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过后,明哲书院的菊花开得正好。墨菊、白菊、黄菊挤在院角的花坛里,层层叠叠的花瓣在秋风里舒展,像谁把颜料泼在了枝头。苏氏坐在竹椅上,看着萧景琰给菊花浇水,他手里的水壶是陶制的,壶身上刻着“桑麻”二字,是当年江南的老农送的。
“这墨菊最是耐旱,”萧景琰首起身,擦了擦额角的汗,“你看它花瓣厚实,像能锁住水分似的。”
苏氏笑着点头:“柳先生说,这菊花能入药,明目平肝,等开败了就让承泽收起来,给学子们泡茶喝。”
正说着,阿禾抱着捆新收的芝麻秆走来,秆上的芝麻荚鼓鼓囊囊的,一碰就炸开,黑亮的芝麻粒撒在地上,像落了层星子。“苏奶奶,您看这芝麻,”她举起秆子晃了晃,“农科坊的先生说,今年的芝麻比去年,榨出的油定更香。”
萧景琰接过芝麻秆,放在石臼里捶打,芝麻粒簌簌落下:“等榨了油,给你苏奶奶炸芝麻糕,她就爱吃那口酥。”
柳如烟提着竹篮从外面回来,篮子里装着新摘的南瓜,黄澄澄的,像个小太阳。“刚从农科坊的试验田摘的,”她把南瓜放在桌上,“这是新培育的‘蜜本南瓜’,又面又甜,炖粥最好。”
承泽跟在后面,药箱里装着刚采的野菊花,还带着露水。“这野菊比家菊更烈,”他把药草摊在竹匾上,“晒干了泡在酒里,冬天喝能驱寒。”
小石头蹲在竹匾边,手里拿着个放大镜,仔细观察野菊的花蕊:“先生,这花蕊上的绒毛能入药吗?我在《本草》里没找到记载。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朱墙玉碎庶女谋功 ”
承泽笑着摇头:“目前没发现能用的,不过你这份仔细倒是好,做学问就得这样,多问几个‘为什么’。”
午后的阳光暖融融的,秋风卷着菊香,吹得书页哗哗作响。萧景琰在石桌上铺开宣纸,给学子们画秋收的图谱——芝麻如何脱粒,南瓜如何储存,菊花如何晾晒,一笔一划都透着认真。
“你们看这南瓜,”他指着图上的纹路,“皮越硬越耐放,能存到过年。苏尚书当年在江南,就教百姓们把南瓜埋在谷仓里,冬天缺菜时就挖出来吃,顶顶管用。”
阿禾在一旁记录,笔尖在纸上划过,写下“南瓜窖藏法:选向阳高坡,挖三尺深窖,铺干草……”,字里行间都是实用的学问。
傍晚时,农科坊的先生们送来新磨的芝麻粉,香得人首咽口水。柳如烟张罗着做芝麻糊,灶上的铁锅咕嘟作响,芝麻的焦香混着南瓜粥的甜,在院子里弥漫开来。
“尝尝这个,”萧景琰给苏氏盛了碗芝麻糊,上面撒了把炒香的南瓜子,“又香又暖,冬天吃最好。”
苏氏舀了一勺,芝麻的醇厚混着南瓜子的脆,在舌尖化开。她看着满院的菊花,看着灯下忙碌的身影,忽然觉得,这菊黄蟹肥的时节,藏着最实在的幸福——有辛勤耕耘的收获,有口腹之欲的满足,有代代相传的经验,还有身边这些热气腾腾的人。
夜里,她躺在炕上,听着窗外的风声和远处的虫鸣。萧景琰的呼吸很沉,手里还攥着白天画的秋收图谱。苏氏轻轻抽出图谱,借着月光看着上面的南瓜和芝麻,忽然明白,所谓岁月,不过是春种秋收,寒来暑往,而那些藏在桑麻里的智慧,会像这菊花一样,年年岁岁,在时光里绽放出坚韧的美。
(http://www.220book.com/book/XWO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