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晨钟穿透薄雾,文殊师利在般若堂中入定,慧眼观照雪域高原。见宗喀巴大师在西藏广弘佛法,然末法迹象己显,僧纪松弛,密法滥传,决意化现指点,重振清净法脉。
明洪武年间,宗喀巴大师己经在卫藏地区广泛地传播佛法,他的名声远扬,深受人们的敬仰和爱戴。
这一夜,月光如水洒在甘丹寺的庭院里,宗喀巴大师独自一人坐在经堂中,专注地为《菩提道次第广论》做注释。当他写到“止观双运”这一章时,突然遇到了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使得他的思绪陷入了沉思。
大师眉头微皱,手中的笔也停了下来,他默默地思考着这个难题,试图从自己多年的修行经验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中找到答案。然而,这个问题似乎比他想象的更为复杂,一时间让他有些无从下手。
就在大师苦思冥想之际,突然间,他面前的油灯火焰猛地跳动了一下,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引导着它。紧接着,那灯焰竟然渐渐幻化成为一朵盛开的青莲,花瓣鲜艳欲滴,散发出阵阵清香。
而在这青莲的花蕊之中,竟然显现出了文殊童子的形象!文殊童子面带微笑,手持智慧宝剑,浑身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宛如从佛国降临一般。
“尊者何疑?”文殊音声清彻。
宗喀巴惊起顶礼:“敢问菩萨,止观二者,孰重孰轻?”
文殊答:“如鸟双翼,如车两轮。然末世众生,多重修观,不重实止。当知止是观基,观是止用。”
遂为详解“奢摩他”与“毗钵舍那”相辅相成之理。宗喀巴闻之,智慧如泉涌,《广论》中最为精妙的“止观章”由是成就。
后著《密宗道次第广论》时,又感文殊现威猛相,持智慧剑斩断诸多妄传密义:
“密法如毒药,善用则疗病,误用则丧身。末世邪师,妄传双运,不知实指悲智双运,定慧等持。”
宗喀巴因此严立密法规范:未通显教,不授密法;未持净戒,不传口诀。整顿西藏佛教,创立格鲁派。
最令人称奇者,文殊更于定中传授“文殊五字真言”修法。宗喀巴修持时,亲见文殊放大光明,光中现出“阿、饶、巴、扎、那”五字,字字金色,旋转成轮。自此智慧大开,能一日之中同时讲授《现观庄严论》《入中论》《释量论》等十五部大论,时人称为“文殊化身”。
有弟子克主杰问:“师尊智慧,从何而得?”
宗喀巴答:“非我智慧,乃文殊加持。汝等但能虔诵‘嗡阿惹巴扎纳德’,净戒实修,必得智慧。”
后建甘丹寺,特设“文殊殿”,殿中供奉自现文殊像。此像颇为灵异:每于宗喀巴讲经前,像身自放青光;若僧众有违戒者,像面即转威怒。
永乐皇帝听闻宗喀巴的盛名后,多次下诏邀请他入京。然而,由于宗喀巴年事己高,无法亲自前往,于是他派遣自己的弟子释迦智代替他前往京城。
在临行前,宗喀巴特别嘱咐释迦智:“汉地的佛法,往往重视教义而轻视观修。你到了那里,应当弘扬止观双运的法门,这可是文殊菩萨的真传啊。”
释迦智抵达南京后,便在灵谷寺开讲《菩提道次第》。然而,他的讲解却引来了一些禅僧的质疑,他们认为:“西藏的佛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面对这样的质疑,释迦智从容地回答道:“佛法本是一味的,无论是显宗还是密宗,都应该圆融无碍。我的师父宗喀巴,得到了文殊菩萨的亲自传授,所以特地派我来献上这珍贵的佛法。”
话音未落,只见释迦智展现出神奇的神通,他的身上散发出奇异的香气,天空中也降下了美妙的花朵。这一幕让在场的众人都惊叹不己。
永乐大帝目睹了这一切后,对宗喀巴的佛法深信不疑,当即封宗喀巴为“西天大善自在佛”。
晚年,宗喀巴在甘丹寺传授“时轮金刚大法”。法会中,文殊现千臂相,每手持不同法器,象征千法归一:
“显密诸法,归元无二;
戒定慧三,总摄一味。
汝今广弘,正法再现;
莫忘初心,普度群迷。”
法会毕,宗喀巴知时至,将法位传与贾曹杰。召集众弟子,作最后教诫:
“吾一生弘法,皆仗文殊加持。汝等将来,当以戒为师,以文殊为慧,以净土为归。”
言毕,唱文殊赞偈:
“嗡阿惹巴扎纳德,智慧剑破无明暗;
愿众皆成文殊智,同入菩提大道场。”
安然示寂,肉身化成虹光,唯留头发指甲。
其弟子根敦珠巴后建札什伦布寺,特供宗喀巴与文殊双身像,像额有自生“阿”字。至今朝拜者,但能诚心祈求,多得智慧开显。
而宗喀巴开创的格鲁派,因严守戒律、显密并重,成为西藏佛教主流。其《菩提道次第广论》更传至汉地,影响深远。
文殊师利在五台山观此因缘,心生欣慰。特于显通寺设“宗喀巴堂”,供奉大师法像,象征汉藏佛法交融。
每月初一,寺僧齐诵《文殊赞》,声震山谷。常有藏地喇嘛来朝,见堂中景象,无不泪下:“原来文殊恩师,始终护持雪域佛法。”
这正是:
文殊化身宗喀巴,振兴佛法在藏地;
显密圆融戒定慧,甘露法雨洒大千。
一笑三千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Y6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