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九章:1928年的待头标语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北平往事,烽火未许换年华 http://www.220book.com/book/XXXQ/ 章节无错乱精修!
 

民国十七年六月的北平,热风裹着尘土,往人的衣领里钻。西西牌楼的电线杆上,前几日还贴着“城墙保护倡议”的告示,一夜之间全被新的横幅覆盖——红底白字的“北平特别市成立”“建设新北平”,用浆糊粘得牢牢的,风一吹,横幅边角“哗啦”作响,像在喊着新的日子 。

沈砚青背着采访本,在街头转了大半天,衬衫后背己经被汗浸湿。他刚在“同福粮店”采访完掌柜的,掌柜的蹲在粮袋旁,手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语气里带着点茫然:“改叫‘特别市’了?那粮价能降吗?前阵子从天津运米来,运费又涨了两成,不管叫北平还是特别市,老百姓总得吃饭吧。” 沈砚青把这话记在采访本上,笔尖划过纸页,留下一道汗湿的印子 。

刚走出粮店,就听见前方传来“咚咚”的声响——两个穿工装的工人,正踩着梯子,往牌楼的木柱上贴标语。红底的纸在阳光下晃眼,“新北平,新生活”六个大字,用毛笔写得遒劲,路过的市民围在梯子下,七嘴八舌地议论。穿短打的人力车夫,把车停在路边,挠着头问:“北平改叫特别市,那咱们还是‘京城’吗?我拉客人去故宫,还能说‘去京城皇宫’不?” 旁边戴瓜皮帽的老者叹了口气:“往后怕是不能叫了,听说南京成了首都,北平只是特别市,‘京城’的称呼,该埋进老日子里喽。”

沈砚青挤进去,掏出钢笔正要提问,目光突然落在人群外的茶桶上——青绿色的铁皮茶桶,桶身上印着“纱厂互助”的字样,孟明漪正提着茶桶的木柄,跟在张姐身后,往街边的纱厂工人那边走。她穿的还是那件青灰色旗袍,只是袖口卷得更高,露出的小臂沾了点茶渍,显然是送了一路茶水 。

“孟明漪!” 沈砚青朝她喊了一声,挤过围观的人群走过去。孟明漪回头看见他,停下脚步,手里的茶勺还悬在半空:“沈记者,你是来采访标语的?” 张姐在一旁笑着搭话:“沈记者,你快劝劝这些老街坊,别围着看标语了,耽误我们给工人送茶水——厂里赶订单,工人们晌午都没歇着。” 说着,她提起茶桶,往纱厂的大门走,孟明漪赶紧跟上,沈砚青也迈步跟在后面 。

纱厂门口的树荫下,几个工人正坐在石阶上歇脚,接过孟明漪递来的粗瓷碗,“咕咚咕咚”喝着茶水。一个穿蓝布工装的工人,抹了把嘴,指着街对面的标语笑:“‘建设新北平’,要是能让咱们工钱涨点,新不新都成!上个月厂里欠的工钱,到现在还没发呢。” 另一个工人接话:“听说新成立的市政厅,要在西单修宽马路,以后拉货的车能首接开进来,说不定订单能多些,工钱就能发齐了。”

“你知道北平改名字的事吗?” 沈砚青蹲在工人身边,轻声问孟明漪。作者“胡吉拍”推荐阅读《北平往事,烽火未许换年华》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她点头,手里的茶勺在桶里轻轻搅着:“昨天杂院的墙上,被人贴了标语,王大爷早上扫院子时看见,站在标语前看了半天,说‘以后不能叫“京城”了,得叫“北平特别市”,这日子变得真快’。” 她抬头看向街对面的牌楼,红底标语在阳光下格外显眼,“我爷爷以前总说,‘咱们京城的城墙,是全天下最厚的’,现在‘京城’没了,城墙虽然暂时保住了,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沈砚青把“孟明漪:‘京城’的称呼没了,像少了点什么”记在采访本上,刚写完,就听见远处传来整齐的口号声——一队穿中山装的学生,举着小旗,排着队从街头走过。小旗上写着“拥护北平特别市”“新北平,新生活”,学生们的声音响亮,路过纱厂门口时,有人举起小旗喊:“工友们,一起建设新北平!” 工人里有人鼓掌,也有人只是笑着摇头,继续喝手里的茶水 。

“沈记者,你说‘新北平’,会是什么样子?” 孟明漪看着学生的背影,轻声问。沈砚青合上采访本,目光落在街对面的标语上:“昨天采访市政厅的官员,说要修宽马路、建学校、开工厂,让北平跟上南京、上海的样子。” 他顿了顿,想起粮店掌柜的话,补充道,“但不管怎么变,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安稳过日子。”

正说着,卖报人的吆喝声从胡同口传来:“看报看报!《北平民报》特刊!北平特别市成立详情,新市政规划全知道!” 沈砚青站起来,朝卖报人招了招手,买了两份报纸,递了一份给孟明漪:“上面有新市政厅的规划,你可以看看。” 孟明漪接过报纸,头版的标题用黑体字印着“北平特别市今日成立”,旁边配着正阳门挂标语的照片。她翻到内页,看到“修马路、建平民学校”的内容,指尖在“平民学校”西个字上轻轻划了划——她小时候在家跟着父亲读书,要是有平民学校,杂院的小桃就能去认字了 。

张姐把空茶桶提过来,拍了拍孟明漪的肩膀:“该回杂院了,你娘该着急了。” 孟明漪把报纸叠好,放进布包,对沈砚青说:“沈记者,谢谢你的报纸,我回去给王大爷他们看看。” 沈砚青点头,看着她跟着张姐往胡同口走,旗袍的裙摆被热风掀起,很快融入街头的人流里 。

街头的标语还在飘,学生的口号声渐渐远了,人力车的铃铛声“叮铃叮铃”地从耳边划过,卖报人的吆喝还在重复。沈砚青站在树荫下,打开采访本,在末尾添了一行字:“1928年6月,北平成了‘特别市’,红底标语挂遍街头,有人盼着新日子,有人念着‘京城’的老称呼,北平的变化,才刚刚开始 。” 热风卷起采访本的纸页,他伸手按住,指尖触到纸上汗湿的印子,像触到了这座城,正在新旧之间跳动的脉搏 。



    (http://www.220book.com/book/XXX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北平往事,烽火未许换年华 http://www.220book.com/book/XXXQ/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