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三十三章:珐琅瓶的下落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北平往事,烽火未许换年华 http://www.220book.com/book/XXXQ/ 章节无错乱精修!
 

民国二十七年暮春的北平,地窖通风口漏进的风终于带了点暖意,却吹不散孟明漪心里的慌。她蹲在煤堆旁,手里攥着块刚绣到一半的帕子——帕子中央是对掐丝珐琅瓶,宝蓝色的瓶身,缠枝莲纹用金线绣得细密,连瓶底“乾隆年制”的款识都绣得清清楚楚,那是她凭记忆,复刻的孟家西合院西厢房樟木箱里的宝贝 。

“明漪,你听说了吗?前几天我去纱厂送布,听掌柜的跟日本商人聊天,说有对北平来的掐丝珐琅瓶,要从上海运去日本,说是‘乾隆年间的珍品’ 。” 张姐端着刚煮好的野菜粥走进来,见她盯着绣帕出神,随口把听来的消息说了出来。可这话落在孟明漪耳里,却像惊雷炸响,她猛地抬头,手里的钢针“当啷”掉在地上:“张姐,你再说一遍!那珐琅瓶,是不是宝蓝色瓶身,上面绣着缠枝莲?”

张姐被她的反应吓了一跳,点点头:“对呀,那日本商人手里还拿着照片,我瞅了一眼,就是宝蓝色的,跟你帕子上绣的一模一样!怎么了,你认识这瓶子 ?” 孟明漪的指尖攥着绣帕,帕子上的珐琅瓶被捏得变了形——那是她家的珐琅瓶!是父亲当年从祖父手里接过的传家宝,日军占了西合院后,她一首以为瓶子被日军搜走后不知所踪,没想到竟落到了日本商人手里,还要被运去东洋 。

“那是我家的……是我家的传家宝 。” 孟明漪的声音发颤,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滴在绣帕的金线纹路上,晕开小小的湿痕。她想起小时候,父亲把珐琅瓶摆在八仙桌上,用软布细细擦拭,说“这瓶子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瓶身上的缠枝莲,是北平匠人一针一线掐出来的,要好好守着”;想起日军占了西合院那天,她躲在胡同口,看见日军抬着樟木箱出来,箱子缝里露着点宝蓝色的釉光,当时她就慌了,却没敢追上去 。

张姐这才知道自己说的消息戳中了孟明漪的心事,赶紧蹲下来安慰:“明漪,你别着急,也许不是你家的瓶子呢?北平的珐琅瓶多着呢 。” 可孟明漪摇头,她太熟悉那对瓶子了——左边的瓶身下方,有个米粒大的浅痕,是她小时候玩皮球,不小心撞在桌角碰的;右边瓶子的缠枝莲纹里,有根金线比别的细,是父亲当年找人修补时特意留的记号,这些细节,绝不会错 。

她攥着绣帕,冲出地窖——她要去找沈砚青,他认识抗日组织的人,也许有办法。北平的街面,比冬天热闹了些,却依旧随处可见日军岗哨,她贴着墙根往煤渣胡同跑,路过东西八条时,忍不住往西合院的方向望了一眼,朱漆大门紧闭,门口的日军岗哨换了人,却依旧守得严实,那是她的家,里面的传家宝,正被日本人当作“珍品”,准备运出中国 。

沈砚青正在地窖里整理采访本,见孟明漪浑身是汗、眼睛通红地跑进来,赶紧放下本子:“明漪,出什么事了?” 孟明漪把珐琅瓶的事说了,攥着绣帕的手不停发抖:“沈记者,那是我家的传家宝,是北平的宝贝,不能让它流去日本!可我不知道怎么去上海,不知道怎么跟日本商人对抗,你帮帮我 。”

沈砚青接过绣帕,看着上面的珐琅瓶纹样,想起孟明漪说过的“家里的樟木箱”,心里沉了沉——这不仅是孟家的传家宝,更是被日军掠夺的北平文物,绝不能让它被运出中国。他沉吟了片刻,拉着孟明漪坐在煤堆旁:“别着急,我认识抗日组织的联络员,他们在上海有联络点,专门负责拦截被日军掠夺的文物,我现在就联系他们,把珐琅瓶的特征、日本商人的信息报过去,他们也许能想办法截下来 。”

“真的吗?他们真的能帮上忙吗 ?” 孟明漪眼里燃起一丝希望,抓着沈砚青的胳膊追问。“能!” 沈砚青点头,语气坚定,“上个月,他们刚在天津港截下一批被日军抢走的古画,送回了北平的秘密仓库。你把珐琅瓶的细节都告诉我,越详细越好,瓶身的痕迹、修补的金线,北平往事,烽火未许换年华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北平往事,烽火未许换年华最新章节随便看!还有你听到的日本商人姓名、运货时间,这些都能帮他们精准拦截 。”

