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颜在城南找作坊时,脚都磨出了水泡。东市的铺面太贵,西市又挨着刘粮商的粮栈,最后在李大叔的指引下,找到了一间废弃的旧染坊 —— 院子宽敞,里屋能摆下六口大铁锅,后院还能堆原料,月租只要三百文,唯一的缺点是屋顶漏了几块瓦,墙角长着半人高的杂草。
“姑娘,这地方偏僻,又是废弃的,会不会不安全啊?” 帮着打扫的春桃首起腰,拍了拍身上的灰。春桃是城南小粮贩老何的妹妹,家里父亲卧病,母亲双目失明,她听说苏清颜招女工,揣着两个冷馒头就来了,成了第一个应聘的人。
苏清颜正踩着梯子补屋顶,手里的瓦片磕出清脆的响:“偏僻好,清净,还能少些麻烦。至于安全,咱们把门闩修好,再找铁匠打两把新锁,晚上轮流值夜,不怕出事。” 她低头看着院子里散落的染缸,突然有了主意,“这些染缸洗干净,正好用来泡辣椒、腌芝麻,省得再买坛子。”
招工启事贴在西市和城南的巷口,红纸上的字迹是苏清颜用炭笔写的,格外醒目:“招女工五名,年龄十五至二十五,手脚勤快,无不良嗜好;管吃管住,月薪两百文,做得好另有奖金;优先录用贫苦女子,若有难处可预支月钱。”
头两天,只有三个姑娘来打听,都站在门口犹豫。一个穿补丁衣裳的姑娘攥着衣角问:“苏姑娘,我…… 我听说刘粮商跟你过不去,要是他来闹,我们会不会受牵连啊?”
苏清颜正领着春桃磨铁锅,闻言停下手里的活,把姑娘请进院子:“你叫什么名字?家里有什么难处?”
“我叫秋红,娘瘫在床,弟弟要读书,我之前在布庄当学徒,掌柜的欠了我三个月工钱跑了。” 秋红的声音越来越小,“我不怕累,就怕做不长久,家里等着钱用。”
苏清颜从怀里掏出五十文钱递过去:“这是预支的工钱,你先拿回去给你娘抓药。刘粮商那边你别担心,他要是敢来闹,我自有办法应对。咱们做的是正经生意,凭手艺吃饭,没什么好怕的。”
秋红捏着温热的铜钱,眼泪一下子涌了上来。第二天,她不仅自己来了,还带了两个同村的姑娘 —— 杏花和菱角。杏花手巧,会缝布包,正好能帮忙做辣条的油纸袋;菱角力气大,搬原料、烧火都不含糊。加上春桃,五名女工凑齐了,苏清颜特意在院子里摆了桌饭,炒了西个菜,还买了两斤米酒:“从今天起,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好好干,往后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开工前,苏清颜花了一天时间培训。她在墙上贴了张大大的 “作坊规矩”,用炭笔写得清清楚楚:“一、每日开工前洗手,指甲缝里不能有泥;二、原料必须过筛,辣椒里不能有石子,芝麻要挑出坏粒;三、炒油时要盯着火候,不能糊,用过的油要倒进泔水桶,绝不能反复用;西、工钱每月初一结,谁也不能少拿。”
春桃看着规矩笑:“姑娘,你这规矩比布庄的还细,连洗手都要管。”
“咱们做吃食,卫生是第一。” 苏清颜拿起一把细筛子,演示怎么筛芝麻,“你看,这些坏粒要是混进去,客人吃着硌牙,下次就不来了。咱们的‘清颜神仙条’要做长久,靠的就是口碑。”
开工第一天,院子里飘起了辣条的香味。春桃烧火,菱角炒芝麻,杏花缝油纸袋,秋红帮忙煮面条,苏清颜则盯着辣椒油的调制 —— 她特意加了点冰糖,中和辣椒的辛辣,还在蒜香口味里加了些切碎的嫩姜,提鲜又解腻。
傍晚收工时,第一批扩产的辣条装了满满二十筐,每筐五十袋,足够给福兴楼送三天的货。苏清颜给每个女工发了五十文奖金,笑着说:“这是大家的第一笔奖金,往后做得好,奖金还会涨。”
秋红攥着奖金,眼睛亮晶晶的:“姑娘,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拿这么多钱,比在布庄强多了!”
苏清颜看着姑娘们欢喜的模样,心里也暖暖的。她知道,这作坊不仅是她的事业,更是这些贫苦女子的希望。
只是她没注意到,巷口的老槐树下,一个穿灰布衫的男人正盯着作坊的大门,眼里满是阴鸷 —— 那是刘粮商的管家,奉命来探风。
棠梨不结果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ZN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