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9章 慧远大师庐山结社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七佛之师:文殊弘法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XY63/ 章节无错乱精修!
 

五台山的夏雨初歇,文殊师利在清凉石上观照江东因缘。见庐山胜境中,有高僧慧远率众精进,然于念佛三昧尚有微细疑惑,遂发心南下指点。

东晋太元六年,慧远大师驻锡庐山己历十载。这日正在东林寺讲授《般若经》,忽见西北方有紫云冉冉,云中隐现青狮身影。远公心知圣境现前,即率弟子百二十三人,焚香静待。

须臾间,但见一白眉老僧拄杖而来,形貌古朴,目光如电。至寺门前,指门上"东林"二字问:

"林在东乎?东在林乎?"

慧远合十:"东林不一不异。"

老僧笑而颔首,径入法堂,见壁上绘有西方极乐世界图,又问:

"佛在西方乎?心在西方乎?"

慧远答:"心净则佛土净。"

老僧大喜:"善哉!如是见地,可建莲社。"

遂与慧远同登香炉峰,观云海翻腾。老僧以杖指云:

"云聚云散,本性空寂;

佛来佛去,真心常在。"

慧远闻之,多年疑滞豁然通达。知此老僧必是文殊化身,即请主持结社事宜。

文殊师利遂为定立莲社规约:

"一者,七日精进,专念弥陀;

二者,三业清净,不染世缘;

三者,互为良友,共证菩提;

西者,临终助念,同生安养。"

又特为开示念佛心要:"念佛非口念,乃心念;非念他佛,乃念自佛。何以故?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社中刘遗民居士问:"妄想纷飞,如何摄心?"

文殊化现的老僧取铜镜示之:"镜照万物,可留影否?"

"不留。"

"念佛亦尔,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周续之学士问:"经云'是心作佛',敢问如何是心?"

老僧指庭前柏树:"见柏树时,心在何处?"

周沉吟未答,老僧忽大喝:"即此能见,本是佛心!」

众皆惕然,各各自观。

结社之初,有道士陆修静前来论难。谓:"佛说西方,实为虚诞。太上曰:'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何处更有西方?作者“一笑三千”推荐阅读《七佛之师:文殊弘法录》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文殊化现的老僧笑问:"陆先生居庐山,可念江南否?"

"偶一念及。"

"江南在庐山西否?」

"在。"

"既在西方,何以言无?」

陆修静语塞。老僧又曰:"十万亿土,不离当下;阿弥陀佛,即是自性。但会此意,东西何妨?」

陆闻言顿悟,后竟成为莲社外护。

陶渊明亦常来参访。一日携酒至,见老僧扫庭,问:"净土有酒否?"

老僧以帚指天:"明月当空,可须烛照?"

陶会意,笑掷酒壶:"原来极乐不假外求。」

自此常来听法,虽未出家,而心向净土。

莲社成立三年时,感得殊胜瑞相:佛像放光,地涌金莲,空中天乐鸣空。社中一百二十三人,皆见西方三圣现前授记。

慧远请教老僧:"此等瑞相,可为凭证否?"

老僧答:"瑞相如标月指,莫认指为月。真净土者,在汝一念清净心中。」

又特为末世众生开示:"末法众生,根钝障深。但当专念弥陀,仰凭佛力。如子忆母,必得相见。」

太元十五年冬,慧远预知时至,集众告别。忽见老僧现文殊本相,坐青狮背,放青光照彻莲社:

"远公今日,当生安养。社中诸子,皆是莲邦眷属。」

言毕,慧远安然西归,室内异香七日不散。

文殊师利又住世三年,指导莲社弟子续佛慧命。后于康王谷中示现涅槃,肉身化为金钟,悬于东林寺钟楼。至今每逢朔望,钟不击自鸣,声传百里,提醒众生念佛不断。

自此,庐山莲社成为汉传净土宗根本道场。历代传承,皆奉文殊为净土指引师。而"远公见文殊"的典故,也成为净土法门的重要印证,激励无数行人精进念佛。

文殊师利回五台山后,特建"净土堂",将庐山念佛要诀刻石流传。至今堂前犹存当年偈颂:

"念佛念心念即佛,生西生净土生心;

但得心净土自净,何劳十万亿程途。"

月色澄明时,五台山与庐山仿佛仅一念之隔。正如当年文殊所示:

"十万亿土即当下,弥陀原在自心中。"



    (http://www.220book.com/book/XY6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七佛之师:文殊弘法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XY6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