁盒,昨夜李大人特意让他们贴身保管,说这是最后的底牌。
沈砚点头,目光扫过周围的禁军。他们的铠甲在晨光中泛着冷光,眼神警惕地扫视着每一个经过的人。他知道,这些人里,或许就有魏太傅的眼线,正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别怕。”沈砚轻声道,握住她微凉的手,“王博士说过,道理站在我们这边,就不怕影子斜。”
苏清鸢回握住他的手,笑了笑:“我不怕,就是有点冷。”
天渐渐亮了,宫门外的官员越来越多。他们穿着各色官袍,三三两两地低声交谈,偶尔有目光投向沈砚和苏清鸢,带着好奇与探究。沈砚认出其中几个是当年在苏州见过的老臣,他们曾联名弹劾张大人,此刻看到沈砚,不动声色地朝他点了点头。
忽然,宫门内传来一阵喧哗,夹杂着争吵声。沈砚的心猛地提了起来——是朝堂上出事了?
没过多久,一个小太监匆匆跑出宫门,尖着嗓子喊:“陛下有旨,宣国子监学子沈砚、苏清鸢进殿!”
周围的官员们顿时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他们身上。沈砚深吸一口气,与苏清鸢对视一眼,整理了一下衣襟,跟着小太监走进宫门。
穿过层层宫阙,金銮殿的轮廓在晨光中越来越清晰。殿前的广场铺着巨大的青石板,被历代官员的脚印磨得光滑。沈砚踩着石板往前走,每一步都像踩在历史的脉络上——这里曾见证过无数忠奸博弈,无数是非曲首。
走进金銮殿时,气氛凝重得几乎让人窒息。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个个神色肃穆。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目光落在阶下的李大人身上。而站在李大人对面的,正是魏太傅。
魏太傅穿着紫色官袍,须发花白,脸上却带着倨傲的笑:“陛下,李大人仅凭几本来历不明的账册,就污蔑老臣,分明是党同伐异!那沈砚乃是监守自盗的罪臣之子,他的话岂能轻信?”
“账册并非来历不明!”李大人昂首道,“乃是从墨山暗河的粮船中找到,上面有魏太傅当年的亲笔签名!”
“一派胡言!”魏太傅厉声反驳,“二十年前的粮船早己沉没,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成炮灰后我发现历史是本烂账 何来暗河之说?定是你们串通一气,伪造证据!”
皇帝揉了揉眉心,看向刚进殿的沈砚和苏清鸢:“你们就是沈砚、苏清鸢?”
“草民沈砚(苏清鸢),参见陛下。”两人跪地行礼。
“魏太傅说,账册是伪造的,你怎么看?”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沈砚叩首道:“陛下,草民不敢欺瞒。账册确是从墨山暗河的粮船中所得,船上还有当年船员的骸骨,以及草民父亲留下的亲笔记录。”他从怀中取出铁盒,高举过头顶,“请陛下过目。”
太监将铁盒呈给皇帝。魏太傅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却依旧强作镇定:“陛下明鉴!这定是他们伪造的!沈明远本就是罪臣,他的记录岂能作数?”
就在皇帝翻看账册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禁军统领冲进来,跪地大喊:“陛下!不好了!魏太傅府中搜出大量金银珠宝,还有与地方官员的密信,涉及二十年前的粮船案!”
魏太傅浑身一颤,在地。
沈砚抬头,看见禁军统领身后,站着个熟悉的身影——是“影”的那个少年,此刻正朝他不易察觉地眨了眨眼。
皇帝看着密信,又看了看瘫在地上的魏太傅,脸色越来越沉,猛地将账册摔在地上:“魏宏!你还有何话可说?!”
魏太傅面如死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皇帝站起身,朗声道:“传朕旨意!将魏宏及其党羽革职查办,移交刑部!二十年前墨山粮船案,重审!沈明远平反昭雪,追封忠勇校尉!”
金銮殿内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山呼万岁的声音。
沈砚跪在地上,看着晨光透过殿门,照在冰冷的金砖上,忽然想起父亲信里的话:“勿念仇恨,唯愿平安。”他想,父亲若在天有灵,看到这一刻,定会欣慰吧。
苏清鸢悄悄碰了碰他的胳膊,眼里闪着泪光,却带着笑。
走出金銮殿时,阳光正好。李大人拍了拍沈砚的肩膀:“多谢你们。”
沈砚摇头:“是公道自有天意。”
宫门外的桃花开得正艳,风吹过,花瓣落在他们的衣襟上,带着淡淡的香。沈砚知道,京城的风浪还未完全平息,但至少,他们守住了该守的东西。
《大晟史》的新一页,在金銮殿的晨光中缓缓展开。上面写着:“公道或许会迟到,但只要有人追寻,它便永远不会缺席。”
(http://www.220book.com/book/XT9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