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8章 月下书声

小说: 朱墙玉碎庶女谋功   作者:汐月砚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朱墙玉碎庶女谋功 http://www.220book.com/book/XWOG/ 章节无错乱精修!
 汐月砚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立秋后的夜晚,带着沁人的凉意。明哲书院的灯一盏盏亮起,像撒在湖面上的星子。苏氏坐在藏书楼的窗边,看着月光透过窗棂,在《江南水利志》的拓片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拓片上父亲的字迹在月色中仿佛活了过来,一笔一划都透着对水土的深情。

“还没睡?”萧景琰端着杯热茶走进来,身上带着夜露的湿气,“刚去看了看药圃,承泽那小子还在给金银花搭架子,说明日要采收了给学子们泡茶。”

苏氏接过茶,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这孩子,总把自己当铁人。”她转头看向窗外,书声从隔壁的讲堂传来,是学子们在夜读,“你听,这书声比宫里的丝竹好听多了。”

萧景琰顺着她的目光望去,讲堂的窗纸上映着学子们的身影,有的摇头晃脑,有的伏案疾书。“承佑小时候背书,总躲在御花园的假山里,怕被先生罚。”他忽然笑了,“现在倒成了督促别人读书的皇帝。”

提到承佑,苏氏的嘴角弯了弯:“前日他派人送了批新刻的书来,有《算经新解》,还有本《民间验方集》,说是柳先生母亲留下的脉案整理的。”

藏书楼的角落里,那本《民间验方集》正放在显眼的位置,封面上是承佑亲笔题的字,笔力沉稳,旁边还画了株小小的紫苏,是柳如烟补画的,透着细腻的心思。

“柳先生这几日在整理苏尚书的游记,”萧景琰翻看着桌上的书稿,“说里面记了好多南方的稻种,打算抄录下来给各地的农官送去。”

苏氏点头:“父亲当年走了三十多个州县,脚底板磨出的茧子比书本还厚,这些游记可都是用脚走出来的学问。”

夜渐深,书声渐渐稀了。承泽带着小石头来送宵夜,是刚煮好的莲子羹,清甜软糯。“姑父姑母还没歇着?”承泽把碗放在桌上,“书院的钟都敲过亥时了。”

“这就歇了,”苏氏舀了勺莲子羹,“你也早点睡,别总熬着。”

小石头捧着碗,小口小口地喝着,忽然指着墙上的水利图说:“先生,我爹说黄河的堤坝又加高了三尺,明年汛期肯定安全。”

萧景琰摸了摸他的头:“等你再长大些,姑父带你去黄河边看看,让你亲手摸摸那些石头,就知道什么叫‘坚如磐石’。”

送走承泽和小石头,苏氏和萧景琰慢慢往住处走。月光洒在青石板路上,像铺了层银霜,廊下的紫藤花己经落了,却留下淡淡的余香。

“你看那棵老杏树,”萧景琰指着院角,“果子都熟透了,明日让孩子们摘下来做杏酱。”

老杏树是从京城移栽来的,枝桠虽不如从前繁茂,却依旧挂着沉甸甸的果实,黄澄澄的在月光下闪着光。“记得刚入宫那年,你在杏树下给我折花,被蜜蜂蛰了手,还嘴硬说不疼。”苏氏忽然笑道。

萧景琰的脸颊微红:“那时候年轻,爱面子。”他顿了顿,握住她的手,“现在才知道,比起面子,身边的人才最金贵。”

回到屋中,萧景琰在灯下翻看着承佑送来的《算经新解》,苏氏则坐在一旁缝补他的袖口。烛火摇曳,映得两人的影子在墙上依偎着,像一幅安静的画。

窗外,太湖的浪声轻轻拍打着岸边,混着远处偶尔传来的学子梦话,温柔得像一首催眠曲。苏氏看着萧景琰鬓边的白发,忽然觉得,这一辈子,就像这盏灯,从初燃时的明亮,到如今的温润,虽少了些炽烈,却多了些绵长。

她知道,明天醒来,书院的钟声会准时响起,学子们会迎着朝阳早读,承泽会去药圃采收金银花,柳先生会在藏书楼整理书稿,而那棵老杏树的果实,会变成香甜的杏酱,抹在学子们的馒头上,带着岁月的回甘。



    (http://www.220book.com/book/XWO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朱墙玉碎庶女谋功 http://www.220book.com/book/XWO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