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那日,黄河堤坝的最后一块石料被稳稳砌进堤岸。河工们扔下工具,脱了草帽往天上抛,欢呼声震得岸边的柳树叶簌簌作响。
苏氏站在临时搭建的祭台旁,看着萧景琰亲手将那块刻着“河晏海清”的石碑立在堤坝起点。碑石背面,果然嵌着《江南水利志》的拓片,父亲的字迹在阳光下清晰可见,一笔一划都透着对水土的敬畏。
“一拜,谢河神护佑!”司仪官高声唱喏。
萧景琰率领众人躬身行礼,黄河的浪声仿佛化作回音,拍打着堤岸,沉稳而有力。
“二拜,谢苏公遗泽!”
苏氏捧着父亲的铜牌,随众人屈膝,泪水落在滚烫的沙地上,瞬间被蒸成细雾。她知道,父亲此刻定在云端含笑——他毕生追求的“河晏海清”,终于在今日有了模样。
仪式结束后,河工们围着柳如烟,听她讲义学的事。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也来了,是跟着送粮草的马车来的,手里捧着束刚摘的野菊,小心翼翼地放在石碑前:“柳先生说,苏爷爷喜欢花。”
柳如烟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转身对苏氏道:“臣妹打算在堤坝附近建所新义学,教河工的孩子们读书,也讲讲治水的道理。”
“好啊,”苏氏点头,“朕让工部给你拨些木料,再请两位懂水利的老河工当先生。”她顿了顿,补充道,“校名就叫‘承志堂’吧,传承先人的志向。”
柳如烟的眼睛亮了,郑重地福了福身:“谢皇后娘娘。”
承佑和承泽在沙滩上用树枝画河防图,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哪里该修闸,哪里该挖渠。萧景琰走过去,弯腰在沙地上补了条分流沟:“你们看,这里若是不修分流,汛期时水流会首冲堤坝根基,就像人肩上扛着重物,总得找个地方歇歇力。”
承佑盯着沙图看了半晌,忽然道:“父皇,将来我也要像外祖父一样,修很多很多堤坝,让百姓们再也不用怕洪水。”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朱墙玉碎庶女谋功》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萧景琰朗声大笑,将他抱起来:“好!朕等着看我们承佑成为大晟最厉害的河工!”
苏氏看着父子三人的身影,忽然想起刚立后的那夜,自己站在坤宁宫的阶前,望着满天星斗,心里满是惶恐。那时她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会站在黄河岸边,看着丈夫和孩子谈论治水,看着曾经的仇敌变成并肩的友人,看着父亲的理想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傍晚的风带着水汽,吹得人心里敞亮。萧策提着坛新酿的酒来,给每个人都倒了一碗:“这是用黄河岸边的黍子酿的,敬苏尚书,敬陛下皇后,也敬我们大晟的好日子!”
酒液入喉,带着些微的辛辣,回味却甘醇。苏氏喝了半碗,脸颊泛起红晕,望着远处渐渐沉落的夕阳,忽然道:“等回到京城,我们把那支凤钗取出来吧。”
萧景琰愣了一下:“取出来做什么?”
“重新镶过,”苏氏的声音轻柔,“不用赤金,用银丝,缠上些杏花枝。先皇后喜欢杏花,父亲喜欢水利,这凤钗上,该有他们两个人的影子。”
萧景琰握住她的手,指尖在她手背上轻轻:“好,都依你。”
夜色降临时,河岸边燃起了篝火。河工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柳如烟教孩子们唱新写的《治水谣》,歌声清脆,混着浪涛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
苏氏靠在萧景琰怀里,看着跳动的火光,忽然觉得,所谓初心,从来不是固守过去的模样,而是带着那些珍贵的记忆,一步步走向更辽阔的未来。就像这黄河的水,既记得源头的清澈,也懂得包容沿途的泥沙,最终奔涌向海,成就一番浩荡。
碑石在月光下静静矗立,“河晏海清”西个字泛着温润的光。苏氏知道,这不仅是一块石头,更是一份承诺——对先人的承诺,对百姓的承诺,也是对彼此的承诺。
(http://www.220book.com/book/XWO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