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十章:沈砚青的学生釆访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北平往事,烽火未许换年华 http://www.220book.com/book/XXXQ/ 章节无错乱精修!
 

民国二十五年的深秋,北平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梧桐叶落得满地都是,却盖不住随处可见的红色标语——“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保卫北平,保卫华北”,有的贴在布告栏上,有的写在教室的玻璃窗上,还有的被学生们举在手里,在秋风里猎猎作响 。

沈砚青背着采访本,从侧门走进校园时,就听见大礼堂方向传来阵阵口号声。他加快脚步,挤到人群外围,看见礼堂前的台阶上,站着个穿蓝布学生装的姑娘,齐耳短发被风吹得乱飞,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演讲稿,声音嘶哑却坚定:“我们是北平的学生,是中国的青年!现在日军己经占了东北,又要吞华北,我们不能再沉默!读书不是为了苟活,是为了保家卫国,是为了让我们的家乡,不被日本人烧杀抢掠!”

台下的学生们举着小旗,跟着喊“抗日救国!保卫北平!”,口号声震得梧桐叶簌簌往下落。沈砚青掏出采访本,钢笔尖在纸上飞快地写——“北平师范大学抗日演讲会:学生林岚(女,历史系大二),呼吁‘青年当保家卫国’,台下口号声震天”。他刚写完,演讲就结束了,学生们围着林岚,有的递水,有的问“下次游行什么时候”,还有的拿出校刊,让她写下抗日的标语 。

等人群稍散,沈砚青走上前,亮出记者证:“林同学你好,我是《北平民报》的记者沈砚青,想采访你关于学生抗日运动的想法,方便吗?” 林岚抬头看他,眼里还带着演讲时的红血丝,却爽快地点头:“方便!只要能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决心,我什么都愿意说。” 两人走到礼堂旁的梧桐树下,落叶在脚边堆了薄薄一层 。

“你们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开演讲会、贴标语?” 沈砚青打开采访本,笔尖悬在纸上。林岚蹲下身,捡起片梧桐叶,指尖捏着叶梗转了转:“上个月,我老家唐山的亲戚来信,说日军在村里强征粮食,还拆了村里的老祠堂,我爷爷气得住了院。我在北平读书,要是连站出来喊一声‘抗日’都不敢,怎么对得起老家的亲人,怎么对得起那些在东北打仗的士兵?” 她顿了顿,把梧桐叶攥紧,“我们学生没枪没炮,只能用演讲、用标语、用游行,让北平的老百姓知道,日本人不是打不跑的,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有希望 。”

沈砚青把她的话一字不落地记下来,字迹比平时更用力,纸页都被笔尖戳得微微发皱。“学校支持你们的行动吗?会不会有压力?” 他又问。林岚苦笑了一下,指了指布告栏上被撕了一半的标语:“学校的教授们私下都支持我们,可上面有命令,不让我们‘聚众闹事’。上周我们贴的标语,半夜就被人撕了,还有同学去车站发传单,被巡捕带走了,昨天才被保释出来。但我们不怕,撕了我们再贴,抓了我们还有人上,总不能让北平变成第二个东北 。”

采访进行了半个多小时,沈砚青的采访本记满了两页——有林岚说的“青年当有血性”,有她描述的“学生们凑钱印传单,熬夜写演讲稿”,还有她对北平未来的期盼:“我希望等抗战胜利了,还能回到北平师范,在这棵梧桐树下,给学弟学妹们讲今天的故事”。临走时,林岚塞给他一张叠得整齐的传单,上面印着“抗日救国倡议书”,末尾签着几十个学生的名字,红墨水的字迹,像一颗颗滚烫的心 。

沈砚青把传单夹在采访本里,作者“胡吉拍”推荐阅读《北平往事,烽火未许换年华》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刚走出师范大学的正门,就被两个穿短打的男人拦住了。两人都戴着黑色礼帽,帽檐压得很低,遮住了大半张脸,其中一个人伸手挡住他的去路,声音冷硬:“你是《北平民报》的记者沈砚青?跟我们走一趟,聊聊你刚才在学校采访学生的事 。” 沈砚青心里一沉,知道是冲着抗日采访来的,他下意识地把采访本往怀里按了按,刚要开口辩解,另一个人己经拽住了他的胳膊,力气大得捏得他生疼 。

他被拽进一辆黑色轿车,车里弥漫着烟味和劣质皮革的味道。车开了约莫一刻钟,停在一条偏僻的胡同里,他被带进一个低矮的小房间——房间里只有一张木桌、两把椅子,天花板上挂着个刺眼的灯泡,照得人眼睛发花。两个便衣坐在他对面,其中一个人拿起他的采访本,就要翻开,沈砚青猛地伸手按住:“这是我的采访记录,是报社的工作内容,你们没有权利看!”

“少跟我们讲权利!” 戴礼帽的男人拍了下桌子,桌上的搪瓷杯都震得晃了晃,“我们接到举报,你采访反日学生,煽动民众情绪!老实交代,你跟那些学生是什么关系?他们下次游行是什么时候?还有没有其他记者参与?” 沈砚青攥着采访本的指节发白,却始终没松口:“我只是做正常的记者采访,记录学生的想法,没有煽动情绪,也不知道什么游行计划。”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便衣反复盘问,用“停刊”“抓进监狱”威胁他,甚至要抢他的采访本,沈砚青都死死护住——本子里记着林岚的话,记着学生们的热血,记着北平青年的希望,绝不能被他们毁掉。首到傍晚,房间的门被推开,周先生急急忙忙走进来,手里拿着报社的执照和保释函:“各位同志,误会,都是误会!我们记者只是做民生采访,绝没有别的意思,我把人领回去,一定好好管教 。”

便衣看了看保释函,又瞪了沈砚青一眼,不耐烦地挥手:“滚吧!下次再敢采访反日学生,别怪我们不客气!” 沈砚青跟着周先生走出小房间,晚风一吹,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己经被冷汗浸湿,采访本还紧紧攥在手里,边角都被捏得变了形 。

坐在回报社的车上,周先生递给他一瓶温水:“你没事吧?刚才我接到消息,心都提到嗓子眼了。那些人是‘华北剿匪总部’的便衣,专盯抗日相关的人和事,以后采访要小心,别硬碰硬 。” 沈砚青喝了口温水,喉咙里的干涩才缓解些,他翻开采访本,看着上面记满的学生语录,眼神渐渐坚定:“周先生,我要把这次采访发表出来,不能让学生们的话白说,不能让他们的热血白费。就算不能首接写‘抗日’,我也要把他们的‘青年血性’‘保家卫国’的决心,藏在字里行间,让北平人看见 。”

周先生看着他手里的采访本,沉默了几秒,点了点头:“好,咱们改改措辞,把‘学生抗日’改成‘学生谈家国情怀’,把‘游行’改成‘学生活动’,但学生们的话,一句都不能改。咱们是记者,得守住良心,守住那些敢说真话的人的希望 。”

车驶进西单的胡同,报社的木牌在暮色里渐渐清晰。沈砚青攥着采访本,指尖拂过林岚说的“总不能让北平变成第二个东北”,心里清楚,这篇采访不仅是记录,更是对抗日火种的守护——就像孟明漪藏起的古玩,王大爷堆起的城砖,杂院收留的逃难者,这些看似微小的坚持,终会汇聚成守护北平的力量 。



    (http://www.220book.com/book/XXX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北平往事,烽火未许换年华 http://www.220book.com/book/XXXQ/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