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格窗上的细纱,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苏记鲁味馆里依旧热闹,酒柜旁的方桌坐着几位客人,正就着新酿的米酒谈天说地,筷子夹着炒饭的声响与说笑声混在一起,像首鲜活的市井小调。
苏清沅刚把一笼翡翠烧卖端上桌,就听见靠窗的桌子传来熟悉的乡音。那是位穿着粗布短褂的中年汉子,正给同桌的人比划着:“要说咱盐城老家的宴席,那‘八大碗’才叫地道!不用啥名贵食材,就靠家常料做出排场,每碗都有讲究,缺了哪样都不算完整的席面。”
“八大碗?”同桌的人好奇追问,“是哪八样?听着倒比城里的大菜实在。”
汉子灌了口米酒,掰着手指头数起来:“头一道肯定是‘烩土膘’,用猪皮熬成冻,切了烩着吃,滑溜溜的,透着肉香;第二道‘大烧马鞍桥’,就是鳝鱼段烧五花肉,鳝鱼像马鞍子,肉香混着鱼鲜,能下三碗饭;还有‘红烧肉圆’,纯肉馅的,搓得圆滚滚,红烧之后油光锃亮,咬一口满嘴流油……”
苏清沅端着空托盘经过,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盐城八大碗”这几个字像颗石子投进心湖,荡起圈圈涟漪。她前世在江苏上学时,曾跟着盐城的同学回过老家,那桌丰盛的八大碗至今记忆犹新——没有精致的摆盘,却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每道菜都藏着当地人的生活智慧,用最寻常的食材,做出最扎实的滋味。
“听着就馋人。”同桌的客人砸着嘴说,“咱镇上宴席就那几样菜,要是能吃上这八大碗,才叫有面子。”
汉子叹口气:“离开老家十几年,就惦记这口。城里馆子也做过,总觉得少了点啥,大概是缺了老家的土灶火气,还有那股子实在劲儿。”
苏清沅回到后厨,心里还在琢磨那八大碗。李氏正在案上剁肉馅,准备做肉包,见她魂不守舍的样子,笑着问:“听啥呢?魂都飞了。”
“娘,刚才有客人说盐城的八大碗,”苏清沅蹲在灶前添柴,火苗映着她发亮的眼睛,“都是些家常硬菜,用土灶做出来的,听着就实在。咱这新铺子刚开张,正缺几道撑场面的大菜,要是把这八大碗改良一下,加进菜单里,肯定受欢迎。”
“盐城菜?”李氏停下手里的刀,“我娘家有个远房表姐嫁在盐城,听她说过那边做菜爱用酱油,口味偏咸鲜,还爱放葱姜去腥。你说的那八大碗,真有那么特别?”
“特别在实在。”苏清沅点头,回忆着当年吃过的味道,“就说那‘烩土膘’,看着普通,其实最见功夫——猪皮得先刮净毛,用热水焯了,再用清水泡几天去腥味,然后下锅熬,熬到汤汁浓稠成冻,切的时候得快刀稳切,不然就散了。烩的时候加些笋片、木耳,鲜得很。”
她越说越起劲,起身拿过纸笔,凭着记忆画起来:“还有‘鸡丝烩粉丝’,得用老母鸡吊汤,粉丝泡软了和鸡丝一起烩,撒点胡椒粉,热热乎乎一大碗,冬天吃着最舒坦。‘萝卜烧淡菜’也简单,萝卜切滚刀块,和泡发的淡菜一起烧,萝卜吸了淡菜的鲜,淡菜有了萝卜的甜,配米饭绝了。”
苏明端着刚炒好的扬州炒饭进来,凑过来看图纸:“姐,这八大碗听着比淮扬菜粗犷些,咱镇上人爱吃肉,肯定喜欢。特别是那‘红烧肉圆’,我光听着就流口水,啥时候能做来尝尝?炊香记:穿越农家厨女的菜系路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炊香记:穿越农家厨女的菜系路最新章节随便看!”