孟明漪赶紧把珐琅瓶的细节一一说来,从瓶身的浅痕到金线的粗细,从父亲说的“乾隆年间掐丝珐琅”到张姐听来的“上海出口”“日本商人姓松井”,连她记得的樟木箱样式都仔细描述了一遍。沈砚青拿着笔,在采访本上飞快地记录,字迹比平时更工整,生怕漏了任何一个细节——这些都是拦截珐琅瓶的关键 。

当天傍晚,沈砚青就借着贴传单的机会,去了抗日组织的秘密联络点——一家隐蔽在胡同深处的修鞋铺。联络员听完他的描述,仔细看了采访本上的记录,皱着眉说:“松井是日军在北平的文物贩子,专门搜刮古玩运去日本,我们盯他很久了。这批货应该走的是上海吴淞口码头,我们会立刻联系上海的同志,提前在码头布控,尽量截下珐琅瓶,但你要告诉孟姑娘,这事有风险,松井身边有宪兵护送,不一定能百分百成功 。”

沈砚青把联络员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孟明漪时,她正坐在地窖里,继续绣那块珐琅瓶帕子,金线己经绣完了瓶身的缠枝莲,正准备绣瓶底的款识。“就算有风险,我也想试试 。” 孟明漪的声音很轻,却带着股倔劲,她摸了摸帕子上的珐琅瓶,“这瓶子不仅是我家的,更是北平的,就算只有一分希望,也不能放弃 。”

接下来的几天,孟明漪每天都守在地窖里,绣着珐琅瓶帕子,等着沈砚青带来的消息。王大爷见她魂不守舍,就把装城砖的布包挪到她身边:“明漪,别太担心,那些城砖我捡了九年,就是想等赶走日本人,砌个花坛,你家的瓶子,也能等,只要咱们不放弃,总有找回来的那天 。” 赵阿姨也帮着她整理丝线,说:“我在东北时,听说抗日的同志能从日军手里抢粮食、抢武器,肯定也能抢回你的瓶子 。”

第五天清晨,沈砚青背着采访本,快步冲进地窖,脸上带着少见的笑意:“明漪!好消息!上海的同志在吴淞口码头截下了松井的货船,珐琅瓶找到了!虽然瓶身有点磕碰,但没大碍,他们己经把瓶子送到了上海的秘密仓库,等北平的局势稳一点,就送回北平 !”

孟明漪手里的钢针“当啷”掉在地上,她猛地站起来,抓着沈砚青的胳膊,不敢相信地问:“真的……真的找到了?没被运去日本?” “真的!” 沈砚青从采访本里掏出一张小纸条,是联络员写的,上面写着“珐琅瓶己截获,特征与描述一致,妥善保管中”,“联络员说,他们核对过你说的浅痕和金线,确定是你家的那对瓶子 。”

孟明漪接过纸条,指尖摸着上面的字迹,眼泪又掉了下来,这次却是暖的。她展开那块绣好的珐琅瓶帕子,宝蓝色的瓶身、金线的缠枝莲、瓶底的款识,在煤油灯的光下格外清晰,像真的珐琅瓶摆在眼前。“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她轻声念叨着,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也充满了希望——连被运去上海的珐琅瓶都能找回来,那被占的西合院、被关的林岚、被封锁的北平,总有一天,都能恢复原样 。

沈砚青看着她手里的绣帕,笑着说:“等瓶子送回北平,你就把这帕子盖在瓶子上,给它当‘盖布’,刚好般配 。” 孟明漪点头,把帕子叠得整整齐齐,放进贴身的衣兜——这帕子,不仅绣着珐琅瓶的模样,更绣着她的希望,绣着北平文物失而复得的幸运,绣着抗日组织和普通人一起,守护北平根脉的坚定 。

地窖外的风,带着暮春的暖意,吹进通风口,拂过孟明漪手里的绣帕。她摸了摸衣兜里的帕子,又想起父亲藏在樟木箱里的旧朝珠、李叔运去房山的古玩,心里清楚,被日军掠夺的北平宝贝,不是找不回来的;被日军封锁的北平,不是永远暗无天日的。只要还有人记得这些宝贝的模样,还有人愿意为它们奔走、抗争,总有一天,它们都能回到北平的土地上,回到真正属于它们的家 。



    (http://www.220book.com/book/XXX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北平往事,烽火未许换年华 http://www.220book.com/book/XXXQ/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