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的硝烟散尽时,己是三月末。北狄大军被赶回草原,太子余党悉数落网,“青鸟”因揭发密约有功,被免去死罪,贬为庶民,终生不得踏入京城。镇国公官复原职,继续镇守边关,李大人则在朝堂上主持清查魏党余孽,大晟的天空,终于透出了清明。
沈砚和苏清鸢、秦船长踏上回墨山的路时,京城的桃花正开得灿烂。李大人亲自送到城门口,手里捧着那本《大晟史》,上面己经补全了雁门关之役的结局。
“沈先生,这书该由你带回墨山。”李大人将书递给他,“里面的故事,还没写完呢。”
沈砚接过书,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李大人放心,我们会继续写下去。”
秦船长拄着拐杖,看着城外的官道:“还是墨山好,没有这么多勾心斗角。回去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坛梅酒再埋得深点,省得被小豆子偷喝。”
苏清鸢笑着点头,手里把玩着那块启明玉佩——沈砚把它送给了她,说这是墨山的信物。
一路南下,风景渐次变得温润。离开京城时的桃花,到了江南己成了落英,再往南走,墨山的绿意越来越浓,空气中开始弥漫着橘子花的清香。
回到学堂那天,孩子们正在院子里放风筝。小豆子看到他们,手里的风筝线都跑掉了,扑过来抱住秦船长的腿:“秦爷爷!你们可回来了!周先生做的桂花糕都放凉了!”
周先生和柳嫂也迎了出来,柳嫂的两个孩子己经和学堂的孩子们混熟了,小石头正帮着周先生晾晒草药,丫蛋则拉着苏清鸢的衣角,要听京城的故事。
傍晚的学堂,又摆开了热闹的宴席。桌子上有柳嫂做的腌菜,周先生蒸的馒头,秦船长钓的溪鱼,还有孩子们采的野果。沈砚打开从京城带回的酒,给每个人都倒了一杯。
“敬墨山。”沈砚举杯,眼里映着灯火。
“敬活着。”秦船长一饮而尽,这次没有红眼眶,只有满足的笑。
“敬往后的日子。”苏清鸢的声音温柔,像墨山的溪水。
孩子们不懂大人的感慨,只顾着抢盘子里的鱼,笑声清脆得像风铃。
夜里,沈砚和苏清鸢坐在老梅树下,看着天上的月亮。经历了这么多风雨,墨山的月亮似乎比别处更圆更亮。
“你说,以后还会有麻烦吗?”苏清鸢轻声问。
“不知道。”沈砚摇头,“但就算有,我们也能应付。”他拿起《大晟史》,翻开新的一页,“你看,这里还有好多空白,等着我们写呢。”
苏清鸢靠在他肩上,看着空白的纸页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写什么呢?”
“写小豆子考中状元,回来教书。”沈砚笑着说,“写小石头成了将军,守护墨山。写丫蛋嫁给了远方的书生,每年都回来看我们。”
“还要写秦爷爷的腿好了,能再去漕运上跑一趟。”苏清鸢补充道,“写周先生的药圃里,种满了全国各地的草药。”
“还要写……”沈砚低头,看着苏清鸢的眼睛,“我们一起,看着这些孩子长大,看着墨山的橘子红了一茬又一茬。”
月光落在《大晟史》的空白页上,仿佛己经写下了无数温暖的故事。远处的溪水流淌,虫鸣渐起,墨山的夜,安静而绵长。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成炮灰后我发现历史是本烂账(http://www.220book.com/book/XT9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