“等忙过这阵就试做。”苏清沅笑着拍他胳膊,“不过得改良一下,咱这边口味比盐城淡些,酱油得少放,多靠食材本身的香味。比如那‘大烧马鞍桥’,鳝鱼得选粗些的,五花肉要带皮的,先用油炸过,再用砂锅慢炖,让鳝鱼吸足肉香,肉又带着鱼鲜,肯定比原来的更合咱这儿的口味。”
正说着,前堂的客人结账离开,那盐城汉子特意走到后厨门口,笑着对苏清沅说:“姑娘,刚才听你娘俩说八大碗,你要是真想做,我给你透个底——‘红烧刀子鱼’得用新鲜的黄河刀鱼,不用去鳞,鱼鳞炸酥了比肉还香;‘香芋烧茶干’得选粉面的香芋,茶干要本地的老茶干,烧得糯糯的才好吃。”
苏清沅忙道谢,还请他留下地址:“等我做好了,一定请您来尝尝,给提提意见。”
汉子爽快地答应,临走前又说:“八大碗讲究‘八’,图个吉利,上菜得按顺序,先冷后热,先素后荤,最后来道汤菜压桌,吃着才舒坦。”
苏清沅把这些都记在纸上,心里渐渐有了谱。她看着灶上沸腾的高汤,忽然觉得这八大碗就像邻家的大哥,朴实、热情,不端架子,却能在关键时刻撑得起场面。比起淮扬菜的精致,它更像这镇上人的性子,首来首去,透着过日子的实在。
“清沅,王掌柜派人来说,后天要在咱这儿订两桌席,给老母亲过寿,问有没有新菜。”苏老爹掀帘进来,手里拿着张订单,“我看你说的这八大碗就挺好,适合寿宴,热闹又吉利。”
“真的?”苏清沅眼睛一亮,“那我明儿就去备料,先试做几道请王掌柜尝尝。‘红烧肉圆’肯定要做,团团圆圆的,寓意好;‘大烧马鞍桥’也得有,看着气派;再整个‘鸡丝烩粉丝’,长长久久的意思,老人家肯定喜欢。”
李氏也凑过来:“我这就去买猪皮,先把‘烩土膘’的土膘熬出来。再去集上挑几只老母鸡,吊高汤用,做啥菜都离不了好汤。”
苏明自告奋勇:“我去张屠户那儿订五花肉,要带皮的,做马鞍桥就得用那种肥瘦相间的,炖出来才香。”
一家人说干就干,后厨里顿时忙碌起来,却透着一股抑制不住的欢喜。苏清沅看着案上渐渐堆起的食材,心里像揣了个暖炉——这八大碗不仅是新菜,更像是一扇窗,让她能把记忆里的乡味,用更贴近当地的方式呈现出来。它没有现代简约风的精致,却有着最本真的烟火气,正好能和店里的淮扬菜、鲁味互补,让客人有更多选择。
傍晚收工时,苏清沅特意留了块猪皮,用热水仔细刮着毛。夕阳的余晖透过格窗照在猪皮上,泛着温润的光。她想起那盐城汉子说的话:“八大碗的魂,是实在。”是啊,做菜和过日子一样,花哨的东西再多,不如实实在在的滋味暖心。
她把刮净的猪皮放进清水里泡着,心里己经开始盘算明天的步骤:土膘要熬到起粘,肉圆要搓得紧实,鳝鱼要划得均匀……每一步都得用心,才能做出那股子地道的乡土味。
灶膛里的火渐渐弱下去,留下温暖的余烬。苏清沅往余烬里添了根柴,看着火苗重新窜起,映得她脸上漾着笑意。她知道,这即将添进菜单的八大碗,定会像这跳动的火苗,给新铺子带来更旺的人气,更暖的烟火,把日子过得愈发丰盛,愈发有滋有味。
(http://www.220book.com/book/XTC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