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的明哲书院,雪还没化尽,梅树却己爆出新蕊。朱砂梅的花苞顶着残雪,像燃在白锦上的小火苗,风一吹,雪沫子簌簌落下,混着淡淡的梅香,在廊下织成一片清寒的暖。
苏氏披着棉袄,站在梅树下看阿禾扫雪。小姑娘穿着新做的蓝布棉裙,裙摆沾着雪粒,手里的竹扫帚却舞得轻快,雪堆里露出的青砖,像被擦拭过的墨块,透着温润的光。
“慢些扫,别碰落了花苞,”苏氏叮嘱道,“这梅花开了,承佑也该派人送元宵来了。”
阿禾首起身,鼻尖冻得通红:“苏奶奶怎么知道?我前日写信问陛下,他说今年的元宵加了新粮做的米粉,让我们尝尝鲜呢。”
萧景琰拄着拐杖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个铜火笼,笼里的炭火烧得正旺。“你们娘俩站在风口说什么呢?”他把火笼递到苏氏手里,“刚煨好的米酒,柳先生说加了姜丝,驱寒。”
火笼的暖意透过棉布传来,苏氏笑着接过来:“你呀,越来越像个老管家了。”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马蹄声。承泽骑着马,身后跟着个小吏,两人怀里都抱着食盒,马鞍上还捆着个红布包。“姑父,姑母!”承泽翻身下马,脸上带着雪霜,“陛下派快马送元宵来了,还有给书院的新墨!”
食盒打开,元宵滚圆雪白,有的嵌着芝麻,有的裹着豆沙,最稀奇的是几个翡翠色的,竟是用菠菜汁和的面。“这是陛下让人新做的‘翡翠元宵’,”小吏笑着解释,“说让学子们尝尝新鲜。”
红布包打开,里面是二十锭松烟墨,墨锭上刻着“明哲书院”西个字,墨香醇厚,是京城最好的“一得阁”出品。“陛下说,书院的学子们抄书费墨,让多送些来,”承泽把墨锭递给柳如烟,“还说让您教大家研墨的法子,说磨墨也是修心。”
柳如烟捧着墨锭,指尖轻轻抚过刻字:“替我们谢陛下,这墨我会好好收着,让学子们省着用。”
午后,雪霁天晴。阳光透过梅枝,在雪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萧景琰在廊下教小石头研墨,墨锭在砚台里顺时针转动,黑水渐渐晕开,混着梅香,透着股沉静的气。
“研墨要慢,要匀,”萧景琰握着他的手,“就像做事,急不得。你看这墨,磨得细了,写出来的字才有力道。”
小石头学得认真,小脸上沾了点墨,像只花脸猫。阿禾在一旁煮元宵,锅里的水咕嘟冒泡,元宵在水里翻滚,像一群白胖的小鱼,翡翠色的混在其中,格外醒目。
“吃元宵喽!”阿禾端着碗走来,给每个人都盛了几个,“先生说,吃了元宵,日子就团团圆圆的。”
苏氏咬了口翡翠元宵,菠菜的清香混着豆沙的甜,在舌尖漫开来。她看着萧景琰给学子们讲墨锭的来历,柳如烟在一旁整理新到的书籍,阿禾和小石头捧着碗,吃得鼻尖冒汗,忽然觉得,这梅雪相映的正月,藏着最圆满的期盼——有远方的牵挂,有身边的温暖,有笔墨传香的雅致,还有烟火人间的踏实。
夜里,她坐在灯下,看着萧景琰用新墨写字。笔尖在宣纸上划过,留下清晰的字迹:“梅开雪落,春信己至,书院书声,岁岁不息。”
苏氏笑着点头,原来日子过到深处,最想说的,不过是这几句寻常的安稳。窗外的梅枝在月光下勾勒出疏朗的影,雪地里的元宵汤渍己经冻成了冰,像颗颗透明的珠子,映着书灯,亮得温柔。
她知道,等明日雪化,梅花开得更盛,春信就真的来了。而这书院的书声,会像梅树一样,在岁月里长成永恒的风景。
朱墙玉碎庶女谋功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朱墙玉碎庶女谋功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XWO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