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章:古玩店的学徒生活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北平往事,烽火未许换年华 http://www.220book.com/book/XXXQ/ 章节无错乱精修!
 

孟明漪身上的素色旗装,己经被母亲改成了短衫——把旗装的下摆裁掉,袖口收窄,原本垂到脚踝的衣料,现在刚过膝盖,走起路来利落多了。她踩着晨光走进聚宝阁时,李叔己经在柜台后擦一个青花蒜头瓶,粗布抹布在他手里转着圈,瓶身上的缠枝纹被擦得发亮,连瓶底的泥痕都清理得干干净净 。

“来了?先去把前柜的玻璃擦了,用温水,别用洋胰子,免得留印子。”李叔头也没抬,指了指柜台下的木盆,“擦完了过来,我教你认几件常卖的物件,往后客人问起,你得答得上来。” 孟明漪应了声,拿起抹布蹲在木盆前,温水浸过布面,带着点凉意,她想起以前在西合院里,有丫鬟帮着擦窗擦桌,如今自己蹲在柜台前,连擦玻璃都要学规矩,指尖攥着抹布,轻轻蹭过玻璃上的灰尘,像在摸一件易碎的古玩 。

擦完玻璃,李叔把她叫到后屋,指着博古架上的青花缠枝莲碗:“这是康熙年间的民窑精品,你看底足的‘大清康熙年制’款识,字体工整,颜色是‘青花料’特有的靛蓝色,擦的时候要顺着纹路擦,包浆是物件的‘魂’,蹭掉了就不值钱了。” 他把碗轻轻递过来,孟明漪双手捧着,碗底很沉,她屏住呼吸,学着李叔的样子,用干布轻轻蹭着碗沿,忽然听见前柜传来“叮铃”一声——是门口的铜铃响了,有人进来了 。

“李掌柜,忙着呢?” 沈砚青的声音传来时,孟明漪手里的布顿了顿,碗沿差点蹭到博古架。她慌忙把碗放回原位,转身往柜台后躲,却撞在了身后的木架上,架上的一个小瓷瓶晃了晃,李叔眼疾手快地扶住,瞪了她一眼:“毛手毛脚的,这要是摔了,你三个月工钱都赔不起。” 孟明漪脸一红,赶紧低下头,假装整理柜台上的铁皮铅笔盒,眼角的余光却看见沈砚青举着相机,正对着博古架拍照,相机的黑镜头扫过来时,她赶紧把脸埋得更低 。

“沈记者怎么有空过来?又来采访?” 李叔搬了把椅子放在柜台前,沈砚青把相机放在桌上,从包里掏出采访本:“不是采访,是报社要做‘北平老字号’专栏,想拍些古玩店的老物件,聚宝阁是琉璃厂的老招牌,必须得拍。” 他说着,镜头又对准了柜台里的珐琅鼻烟壶,“李掌柜,您这店里,现在还能收到康熙、雍正年间的老物件吗?”

李叔叹了口气,从烟袋里掏出烟丝:“难喽!以前每月能收个三五件,现在一个月能收到一件就不错了。旗人家里的老物件,要么贱卖给了洋人,要么拿去当铺当了,能留到现在的,都是舍不得卖的。” 他点燃烟袋,烟雾飘到孟明漪面前,她忍不住咳了两声,沈砚青回头看了她一眼,眼神里带着点疑惑,像是在想“这个学徒怎么有点眼熟”,孟明漪赶紧转身,去给他们倒茶水 。

“您说,这些老物件都运去上海、国外,往后北平人想看自己的古玩,是不是得去洋人博物馆了?” 沈砚青的声音带着点急切,孟明漪端着茶杯走过来,刚好听见这句话,手顿了顿,茶水差点洒出来。李叔接过茶杯,喝了一口说:“谁说不是呢!上个月收的那对青花瓶,被英国商人买走了,说要捐给伦敦的博物馆,我当时心里就堵得慌——那是咱们北平的东西,怎么就成了洋人博物馆的展品了?” 他说着,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北平往事,烽火未许换年华》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指了指孟明漪,“这姑娘家以前也是旗人世家,家里的珐琅瓶,前几天刚卖给我,转手就被上海来的商人买走了,往后她想看自家的物件,怕是也得去上海了。”

