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0章 燕归读耕图

小说: 朱墙玉碎庶女谋功   作者:汐月砚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朱墙玉碎庶女谋功 http://www.220book.com/book/XWOG/ 章节无错乱精修!
 

惊蛰那日,一声春雷炸响,太湖的冰彻底化了。明哲书院的柳树枝头冒出鹅黄的嫩芽,檐下的燕子窝多了两只衔泥的燕子,叽叽喳喳地绕着廊柱飞,像是在丈量新巢的尺寸。

苏氏坐在临窗的绣架前,手里拈着针,正给萧景琰的袖口绣朵小小的杏花。线是阿禾用凤仙花染的,粉里透红,像刚落的花瓣。“你看这燕子,”她抬头对萧景琰笑,“比去年回来得早,许是知道咱们要春耕了。”

萧景琰正给农科坊的种子袋写标签,闻言抬头望了望檐下:“它们比人记性好,每年都认得回家的路。”他拿起一张标签,上面写着“改良稻种,三月下种”,字迹工整,还画了个小小的稻穗。

院门外传来喧闹声,阿禾带着一群学子扛着锄头回来,裤脚沾着泥,脸上却泛着红。“苏奶奶,萧爷爷,”她把锄头靠在墙上,手里举着把新挖的荠菜,“我们去试验田翻地了,顺便挖了些荠菜,晚上做荠菜团子吃!”

学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地里的事——哪块地的土松,哪块地的墒情好,还有人发现了去年落下的麦穗,说要留着做种子。

“不错不错,”萧景琰笑着点头,“翻地要深,把草根翻上来晒死,这样庄稼才长得旺。你们苏爷爷当年在江南,总说‘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就是这个理。”

柳如烟提着竹篮从藏书楼出来,里面是刚抄好的《春耕要诀》,用的是阿禾染的草纸,带着淡淡的草木香。“这是从苏尚书的游记里摘的,”她把册子分给学子们,“里面记着何时浸种,何时插秧,还有防春寒的法子,你们照着做准没错。”

承泽背着药箱回来,药箱里装着新采的艾草,说是要给试验田的秧苗熏一熏,防虫害。汐月砚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姑父,今年的新稻种要不要提前浸种?”他翻看着手册,“农科坊的先生说,惊蛰后水温够了,正好催芽。”

“明日就浸,”萧景琰起身往试验田走,“我去看看浸种的池子挖好了没,得离水源近,还得向阳。”

苏氏跟着走到田边,看着学子们在地里忙碌,有的平整土地,有的搭建育苗棚,有的把种子分门别类装袋,每个人的动作都透着利落。阿禾蹲在田埂上,用树枝画着灌溉的沟渠,嘴里念叨着“这里要高些,水才能流到那边去”。

“这丫头,越来越像个农官了,”苏氏对柳如烟笑道,“连沟渠的坡度都算得这么细。”

柳如烟望着阿禾的背影,眼里满是欣慰:“她总说,要像苏尚书那样,把学问做在泥土里。”

傍晚时,炊烟升起,厨房飘来荠菜团子的清香。萧景琰坐在田埂上,看着夕阳给试验田镀上金辉,忽然道:“等稻子熟了,就在这田边立块碑,把每年的收成记下来,让后来的学子们都看看,咱们的日子是怎么一点点好起来的。”

苏氏点头:“再刻上你写的《耕读谣》,让孩子们唱着歌谣种地,干活都有劲儿。”

夜里,她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燕鸣和远处的蛙声。萧景琰的呼吸很沉,手里还攥着白天写的《耕读谣》手稿。苏氏轻轻抽出稿子,借着月光念道:“春播一粒种,秋收万担粮,灯下读万卷,田头实践长……”

檐下的燕子忽然叫了两声,像是在应和。她知道,这燕归的春日,藏着最生动的希望——有破土而出的种子,有衔泥筑巢的燕子,有手不释卷的书声,还有脚踩泥土的踏实。而这耕读传家的日子,会像这循环的西季,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http://www.220book.com/book/XWO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朱墙玉碎庶女谋功 http://www.220book.com/book/XWO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