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的围墙在月光下泛着青灰色,墙头的琉璃瓦折射出冷光。沈砚和苏清鸢穿着夜行衣,伏在墙外的老槐树上,看着巡逻的卫兵拿着火把走过,靴底踏在石板路上的声音清晰可闻。
“三更天换岗,有半柱香的空隙。”苏清鸢低声道,手里捏着从客栈后厨偷来的铜钥匙——少年说,密阁的侧门钥匙,和后厨仓库的钥匙是同一规格。
沈砚点头,目光落在不远处的钟楼。子时的钟声刚过,巡逻队果然开始往营房走,换岗的卫兵还没到,墙内出现了短暂的空当。
“走!”
两人像狸猫般跃过围墙,落地时几乎没发出声响。国子监的庭院里种着许多古柏,树影婆娑,正好掩护他们的身影。密阁在国子监的西北角,是座三层小楼,门口挂着“非经许可,擅入者斩”的木牌。
苏清鸢用铜钥匙试着开锁,“咔哒”一声,锁芯竟真的转动了。两人对视一眼,推门而入。
密阁内弥漫着旧书的霉味,书架从地面一首顶到屋顶,上面摆满了泛黄的卷轴。王砚说线索藏在《墨山异闻录》的批注里,沈砚记得王博士的书房里有本同款,便按照记忆在书架上寻找。
“找到了!”苏清鸢在第三排书架的角落发现了那本书,封皮和墨山的那本一模一样,只是更显陈旧。
沈砚接过书,快速翻阅。书页上的批注比墨山的那本更密集,王博士的字迹旁,还有王砚新添的注解。翻到最后几页时,果然看到几行用朱砂写的字:“青鸟衔信,藏于飞檐;兵符两半,实有其三。”
“青鸟衔信?难道指的是‘青鸟’的密信?”苏清鸢不解,“飞檐又是什么地方?”
沈砚盯着“兵符两半,实有其三”,心里掀起惊涛骇浪——他们一首以为兵符只有两块,合二为一便是完整,没想到竟然还有第三块!
“这第三块兵符,才是关键。”沈砚沉声道,“或许前两块只是幌子,真正能调兵的,是第三块。”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两人迅速将书藏进怀里,躲到书架后面。密阁的门被推开,几个卫兵举着火把走进来,为首的正是“影”的那个少年!
“仔细搜!太子殿下说,沈砚肯定藏在这里!”少年的声音带着与年龄不符的阴冷,手里还拿着张画像,正是沈砚的模样。
是他!“青鸟”竟然就是这个少年!
沈砚和苏清鸢屏住呼吸,看着卫兵们在密阁里翻箱倒柜。少年走到他们藏身的书架前,似乎察觉到什么,伸手就要去推书架。
“大人!外面好像有动静!”一个卫兵突然喊道。
少年皱眉,收回手:“走,出去看看!”
等卫兵们离开,两人才敢大口喘气。沈砚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好险。‘青鸟’在‘影’里潜伏这么久,难怪李大人说不能信任何人。”
苏清鸢指着窗外:“飞檐……会不会是指太和殿的飞檐?那里是皇宫最高的地方。”
沈砚点头:“很有可能。‘青鸟’的密信,说不定就藏在那里。”
两人不敢久留,按照原路返回。刚翻出围墙,就看到秦船长在槐树下焦急地等待:“你们可出来了!刚才看到‘影’的人往这边来了,像是发现了什么!”
“我们得立刻去皇宫。”沈砚把书递给秦船长,“王砚说,兵符其实有三块,第三块才是关键,线索就在太和殿的飞檐上。”
秦船长愣住了:“皇宫?那地方守卫比国子监严十倍,怎么进?”
“我有办法。”沈砚想起镇国公府的位置,就在皇宫西侧,“镇国公被禁足,府里肯定有通往皇宫的密道,这是王公贵族的惯例。”
三人趁着夜色赶往镇国公府。府外果然有卫兵看守,但沈砚记得镇国公说过,后门的石狮子底下有个暗门,用特定的节奏敲击就能打开。
他按照记忆敲击石狮子的底座,“咚、咚、咚”三声轻响后,地面果然裂开一道缝隙,露出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密道。
“我在外面接应,你们进去小心。”秦船长道,从怀里掏出把短刀,“这是当年吴老刀送我的,关键时刻能用上。”
沈砚接过刀,和苏清鸢钻进密道。密道里又黑又窄,只能容一人弯腰前行,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腥味。他们不知道,在他们身后,“青鸟”正站在镇国公府的墙角,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手里还拿着支信号箭。
太和殿的飞檐在月光下如同蛰伏的巨兽,沈砚知道,那里藏着的不仅是密信,更是决定大晟命运的关键。而他们的每一步,都都在敌人的注视之下。
《大晟史》的纸页在怀里微微发烫,仿佛在为这深入虎穴的冒险而震颤,为那隐藏在飞檐上的惊天秘密而屏息。
作者“汐月砚”推荐阅读《穿成炮灰后我发现历史是本烂账》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T9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