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那日,太湖边落了场轻霜。老杏树的叶子早己落尽,光秃秃的枝桠上挂着层薄薄的白,倒像开满了细碎的银花。苏氏裹着厚棉袄,站在廊下看萧景琰劈柴,他抡着斧头的动作慢了些,却依旧稳当,木柴“咔嚓”一声裂开,溅起细小的木屑。
“够了够了,”苏氏喊住他,“这堆柴够烧到开春了,仔细累着腰。”
萧景琰放下斧头,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汗:“闲着也是闲着,活动活动筋骨。”他走到廊下,接过苏氏递来的热茶,目光落在院门口,“承泽说今日带他徒弟来,怎么还没到?”
话音刚落,就见承泽带着个少年来了。少年穿着粗布衣裳,背着半旧的药箱,见到苏氏和萧景琰,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徒孙拜见苏奶奶,萧爷爷。”
“这是小石头,”承泽笑着介绍,“河工老石家的小子,认药快,手脚也勤快。”
小石头红着脸,从药箱里拿出个布包:“这是我娘做的鞋垫,用芦花填的,暖和,给爷爷奶奶过冬。”
苏氏接过鞋垫,摸上去厚实柔软,心里暖融融的:“快进屋坐,灶上炖着羊肉汤呢。”
屋里烧着炭火,暖意融融。小石头拘谨地坐在椅子上,眼睛却忍不住打量西周——墙上挂着萧景琰画的太湖图,窗台上摆着苏氏缝的布老虎,桌角的陶罐里插着野菊花,处处透着家的温馨。
“听说陛下在黄河边立的碑成了?”承泽喝着羊肉汤,忽然问道。
萧景琰点头:“前几日承佑派人送信来,说碑立得很气派,还特意在碑旁种了片杏树,说等开春了,让杏花陪着苏尚书。”
苏氏的眼眶热了热:“这孩子,心思就是细。”
小石头忽然开口:“先生说,苏爷爷是大好人,编的书救了好多人。我爹说,当年修黄河堤,若不是按苏爷爷的法子,他们村早就被淹了。”
萧景琰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你苏爷爷若知道,朱墙玉碎庶女谋功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朱墙玉碎庶女谋功最新章节随便看!定会把你收做小徒弟,教你认水利图。”
午后,承泽带着小石头去附近的村子出诊,苏氏和萧景琰则坐在窗边晒太阳。萧景琰拿出承佑送来的新茶,泡在粗瓷碗里,茶叶在水里舒展,散出淡淡的清香。
“你看这茶,”他指着碗里的茶叶,“刚采下来时是嫩的,炒过晒过,才能泡出这么浓的味。人也一样,不经些事,哪能成器。”
苏氏笑了:“你这是在说承佑,还是在说小石头?”
“都有。”萧景琰握住她的手,她的指尖有些凉,他便用自己的手捂着,“想当年,我们在坤宁宫,哪想过会有今日?守着个小院,喝着粗茶,倒比宫里的玉液琼浆还舒坦。”
苏氏靠在他肩上,听着窗外的风声,忽然觉得,岁月就像这老杏树,经历过春的萌芽,夏的繁茂,秋的凋零,到了冬,看似萧瑟,却藏着最深的安稳。
傍晚时,承泽和小石头回来了。小石头手里捧着束腊梅,是从山里采的,黄灿灿的花朵在暮色中格外显眼。“送给苏奶奶,”他把花递过来,“先生说您喜欢花。”
苏氏接过腊梅,插在玻璃瓶里,屋里顿时飘满了清香。“明日让你师娘教你做腊梅酱,”她笑着说,“抹在馒头上,香得很。”
萧景琰看着这一幕,忽然对承泽道:“开春后,把承志堂的孩子们带来看看吧,让他们认认太湖的水,看看这老杏树。”
“好啊,”承泽点头,“我正想带他们出来走走,总在学堂里闷着,哪有在天地间学得实在。”
夜色渐深,承泽带着小石头回去了。苏氏和萧景琰坐在灯下,萧景琰翻看着水利图,苏氏则缝着给小石头的棉手套。烛火摇曳,映得两人的影子在墙上依偎着,像一幅亘古不变的画。
窗外的霜又厚了些,老杏树的枝桠在月光下勾勒出清晰的轮廓。苏氏知道,等到来年开春,这枝头定会重新抽出新芽,就像那些被记住的人,被传承的事,永远都不会真正老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XWO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