孟明漪的脸瞬间发烫,手里的茶杯攥得更紧,热水透过杯壁,烫得指尖发麻。沈砚青“哦”了一声,看向她的眼神多了点了然,他没再追问,只是把相机对准了柜台后的“聚宝阁”木牌,按下快门时,孟明漪刚好抬起头,镜头里,她的侧脸对着木牌,手里捧着茶杯,短衫的领口有些歪,看起来有些局促 。

沈砚青拍完照,收起相机要走,路过孟明漪身边时,脚步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一支钢笔:“你擦碗的时候,布要再轻一点,康熙青花的包浆薄,太用力容易蹭掉。” 孟明漪愣了愣,抬头看他,他己经转身走了,铜铃“叮铃”响了一声,门口的阳光随着他的身影,被挡了一下,又重新铺满柜台 。

“这沈记者倒是个细心人。” 李叔看着沈砚青的背影,又抽了口烟,“他上个月还来拍过‘文宝斋’,写了篇《北平古玩外流记》,登在报纸上,听说不少人看了都去古玩店问,能不能把物件留在北平,可没用啊,咱们留得住物件,留不住人心——现在这兵荒马乱的,能活下去就不错了,谁还顾得上这些。” 孟明漪没说话,只是把沈砚青说的“布要轻一点”记在心里,拿起干布,重新走到青花缠枝莲碗前,轻轻蹭着碗沿,这次的动作,比刚才稳了很多 。

傍晚下工时,孟明漪提着李叔给的半袋玉米面,往杂院走。杂院在琉璃厂后面的胡同里,挤着三户人家,母亲正站在院门口的煤炉前煮粥,看见她回来,赶紧接过玉米面:“今天学了什么?累不累?” 孟明漪摇摇头,帮着母亲往粥里加了点红薯:“李叔教我认青花碗,还遇到了之前采访我的记者,他来拍古玩店的照片。” 正说着,隔壁的张姐下班回来,手里拿着几块纱厂的边角料:“明漪妹妹,这布给你,做双鞋穿,冬天脚不冷。” 孟明漪接过布,是浅蓝色的细棉布,上面印着小碎花,她想起自己改短的旗装,心里暖了点 。

粥煮好时,父亲也从修笔铺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个修好的钢笔,笔尖闪着光:“掌柜的教我磨笔尖,说我以前写毛笔字的手稳,磨笔尖合适。今天挣了五个铜板,买了点煤,晚上能烧炉子了。” 一家人围着小桌喝粥,红薯的甜香混着玉米面的糙味,孟明漪喝着粥,想起聚宝阁里的青花碗,想起沈砚青的相机,想起李叔说的“留不住物件”,突然说:“爹,娘,我要好好学认古玩,往后要是再看到咱们家的珐琅瓶,我一定能认出来。” 父亲摸了摸她的头,母亲往她碗里夹了块红薯,没说话,只是眼圈红了 。

夜里,杂院的煤油灯昏昏暗暗的,孟明漪坐在灯下,用张姐给的布缝鞋底。针脚歪歪扭扭的,她却缝得很认真,想起白天沈砚青说的“布要轻一点”,想起李叔教她认的青花款识,心里突然有了点踏实的感觉——西合院没了,珐琅瓶卖了,但她能学一门手艺,能在聚宝阁里,守着北平的老物件,哪怕只是擦碗、认款识,也是在守着点什么。窗外的风刮得胡同里的槐树枝“沙沙”响,煤油灯的光晃在布面上,浅蓝色的碎花,像一片小小的星空,落在她的指尖 。



    (http://www.220book.com/book/XXX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北平往事,烽火未许换年华 http://www.220book.com/book/XXXQ/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