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金界寺的晨光中,文殊师利正在为众僧讲解《华严经》。忽然心念微动,慧眼观见又一重大因缘成熟——过去七佛中的第三佛毗舍浮佛,在其因地修行时,曾得文殊点拨方得证道。
“今日讲经至此,汝等当知,一切诸佛成就,皆离不开善知识指点。”文殊师利语毕,闭目入定,慧光首照六十西劫前的庄严世界。
彼时有婆罗门子名金光,聪慧过人,通晓世间一切学问,却因此生起大我慢,自以为己得究竟。更因修得五通,能飞行变化,便以为己证圣果。
文殊师利观此,化现为一贫苦老僧,手持破钵,至金光修行处乞食。金光正在为众弟子展示神通,腾空而坐,身放光芒,见老僧褴褛,心生厌弃。
“老比丘,我此修证圣地,非你乞食之处。”金光在空中说道,声音中透着傲慢。
老僧仰首微笑:“修行人以慈悲为本,何以分别圣地俗地?”
金光不悦,欲显神通驱之,却发现神通失灵,不得不降下地面。心中大惊,但仍强作镇定:“老丈有所不知,我己证圣果,非凡夫可比。”
老僧问:“如何是圣果?”
金光傲然:“能知过去未来,能变化自在,此即是圣果。”
老僧摇头:“此是通力,非是圣果。犹如掌握技艺,与心灵解脱何干?”
金光怒道:“你一个乞食老僧,懂得什么!”
老僧不恼,取地上石化为金,又化金为石:“此等小技,可算圣果否?”
金光见状震惊,但仍不服:“此不过幻术耳。”
老僧忽现文殊师利本相,身放无量光,照彻金光内心一切执着:“汝执神通为证,如执指为月。真正圣果,在断烦恼、证菩提,岂在神通变化?”
金光如遭雷击,多年我慢顿时粉碎,伏地痛哭:“弟子愚痴,错认路径,恳请菩萨指点!”
文殊师利为其开示七日,破其神通执,指其归心性。金光方知真正修行不在外显神通,而在内断烦恼。后精进修行,终成毗舍浮佛。
时光回转,文殊师利在五台山知毗舍浮佛教化将毕,再现神通至其净土。毗舍浮佛见文殊来,率众恭敬迎接。
“恩师来矣!”毗舍浮佛顶礼不己,“当年若无恩师破我神通执,我终落魔道。”
文殊师利扶起:“汝今成佛,当知一切众生本具佛性,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法会中,有菩萨问:“神通与道力,有何差别?”
文殊师利答:“神通是枝末,道力是根本。执着神通,如树无根;具足道力,神通自显。”
毗舍浮佛补充道:“我昔修行,误将神通作证量。幸得恩师指点,方归正途。”
文殊师利又说:“末法时代,多有修行人追求神通感应,此是歧路。当知平常心是道,日用云为,无非佛事。”
法会毕,毗舍浮佛请教未来众生度化之要。文殊师利告曰:“末法众生,多好奇异。当教以平常法门:念佛即佛,持咒即咒,不作奇特想。但得心净,佛土自净。”
返回五台山后,文殊师利集众开示:“毗舍浮佛因破神通执而成道,汝等当知:修行不求奇异,但求心安。日常行住坐卧中,如何见性?”
一僧问:“平淡生活中,如何用功?”
文殊师利示以喝茶:“喝茶是事,知茶味是理。事理圆融,即是功夫。”
自此,五台山修行者不再追求神通异相,而是在平常心中用功。山中道风,更显朴实无华。
文殊师利观此因缘己了,知下一尊拘留孙佛的得度因缘即将成熟。每一尊佛的成就,都有其独特的修行偏差需要纠正,这正是文殊师利作为七佛之师的重要使命。
而这一切教化,都如春雨润物,无声却深远,为无量众生指明成佛的正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XY6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