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2章 春信入笺

小说: 朱墙玉碎庶女谋功   作者:汐月砚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朱墙玉碎庶女谋功 http://www.220book.com/book/XWOG/ 章节无错乱精修!
 朱墙玉碎庶女谋功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朱墙玉碎庶女谋功最新章节随便看!

立春那日,太湖的冰裂了道缝。清脆的“咔嚓”声顺着水面传开,像谁在冰下敲了面铜锣。苏氏站在书院的码头边,看着冰缝里冒出来的水藻,绿得发亮,带着股钻劲儿。

“你看这水藻,”她回头对萧景琰笑,“比去年冒得早,定是知道咱们要等春信呢。”

萧景琰拄着拐杖,眯眼望着远处的水雾:“昨夜我做了个梦,梦见你父亲在杏树下翻书,书页上落满了杏花,他说‘该下种了’。”

苏氏的眼眶热了热。每年立春,父亲总会在江南的田埂上插根柳条,说柳条发芽时,就是播种的好日子。如今这习俗,竟被萧景琰记在了心里。

正说着,阿禾抱着捆柳条跑来,辫子上还别着朵刚摘的蜡梅。“苏奶奶,萧爷爷,”她把柳条分给两人,“先生说今日插柳,能辟邪祈福。您看我这朵梅,是在药圃边摘的,开得最艳!”

柳条的绿芽刚冒头,嫩得像能掐出水。苏氏接过柳条,插在码头的石缝里:“插在这里,等它长起来,就能给过往的船儿当路标了。”

柳如烟提着个竹篮走来,里面是刚蒸好的春饼,薄得像纸,卷着炒好的豆芽和韭菜,透着春天的鲜气。“快趁热吃,”她笑着递过来,“咬春咬春,咬一口,整年都精神。”

承泽和小石头跟在后面,手里捧着新收的草药。“这是刚挖的荠菜,”承泽把药篮放在石桌上,“能拌春饼吃,也能入药,治春天的头疼脑热。”

小石头则举着个陶罐:“这里面是新酿的米酒,用去年的新粮做的,我娘说开春喝最养人。”

众人坐在码头的石凳上,就着湖风吃春饼。春饼的麦香混着荠菜的清苦,米酒的微醺漫在舌尖,让人觉得浑身的筋骨都舒展开了。

“农科坊的先生说,过几日就能育秧了,”柳如烟咬着春饼说,“我把苏尚书记的育秧法子抄了下来,贴在坊里的墙上,让大家照着做。”

“得让学子们都去看看,”萧景琰接口道,“光在书里看‘清明浸种,谷雨下秧’没用,得亲手试试才知道水温和火候的讲究。”

阿禾连连点头,手里的笔在小本子上飞快地记着:“我还要编首育秧歌,让田埂上的农人也能跟着唱,记得牢。”

午后的阳光渐渐暖了,冰缝越来越大,湖水咕嘟咕嘟地冒上来,带着底下的淤泥香。远处的渔船开始动了,渔民们撑着篙,吆喝着撒网,惊起一群水鸟,扑棱棱地掠过水面。

“你看那船,”苏氏指着远处,“是去江南运稻种的吧?”

萧景琰眯眼望去:“定是。去年承佑推广的新粮,江南的农人都等着试种呢。”他忽然笑了,“你父亲当年跑遍江南劝人种新稻,总被人当疯子。现在好了,不用劝,大家都抢着要。”

苏氏望着那艘远去的船,忽然觉得,所谓传承,就是这样——有人种下种子,有人浇水施肥,有人等着收获,而那最初的执念,终究会在时光里,长成漫山遍野的模样。

傍晚时,柳如烟在藏书楼发现了封信,是承佑托渔民捎来的。信上没说别的,只画了幅画:黄河岸边的石碑旁,杏花正开得灿烂,碑前站着个小小的身影,像极了当年的承佑。

“这孩子,”苏氏摸着画纸,眼里的笑意漫了出来,“是想让我们知道,那边的杏花也开了。”

萧景琰把信折好,放进贴身的荷包里:“等育完秧,我们就去黄河边看看,看看那些杏花,也看看他。”

暮色渐浓,插在石缝里的柳条在风中轻轻摇晃,像在点头应和。苏氏知道,春天的信己经到了,藏在春饼里,在米酒中,在抽芽的柳条上,在每一个盼着生长的人心里。而那些等待的、期盼的、传承的,终将在这个春天,破土而出,向阳而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XWO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朱墙玉碎庶女谋功 http://www.220book.com/book/XWO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