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春雪初融,文殊师利在曼殊院中入定,慧眼观照贤劫因缘。知弥勒菩萨将于兜率天内院说法,特率五台山圣众,腾空前往听法。
兜率天宫七宝庄严,弥勒菩萨坐狮子座,为诸天众讲《弥勒上生经》。忽见文殊师利率众而来,即从座起,含笑相迎:
“文殊师利,智慧第一,今来听法,实增此会光辉。”
文殊合十:“闻仁者将继释迦,为贤劫第五佛,特来庆贺,并请开示未来法要。”
弥勒携文殊并坐,指下方阎浮提:“释迦佛法,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吾当下生时,众生根钝,仁者以为当以何法度之?”
文殊师利现智慧剑:“末世众生,虽障深慧浅,而佛性本具。当以三法度脱:
一者,简易念佛法,令愚钝者得入;
二者,首观心性法,令利根者顿超;
三者,日常修行法,令一切人易行。”
弥勒颔首:“善哉!然吾下生时,人寿八万西千岁,其身金色,无有疾病。众生福厚,恐不生厌离,如何?”
文殊师利即现神通,于天宫中示现龙华三会景象:
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
二会说法,九十西亿人得阿罗汉;
三会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
然虽得圣果,多有住于小乘,不慕佛道。
文殊问:“此等圣众,可能回小向大否?”
弥勒叹曰:“此是难题。”
文殊师利遂说“回心妙观”:
“小乘圣者,虽证无生,未达无生法忍。当为说《法华》开权显实,令知羊鹿之车皆是方便,大白牛车方是真实。”
时有弥勒弟子名善慧,问文殊:“仁者智慧,可能预说龙华会上法要否?”
文殊师利即现神变,身中放出无量光,光中现出龙华会上的弥勒如来,正说《大乘慈悲白莲华经》。经中特设“文殊品”,详述般若与慈悲不二法门。
弥勒见之欢喜:“此法甚深,当于龙华会上宣说。”
文殊又现末世景象:佛法衰微,魔强法弱。有居士王慧,虽处浊世而信心坚固,日夜持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文殊指此居士问:“此人可能值遇龙华会否?”
弥勒微笑:“不仅值遇,且为吾首座弟子,号‘慧坚菩萨’。”
这时,兜率天众中忽有疑问:“文殊师利,何时成佛?”
文殊未答,弥勒代曰:“文殊师利,早证菩提。为度众生故,示居因位。实则过去无量劫中,早己成佛,号‘龙种上尊王如来’。”
天众惊叹。文殊师利即现佛身,相好庄严,不可称计,为说《文殊佛刹功德经》。刹中无有声闻缘觉,纯一菩萨海会。
然说法毕,复现菩萨身,对弥勒言:“吾虽成佛,为助仁者故,当于龙华会上现居士身,为众启请大法。”
弥勒感激:“如是恩德,何以报答?”
文殊笑曰:“但愿仁者,常以慈悲心,度脱一切苦众生,即是报恩。”
二圣相视,法喜充满。
忽然,十方诸佛同时放光,照彻兜率天宫。光中传出释迦如来法音:
“善哉,文殊、弥勒!汝二人,一智一悲,如车两轮,如鸟双翼。未来佛法,赖汝等弘通。”
文殊、弥勒同时礼敬:“谨遵佛敕。”
法会将毕,文殊师特为末世众生,请弥勒授记:
“末世众生,虽不见佛,而能称念弥勒圣号,修建慈氏道场者,当得何益?”
弥勒即发大愿:
“若人念吾名号,吾当遣三十六部天神护持;
若人修吾法门,吾当于梦中为其说法;
若人求生兜率,吾当亲来接引;
若人愿赴龙华,吾当授记作佛。”
文殊师利赞叹:“此愿深广,等同弥陀。”
遂说偈曰:
“弥勒大慈愍,末世作依怙;
文殊以大智,指点归家路。
智悲双运处,即是菩提道;
但能信受持,必赴龙华会。”
辞别之时,弥勒赠文殊金缕袈裟一领:“此衣当于龙华会上,为仁者披着。”
文殊受衣,回赠智慧剑一柄:“此剑助仁者,破众生无明。”
回五台山后,文殊师利即建“弥勒阁”,中供弥勒三像:天冠弥勒、比丘弥勒、如来弥勒。又造《弥勒上生经》石刻,令末世众生知所归趣。
是夜,有僧梦弥勒现身说:“文殊恩师,己为汝等开辟生路。但念吾名,必得接引。”
自此,五台山成为弥勒信仰重镇。历代皆有高僧得生兜率,如唐代法照禅师、明代憨山大师等,皆感文殊指引,得见弥勒。
而文殊师利在弥勒授记法会上的智慧示现,更使末世众生知所依怙:上有弥勒接引,下有文殊指引,菩提大道,永不孤寂。
这正是:
慈氏恩师两相扶,智悲双运度迷途;
但能持名勤修持,必赴龙华听法音。
(http://www.220book.com/book/XY6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