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初雪悄然降临,文殊师利在银装素裹的文殊殿中静坐,心莲绽放于时光之流。过去七佛中的最后一尊——释迦牟尼佛的得度因缘,如雪中红梅般清晰浮现。
那是在西大阿僧祇劫前,释迦如来尚为因地菩萨,名善慧。其时有一佛出世,号释迦牟尼(非今之释迦佛,乃同名古佛)。善慧菩萨虽己多劫修行,然于"无生法忍"尚存微细疑惑。
文殊师利观其因缘,化现为年轻比丘,至善慧菩萨修行的竹林精舍。时值盛夏,蝉鸣阵阵,善慧菩萨正在为众讲解《般若经》,然讲到"一切法无生"时,语带迟疑。
年轻比丘从座而起,合掌问道:"大士说一切法无生,敢问这说法之声,生耶?无生耶?"
善慧菩萨一怔:"声音缘起性空,当体即空,故无生。"
"既无生,何以耳闻?"比丘追问。
"如谷响应声,有而不实。"
比丘再问:"闻声之心,生耶?无生耶?"
善慧菩萨默然片刻:"心亦缘起,本自无生。"
"既心亦无生,谁在说法?谁在闻法?"比丘三问。
善慧菩萨顿时语塞,满座皆惊。这位己修行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竟被一年轻比丘问住。
年轻比丘不待回答,忽现文殊师利本相,身放青光,照彻竹林:"善慧当知,无生之理,非离生灭而别有无生。生灭当下即无生,如波即水,非波灭方见水。"
善慧菩萨豁然开朗,原来自己始终将"无生"与"生灭"对立,故有微细法执。当下证得无生法忍,得释迦牟尼佛授记:"汝于未来贤劫,当得成佛,亦号释迦牟尼。"
时光流转至贤劫,释迦如来降生娑婆。文殊师利亦乘愿而来,助佛弘化。在《法华经》中,释迦如来曾坦言:"我于往昔无量劫,常随文殊师利学。"
最令人动容的是灵山法会上,文殊师利与释迦如来演出的千古绝唱。
一日,释迦如来升座,文殊师利白槌曰:"法王法令,今日说法。"如来却默然不语,唯拈金波罗花示众。百万天人皆茫然,唯摩诃迦叶破颜微笑。
文殊师利即问迦叶:"世尊拈花,汝何以笑?"
迦叶答:"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文殊师利转向大众:"迦叶己得法眼,汝等当知: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释迦如来颔首:"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付嘱摩诃迦叶。"
这一场无言法会,实是文殊师利与释迦如来共演的大戏。若无文殊师利适时提问,迦叶之笑难以彰显;若无释迦如来默契配合,心法难以传承。
在维摩诘经中,更有文殊师利代佛探病的美谈。维摩诘居士称病,释迦如来遣诸弟子、菩萨前往问疾,皆因曾受维摩诘诘难而不敢前往。最后文殊师利承佛旨意,率众前往。
二人相见,上演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法战。维摩诘问:"何等是不二法门?"
文殊师利答:"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然后反问维摩诘:"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门。"
这场法战,实是文殊师利与维摩诘共演的无言法要,为释迦如来分忧解难。
释迦如来涅槃前,文殊师利请佛住世。佛言:"我涅槃后,汝当护持正法,为众生依怙。"
文殊师利垂泪承诺:"必当荷担如来家业,首至弥勒下生。"
佛涅槃后,文殊师利果不负托付,在五台山建立道场,使般若法灯长明不灭。
返回五台山后,文殊师利集众开示:"释迦如来因地请法,示现学子谦下;成佛后与我共演法要,显示师资和合。汝等当知:佛法在恭敬中求,在日用中修。"
一僧问:"如何是日用中修?"
文殊师利示以劈柴:"劈柴是事,知柴性空是理。事理无碍,即是佛法。"
自此,五台山修行者更重日用功夫,不在玄妙上求。
七佛之师的因缘至此圆满,然文殊师利的度生事业,正如五台山的雪,纷纷扬扬,无有穷尽。
(http://www.220book.com/book/XY6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