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1章 归程春风,墨山下的等待与新生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成炮灰后我发现历史是本烂账 http://www.220book.com/book/XT9P/ 章节无错乱精修!
 

离开京城的那天,李大人亲自送到城门口。他鬓角的白发又添了几缕,却精神矍铄,手里拿着本新刻的《吏治新篇》,递到沈砚手里:“这是老夫整理的近年贪腐案例,或许对你们续写《大晟史》有用。”

沈砚接过书,指尖触到封面的烫金大字,心里暖暖的。“李大人多保重。”

“你们也是,”李大人笑了笑,目光落在远处的官道上,“墨山的春天,该比京城热闹。”

官道两旁的柳树抽出了新绿,春风拂过,絮花漫天飞舞。沈砚和苏清鸢骑着马,慢悠悠地走着,不像来时那般急惶,倒有了几分闲情逸致。

“你说,周先生的腊排骨是不是快吃完了?”苏清鸢拨弄着马缰,声音里带着期待,“我还想吃他做的清明粿,去年没吃够。”

沈砚笑着点头:“肯定给你留着呢。秦船长说不定又在学堂后面开了片菜地,这会儿该种豆子了。”

他们聊着墨山的琐事,聊着孩子们的笑脸,聊着老梅树的花苞,那些惊心动魄的过往,仿佛被春风吹散了,只留下淡淡的印记。

走了约莫半月,终于远远望见了墨山的轮廓。青黛色的山峦在阳光下舒展,山脚下的炊烟像条柔软的丝带,系在绿意渐浓的田埂上。

“是沈先生和苏姑娘!”村口的老槐树旁,几个放牛的孩子看到他们,立刻欢呼着跑过来。

沈砚勒住马,翻身跳下,笑着摸了摸孩子们的头:“学堂里都好吗?”

“好着呢!”最大的孩子抢着说,“秦先生教我们练了拳脚,周先生种的草莓熟了,小豆子还学会了吹笛子!”

说话间,学堂的方向传来一阵喧闹。沈砚和苏清鸢走过去,只见院子里摆着几张木桌,秦船长正系着围裙杀鱼,周先生在旁边摘菜,小豆子站在梅树下,拿着支竹笛,吹着不成调的曲子,周围的孩子们拍着手叫好。

“哟,回来了!”秦船长看到他们,举着手里的菜刀挥了挥,“正好赶上饭点,今天加餐!”

汐月砚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周先生也笑了:“就知道你们这几日该到了,把腊肉都蒸上了。”

小豆子跑过来,把竹笛往怀里一塞,拉着沈砚的袖子就往屋里跑:“沈先生,我给你看我画的画!是暗河的船!”

沈砚跟着他走进东厢房,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涂鸦,有苏州的水云轩,有京城的金銮殿,还有艘歪歪扭扭的船,旁边写着“沈先生的船”。

“这是我画的吴大叔,”小豆子指着角落里的一幅画,上面是个模糊的人影,手里捧着账册,“秦先生说,他是英雄。”

沈砚的眼眶有些发热,点了点头:“对,他是英雄。”

傍晚的学堂,灯火通明。木桌上摆满了菜,腊排骨、清蒸鱼、炒青菜,还有一碗鲜红的草莓,是周先生在菜园里种的。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叽叽喳喳地问京城的事。

“金銮殿是不是比学堂大?”

“皇帝陛下是不是穿着龙袍?”

“魏太傅是不是长着 horns(犄角)?”

沈砚耐心地回答着,苏清鸢则给孩子们分草莓,笑声像银铃般洒满了整个院子。秦船长和周先生坐在一旁,看着这热闹的景象,眼里满是欣慰。

夜深了,孩子们都睡熟了。沈砚和苏清鸢坐在老梅树下,春风拂过,枝头的花苞己经半开,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你看,”苏清鸢指着天空,“星星比京城亮多了。”

沈砚抬头,繁星满天,像撒了把碎钻,照亮了墨山的轮廓。他忽然明白,他们拼死守护的,从来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就是这样的夜晚——有星光,有花香,有孩子们的鼾声,有身边人的温度。

“《大晟史》该续写了,”沈砚轻声道,“就从墨山的春天写起。”

苏清鸢点头,从行囊里拿出那本厚厚的书稿,翻开新的一页。沈砚拿起笔,蘸了蘸墨,在纸上写下:“万物生长,皆有其时。公道亦然,虽历经风雨,终会扎根土壤,开出花来。”

笔尖落下,春风正好吹过,带来了远处稻田的蛙鸣,还有新翻泥土的芬芳。



    (http://www.220book.com/book/XT9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成炮灰后我发现历史是本烂账 http://www.220book.com/book/XT9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