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秋色正浓,文殊殿前的银杏树洒落一地金黄。这一日,文殊师利正在为众讲解《维摩诘经》,说到"如来种"的深义时,忽见东方有紫云冉冉而来,云中有长者形貌庄严,正是维摩诘居士遣来的使者。
使者手持金粟,恭敬顶礼:"居士偶染微恙,特请文殊菩萨前往论道。"
满座皆惊。维摩诘居士乃东方无动佛国的金粟如来,示现居士身度化众生,其智慧辩才无人能及。今日特来相邀,必有一场妙法盛会。
文殊师利含笑应允:"善哉!居士有疾,大悲心起。我当与诸菩萨同往问疾。"
于是文殊师利率领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千天人,浩浩荡荡前往毗耶离城。队伍行经之处,大地涌莲,天雨妙华,种种瑞相不可思议。
将至维摩诘丈室,但见丈室空空,唯有一榻,居士卧于榻上,形貌清癯而目光如电。
文殊师利近前问讯:"居士所患何疾?"
维摩诘微笑:"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
一语道破病之根源,众皆默然。
文殊师利再问:"此病当云何治?"
"是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如是诸大和合,假名为病。诸大既空,病从何生?"
二人机锋相对,如双剑交鸣,迸发智慧火花。在场的舍利弗见丈室无座,心念:"我等当于何坐?"
维摩诘知其意,问文殊:"仁者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国,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宝座?"
文殊师利答:"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国,有世界名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彼有师子座高三万二千由旬。"
语毕,维摩诘居士现神通力,即时彼佛遣三万二千师子座来,入维摩诘丈室。室广不增,座大不小,不相妨碍。众菩萨皆升座,唯舍利弗等声闻不能升。
维摩诘问舍利弗:"何以不升座?"
舍利弗惭言:"此座太高,我不能升。"
居士笑言:"喂,舍利弗!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乃可得坐。"
舍利弗作礼己,便得升座。维摩诘借此开示:"有法门名不可思议,菩萨入此门者,见须弥入芥子中,无所增减。"
这时,天女现身散花。花至菩萨身即落,至声闻身便著。舍利弗用力去花,竟不能去。
天女问:"尊者何故去花?"
舍利弗答:"此花不如法。"
天女曰:"勿谓此花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花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
于是天女与舍利弗互换形貌,示现男女相空,惊得舍利弗汗流浃背。
文殊师利见因缘成熟,问维摩诘:"菩萨云何通达佛道?"
维摩诘答:"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又问:"云何菩萨行于非道?"
答:"示行贪欲,离诸染著;示行嗔恚,于诸众生无有恚碍;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
文殊师利赞叹:"善哉!如是菩萨,可谓通达佛道。"
这时,维摩诘反问文殊:"何等为如来种?"
文殊师利答:"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种,贪恚痴为种,西颠倒为种,五盖为种,六入为种,七识处为种,八邪法为种,九恼处为种,十不善道为种。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为佛种。"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向来以为清净法才是佛种,何以文殊说烦恼为佛种?
维摩诘居士击掌赞叹:"善哉!文殊师利。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
二人相视而笑,心心相印。原来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此是不二法门的究竟义。
法会进行中,维摩诘丈室忽然扩展,现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同时进行。释迦如来在灵山说法,阿弥陀佛在极乐接引,药师佛在东方疗疾,无量诸佛各在各土度生。而丈室不增不减,如故容纳。
舍利弗惊叹:"未曾有也!世尊,如此小室,乃容受此诸大众?"
佛言:"喂,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这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维摩诘默然无言。
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当下,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法会圆满,文殊师利率众辞归。维摩诘居士送至门外,二人相视,一切尽在不言中。
回五台山途中,文殊师利对众开示:"今日法会,汝等各得何益?"
一菩萨答:"知烦恼即菩提。"
另一菩萨说:"悟生死即涅槃。"
文殊师利摇头:"若存'即'字,犹是二法。真不二者,烦恼菩提,不一不异。"
众皆默然,各各自观。
回到文殊殿,月己中天。文殊师利独坐殿中,回思今日法会,忽然失笑:"维摩默然,文殊赞叹,一场好戏,演给谁看?"
殿外秋风拂过,银杏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回应这个无人能答的问题。
自此,五台山多了一个"不二堂",专修不二法门。而文殊师利与维摩诘的这场交锋,成为千古佳话,启迪无数行者悟入般若深境。
夜色渐深,文殊师利的身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唯有不二的真谛,如如不动,等待着有缘人的契入。
作者“一笑三千”推荐阅读《七佛之师:文殊弘法录》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Y6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