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平攥着挂着“松”字木牌的钥匙,站在“松记旧书店”门口时,晨雾还没散。钥匙插进锁孔转了两圈,“咔嗒”一声轻响,门轴带着老木头特有的“吱呀”声,把满室旧书的气息送了出来——混着纸页的霉味、晒干的桂花香气,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炭火味 。
陈爷爷己经在里屋生好了暖炉,老式铸铁炉的炉口泛着橘红的炭火,把周围的旧书脊都染得暖融融的。见他进来,老人从矮凳上起身,手里还拿着块半干的布:“先把书架上的灰擦一擦,动作轻些,有些书的脊都脆了。” 他指了指靠门的那排书架,上面摆着的多是泛黄的地方志,书脊上的字有的己经模糊,只能看见“台北”“南投”这样的地名 。
陆平挽起袖子,接过布。布是洗得发白的粗棉布,边角磨出了毛边,擦在书脊上软乎乎的,不会刮坏纸页。他蹲在书架前,一本本仔细擦着,旧书的纸页在指尖下轻轻作响,像老人的絮语。擦到第三层时,他发现一本《南投桂花志》,书页间夹着几片干枯的桂花,浅黄的花瓣一碰就碎,他小心地把书抽出来,刚想递给陈爷爷,就听见老人说:“那是我孙子小时候夹的,他说桂花干能留香气 。”
陆平捧着书,指尖捏着干枯的桂花,突然想起自己行李箱上的桥贴纸——都是藏着牵挂的小物件。他把书轻轻放回书架,布擦过书脊时,动作又轻了几分 。
整理到正午,暖炉里的炭火越烧越旺,陆平额角冒出细汗。陈爷爷从里屋端出一个搪瓷盆,里面盛着清水,又递来一块新的帕子:“擦把汗,歇会儿,汤快好了。” 他顺着老人的目光看向里屋,灶台边飘出白汽,隐约能听见汤在砂锅里“咕嘟咕嘟”的冒泡声,萝卜的清甜味混着肉香,钻进了鼻子里 。
没等他歇够,陈爷爷己经端着一只粗瓷碗走出来。碗口边缘缺了一块小角,碗身是米白色的,上面印着朵模糊的桂花图案,被常年使用的包浆磨得发亮。老人把碗放在暖炉旁的矮桌上,又转身去端砂锅,脚步比早上稳了些,大概是屋里暖和,缓过了劲 。
“萝卜炖排骨汤,你尝尝。” 陈爷爷用汤勺把汤盛进粗瓷碗,萝卜炖得透亮,轻轻一碰就颤巍巍的,排骨上的肉脱骨,汤面上浮着一层薄薄的油花,冒着热气。陆平刚要伸手接,就看见老人的手顿了顿,指尖在碗沿的缺口处摸了摸,像在触碰什么珍贵的东西 。
“这碗,盛过我孙子的冰。” 陈爷爷的声音比早上更轻,南投口音里裹着点说不清的软,“他小时候在店里,总吵着要吃冰,我就用这碗盛自制的桂花冰,他吃得慢,冰化了顺着缺口流,总把袖子弄湿。” 他抬头看向书架顶层,那里摆着一个小小的相框,相框里的男孩穿着校服,手里举着一只和桌上一模一样的粗瓷碗,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 。
陆平握着碗沿,指尖触到缺口的棱角,不硌手,反而有种被岁月磨平的温润。他舀了一勺汤,温热的汤滑进喉咙,萝卜的清甜和排骨的鲜混在一起,暖得胃里发沉——和妈妈煮的萝卜汤味道很像,却又多了点桂花的香气。他低头喝汤时,余光瞥见陈爷爷正盯着他手里的碗,眼神软得像暖炉里的炭火 。
“慢些喝,锅里还有。” 老人起身去添炭火,铸铁炉里的炭“噼啪”响了一声,溅出一点火星,落在炉底的灰里。陆平喝到碗底,发现碗底还沉着几粒干桂花,是陈爷爷特意放的,嚼在嘴里,有淡淡的甜香 。
午后,天空又下起了小雨,雨丝打在书店的木窗上,发出“嗒嗒”的声响。陆平坐在暖炉旁的矮凳上,整理刚收来的旧书,陈爷爷坐在对面,戴着老花镜翻一本线装的《台北旧闻》。暖炉里的炭火偶尔发出轻响,汤碗放在两人中间,碗沿的缺口对着窗外的雨,像在静静看雨 。
整理到一本旧相册时,陆平发现里面夹着张黑白照片:陈爷爷抱着年幼的孙子,坐在书店门口的石阶上,男孩手里举着那只粗瓷碗,碗里盛着亮晶晶的冰,阳光落在两人身上,连老人的白发都透着暖。“这是他十岁生日拍的,那天也是雨天,他非要坐在门口吃冰,说‘雨落在冰上,会变成星星’。” 陈爷爷凑过来看照片,手指轻轻点了点男孩手里的碗,“后来他去台北市区上学,就很少回来了 。”
陆平把相册轻轻合上,放回书架。暖炉的温度烤得他后背发暖,手里还留着粗瓷碗的余温,窗外的雨声、翻书的沙沙声、炭火的噼啪声,混在一起,像一首安静的歌。他突然想起初到台北的那个雨夜,蹲在青旅门口握着断伞的慌张;想起捷运里被踩烂的招聘启事;想起夜市里被掀翻的油锅——那些让他觉得“台北很冷”的瞬间,在这一刻,都被手里的粗瓷碗、暖炉的炭火、陈爷爷的话,烘得暖烘烘的 。
傍晚收工时,雨停了。陈爷爷把剩下的萝卜汤装进保温桶,塞给他:“带回去当晚饭,明天早点来,咱们整理书架顶层的书。” 陆平接过保温桶,又看了眼桌上的粗瓷碗,碗己经洗干净了,放在暖炉旁烘干,缺口处对着门口的方向,像在等谁回来 。
走在巷子里,晚风带着雨后的凉意,可陆平怀里的保温桶是热的,手里的钥匙串“松”字木牌还留着暖炉的温度。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钱——陈爷爷提前给了他两百块,叠得整整齐齐的。抬头看向“松记旧书店”的方向,暖黄的灯光从木窗里透出来,映着雨后天晴的天空,他突然觉得,台北不是冷,是他之前没找到那处能暖到心里的角落 。
回到青旅,阿凯还在睡觉,陆平把保温桶放在桌上,轻轻打开——萝卜汤还冒着热气,碗底的干桂花浮在汤面上。他想起陈爷爷说的“这碗盛过我孙子的冰”,想起照片里男孩举着碗的笑脸,突然明白,那只缺口的粗瓷碗,盛的不只是汤和冰,还有老人藏在岁月里的牵挂,而这份牵挂,也悄悄暖了他这个异乡人的胃和心 。
(http://www.220book.com/book/XW3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