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1章 寒梅映墨痕

小说: 朱墙玉碎庶女谋功   作者:汐月砚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朱墙玉碎庶女谋功 http://www.220book.com/book/XWOG/ 章节无错乱精修!
 

冬至前的冷雨连下了三日,明哲书院的蜡梅却憋足了劲地开。光秃秃的枝桠上,黄澄澄的花苞顶着雨珠,像撒了把碎金子,风一吹,冷香就钻进藏书楼的窗缝,和砚台里的墨香缠在一起,生出种清冽的暖。

苏氏坐在窗边的楠木椅上,看着萧景琰用梅花瓣研墨。他选的是刚绽开的蜡梅,花瓣厚实,带着雨珠,捏在手里轻轻揉碎,和着松烟墨在砚台里转,墨汁渐渐染上层淡淡的黄,连空气里都飘着墨香混着梅香的古怪甜。

“你父亲当年就爱这么折腾,”苏氏笑着摇头,手里正给阿禾改书稿,“说用梅花研的墨写岁末总结,字里会带着骨气。你看他这本《寒岁杂记》,纸页都泛黄了,墨痕却依旧鲜亮,像刚写的一样。”

萧景琰举起砚台对着光看,墨汁黑中透黄,像块浸了蜜的黑曜石。“这墨写出来的字,定能经得住冻,”他拿起狼毫笔蘸了蘸,在宣纸上写下“梅开岁暮”西个字,笔锋里带着股冷峭的劲,“等会儿让阿禾抄在今年的《农桑总录》封面上,应景。”

藏书楼外传来木屐踩水的声音,阿禾抱着个红泥小火炉跑进来,炉上煨着的米酒咕嘟冒泡,壶嘴冒出的白气里裹着桂香。“苏奶奶,萧爷爷,”她把火炉放在脚边,冻得通红的手在炉边烤着,“这是用去年的桂花米酒炖的,加了姜片,先生说喝了能抗寒。”

火炉边还放着个陶盘,里面是小石头冻的梅花冰。他把整朵蜡梅冻在冰块里,黄的花、绿的萼、透明的冰,像块天然的冻石。“我想把这个嵌在墨锭里,”小石头眼睛亮晶晶的,“这样磨墨时就能看见梅花了。”

承泽背着药篓从后门进来,篓里的乌梅和陈皮堆得冒尖,都是熬膏的好材料。“刚去后山采的野梅枝,”他把枝子靠在墙角,枝上的花苞鼓鼓囊囊,“比院里的开得晚,作者“汐月砚”推荐阅读《朱墙玉碎庶女谋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插在瓶里能撑到过年。这乌梅和陈皮熬成膏,给学子们抹在馒头上,酸甜开胃。”

柳如烟端着个竹筛走来,里面是刚晒好的梅干,深褐色的果肉皱巴巴的,却透着股浓酸。“这是用青梅花腌的,”她把梅干装进瓷罐,“泡水喝能解腻,也能治冬天的消化不良,你外祖父当年在北方过冬,就靠这个开胃。”

午后的雨小了些,风却更冷,卷着梅香往人骨头缝里钻。萧景琰带着学子们在暖房检查新育的菜苗,玻璃罩里的菠菜和蒜苗绿油油的,像片缩小的春天。“这暖房得常通风,”他用手指敲了敲玻璃,“不然苗会闷坏,就像读书不能死记硬背,得常出去走走才开窍。”

阿禾蹲在暖房边,用树枝在泥地上画梅枝,枝干虬劲,花苞却画得圆滚滚的,像串小灯笼。“萧爷爷您看,”她指着画,“这样的梅花是不是更有精神?像憋着劲儿要开花。”

萧景琰笑着点头:“有你外祖父画梅的意思了,他总说‘画梅要画骨,看花要看心’,花里藏着人的精气神呢。”

傍晚时,雨停了,天边透出点微光。柳如烟做了梅干扣肉,梅干的酸中和了肉的腻,香得人首咂嘴。大家围坐在火炉边,就着米酒吃肉,听萧景琰讲当年在京城的梅宴——说太液池边的红梅如何艳,说先皇后如何用梅枝点染诗句,说苏明哲如何借着酒劲,当场画了幅《寒江独钓图》,梅枝斜斜地扫过江面,钓线却首指着对岸的农田。

“他哪是画钓鱼,”萧景琰喝了口酒,眼睛亮起来,“是盼着天下农人都能丰衣足食,钓上满仓的粮。”

苏氏望着窗外的蜡梅,雨珠在花瓣上滚,墨痕在纸上凝,忽然觉得,这寒梅映着墨痕的岁末,藏着最坚韧的期盼——有待放的花苞,有研好的墨,有炉边的暖,还有在冷雨里愈发清晰的,来年的春。



    (http://www.220book.com/book/XWO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朱墙玉碎庶女谋功 http://www.220book.com/book/XWO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